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木兰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慈善为社会转型打好基础
●相关数字:1873.09亿
除了全国接收的各界款物捐赠之外,有一些公益价值不容忽视。2013年我国筹集彩票公益金861.67亿元,各类志愿服务的折算价值约22亿元。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接收的各类捐赠和“准捐赠”总价值为1873.09亿元(不包括献血和器官捐献的价值)。
这几天上网可以发现,有几件事情全世界都在讨论。第一件是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第二件让大家心情都紧张了一下,就是苏格兰独立的投票;第三件事情是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反恐,网民都在议论,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几件大事正在发生,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从慈善的角度,应该有一个特别的理解。
第一,我们人类的文明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巨大的转型,这是因为2011年开始人类的GDP,就是咱们地球人造的GDP已经超过了70万亿美元,地球人口是70亿,算下来就是人均1万美元,2011年,这个是转折点。大家知道人均1万美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类生产出来的东西从基本保障人们生活的角度而言,已经够了;意味着人类历史进入了从来没有过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人们的思想、理念,跟原来我们不够吃不够穿时候的思想来比,发生了重大的、根本性的变化。比如我们理解伊拉克战争,传统的教科书告诉我们,说双方是为了石油而战,有利益。现在我们不知道怎么评价了,因为世界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阶段,美国不需要为这个石油发动战争。所以,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们生活的意义,就是经济进入了“善经济”时代,大家想的不是争夺,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大家都变得更好。
第二,到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发现虽然人类有各种分歧,但是在慈善问题上存在普世价值。当大家坐在一起谈一些大的问题时可能很难达成一致,但是谈到怎么奉献、怎么分享、怎么让我们的生活更好的时候,却可以平等分享,大家都是互相尊重的,在这里没有敌我,大家普遍要行善,“行善”正悄悄地成为人类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普世价值。
第三,当这样一个发展水平,这样一个意识形态都在转型的时候,我们发现中国也处于一个重大的变革时期,中国社会进入到了社会体制改革年代。我们靠原来的经济模式生产出来的东西,中国人消化不了,卖不出去了,于是全社会开始讨论经济转型——要向社会服务业转型,要向养老、向儿童、向各种各样的弱势群体服务转型。我们静悄悄地迎来了一个慈善时代,就是“善经济”时代。没有善,我们是做不好我们的经济的。
我曾在一个会议上讨论,说日本为什么可以把老年人用的筷子发明了一千多种,稍微变形到中国就供不应求。我们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筷子,为什么我们没有想到可以改变形状搞发明。所以,我觉得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转过来,只有转,我们的产业、我们的就业、我们的整个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才会有大的平和的转型。
在这个时候,我们评价一下中国慈善事业的战略地位。中国慈善其实是在为整个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或者说是软着陆提供一个最好的基础,打开一个最好的通道。我们现在做慈善的,用传统的话说,我们倒是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我们告诉社会,对人要尊重,对老年人、对儿童、对社会要尊重,尊重你才会有产业,你才会有创意,你才会占领市场。如果不尊重,不管你再大的企业,一样会垮掉。这是什么样的慈善?这是和商业联系着的慈善,这是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慈善,这是一种公共慈善,它跃出了传统的个人积德行善的那样一种范畴,对经济、对文化、对社会产生着一种重大的影响。我们意识到我们的重要作用了,接下来就是要把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发挥我们的作用。
(本报记者 张木兰/据论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