2014-10-2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高文兴
世界上第一间慈善商店创立于1899年的英国,由伍尔夫汉普顿盲人基金会(Wolverhampton Society for the Blind)运营。两次世界大战让这种模式迅速生根发芽。
1947年开业的乐施会慈善商店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慈善商店之一。
慈善商店,在英国被称为charity shop、thrift shop或hospice shop,是一种公益性质的社会企业。有人说过:“若不自己经历,很难想象英国慈善商店的精美。其中不仅是善心,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理念。”
战时的特殊产物
英国是慈善商店的最初发源地之一。在一战时,伦敦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筹款方式,就是由商铺便宜卖出市民捐出的物资。通过这种方式,一些小商铺向红十字会募集了5万英镑。到二战时,这样的商铺更为普及,红十字会甚至在伦敦的邦德街(Bond Street)设立了第一家正式的慈善商店。
在这期间陆续出现了超过200家类似的店铺,其中包括英国最著名的乐施会(Oxfam)慈善商店。乐施会于1948年在牛津宽街(Broad Street)开设慈善商店,如今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店,在英国本土已超过700家。在乐施会的慈善商店,四五英镑就能买到品牌产品,还有10英镑的J.Crew连衣裙、10英镑的Gucci鞋子、20英镑的Chanel手袋等。
慈善机构领衔
英国的慈善商店由英国贸易局(Board of Trade)授权,有些辖属于慈善机构,有些则是专门的独立店铺。慈善商店所售物品大多由市民捐赠(搬家带不走的,家里老人去世后的遗物,换季时的多余衣物等),工作人员大多为志愿者,因此运行成本低廉,也就能够以较低价格出售物品。而赚取的所得,除了经营成本如租金和水电以外,也大多交给所属的慈善机构。另外,一些慈善商店也是公平贸易运动的一员,在店内销售发展中国家的手工产品,并将所得投回该地。
时至今日,英国已有7000多家分属不同组织的慈善超市,它们大多分散于繁华的商业街或是社区街道,在伦敦就有几百家。如以Myton Hospice为代表的以资助垂危病人、推进临终关怀为目的的慈善商店,以SCOPE为代表的以资助智障人士、推进慈善助残为目的的慈善商店,以Sue Ryder Care为代表的以资助无家可归人士、推进社区看护为目的的慈善商店,以Ageuk为代表的以资助老人、推进社区关爱为目的的慈善商店以及以乐施会为代表的以资助贫困人群、推进人道关爱为目的的慈善商店。
慈善事业的重要支撑
在慈善超市里出售的商品大多价格低廉,对于广大低收入阶层或者是价格敏感的工薪阶层、退休人员来说,这是个不错的购物或淘宝地方。因此,到这里购物的人并不在少数,另外,由于在购物的同时也是在为慈善事业做贡献,因此,将市场和慈善有效地结合使得慈善商店的年销售额维持在相对高的水平。据统计,在英国,慈善商店一年可以募集资金一亿英镑。
从战时筹资而起的慈善商店到今天已成为英国慈善募集资金的重要来源。据调查,英国慈善组织50%以上的运营经费来源于慈善商店的捐助,比如:Myton Hospice总部及分部一年的运营经费共需要880万英镑,其中22%来自国家资助,其余78%则需要通过捐助或经营慈善商店来筹集。由此可见,慈善商店已成为英国式。
何以蔚然成风
相对于我国许多慈善超市面临亏欠关门的尴尬境地,英国的慈善商店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非政府性、市场化运作。
英国的慈善商店由各种不同的慈善机构运作,但是,在具体的运作方面均有严格规范的管理体系,凡是进入慈善商店的捐助物品在经过处理之后均将按照编号纳入销售系统,并可以追踪它的最终变现价值。
在严格的管理下,慈善商店中绝对不会有老派的旧货或者质量低下的二手商品。英国慈善商店商品多样、展示考究,且有着严格规范的专业操作流程,它们一般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即前面是慈善商店,后面是捐赠物品的维修处理车间、工厂。通过对捐赠物品进行编号、消毒、维修、鉴定、估价、展示等一系列规范措施,使其重新具有使用价值,并为广大消费群体所接受。因此,当你走过英国街头的慈善商店,它的商品或许与旁边的一般购物店并无两样。
英国慈善商店的员工极其精简,且大部分报酬低廉或者是无偿志愿服务。慈善商店来自于社会资助,租金低廉或免租,慈善商店的商品源源不断,来自于所在社区的千家万户,慈善商店的购物群体络绎不绝,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因此,从慈善商店的运作来看,整个慈善商店的运作完全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因此,从这各层面上讲慈善商店的成功运营源自于全民参与,而不是政府一家来办,或者是简单的“拉郎配”。
通过对普通居民家庭闲置、破损物品的收集、处理以及再销售,使得物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极大利用,同时,通过价格杠杆效应、低价销售策略使得慈善募捐商品深为广大消费群体所喜爱。因此,英国慈善商店成功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成功地将市场机制和慈善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市场化但不是趋利化有效地整合资源,做大了慈善事业,丰富了慈善资金的补偿渠道。
■ 本报记者 高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