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威马逊”救援:期待社会组织定位更准确
“威马逊”救援:期待社会组织定位更准确

2014-07-30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闫冰


航拍海南文昌台风“威马逊”过后

海南成美慈善基金向灾民发放物资

蓝豹救援队向受灾村民发放救灾物资

7月18日,2014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先后三次登陆华南沿海,成为自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沿海的最强台风。海南省文昌市、广东省徐闻县、广西防城港一带沿海均为登陆点。面对几十年来最强台风,社会组织也迎来了又一次挑战。

简格民是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蓝豹救援队执行队长。22日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在判断灾情后决定启动紧急预案,当晚第一批5名救援队队员就飞往海口。“但到了之后,发现当时的情况比预估的要严重得多。”简格民说。

台风过后,停电造成一切通讯中断,成为最大的问题。蓝豹救援队在到达后的第二天调运两部卫星电话,才把情况反馈出去。

当记者拨通电话时已是晚上8点,简格民和队员们还在运送物资的路上,“这几天每天都得忙活到凌晨一两点。”

属地救援还是外界进入?

台风后停电,是台风过后消息不畅通、前期外界对此次台风造成的危害预判不足的主要原因,社会组织对灾害也是陆续知晓。

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郝南表示,台风登陆后救援力量的时间顺序大体上由近及远陆续到达,24小时之内是属地救援,受灾省份以及邻近省份的就近救援成为主要力量,24小时之后大部分外省社会组织才陆续对灾情有所了解,72小时之内采取行动。“就这次台风来讲,由于道路抢修、机场恢复等原因,全国的外来救援力量大规模进入灾区可能是从21号开始。”他说。

“实际上所有的灾后救援里,起主要作用的是本地的救援力量,而不是外来的救援力量。从5·12汶川地震之后,靠外来力量救援出来的人是非常少的,大部分救援出来的人都是由本地的消防、厂矿救援队与社区里面的村民邻居等救出来的。”郝南说,军队系统是最迅速的,接下来就是全国范围里更有经验的专业救援队,他们到达灾区的时间往往是24小时以后。

“威马逊”登录后,海南成美基金会、海南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以及海南交通广播志愿者联盟等海南社会组织迅速发出需求和灾情消息,并组织志愿者展开救灾。这也能体现出当地社会组织的优点,反应比较快、资源就近,对当地的条件环境很熟悉,但很多志愿者是当地自发集结的公众,缺乏专业性的引导指挥。“外地的团队能进来的人少,但是参加过多次全国各地的救援相对更加有经验、有秩序,相对来说专业性更高,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就更好了。”郝南说。

事实上,这也正是其他地区对台风了解不足的表现之一。“一般地震发生后半个小时内,消息就会传出来,社会组织就能对灾情迅速做出判断。比如说地震5级、8级,大家会有个概念,但除了沿海居民之外内陆公众对台风更是知道很少,什么样的台风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危害,大家没有概念,所以要等报道、等核实灾情。”郝南对记者说。

统一协作机制如何扩大?

小范围内几家社会组织的协同作战、互通信息的模式在芦山地震后就有所体现。

此次台风过后,壹基金、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天涯社区、海南省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联合会(筹)、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等7家机构通过电话会议共同决议,成立“海南7·18台风公益赈灾联络处”,借助天涯社区平台,联络处的“台风灾情信息中心”自23日起正式对外发布信息,主要由卓明灾害信息服务中心将每天的相关灾情信息整理发布,提供了经由信息核查小组向政府、NGO、村落等具体对象核实后的灾情信息,包括物资需求、联络人及电话、救援进展等。

虽然经历过多次救灾,但社会组织之间大范围内的合作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统一协作机制。“像四川、云南这些地方灾害频发,政府和民间遇到灾害后的沟通相对顺畅了,但换了一个地方,老问题依旧存在,外界资源来了之后找不到人,政府对于民间力量能发挥多大作用、能有什么样的预期也不知道。”郝南坦言。

社会组织的位置在哪?

“面对不同的灾害,社会组织在第一时间进行人道主义援助上还是有很大共性的,饮食饮水、保暖、医疗卫生以及心理安抚,这些都是必须的。”郝南说。

灾难发生后,从抢险救援、过渡安置到灾后重建,社会组织发挥所长,更多起到的是细致、人性化的补充作用。

比如24日,壹基金的第三批物资运抵海口并开始发放,包括80顶帐篷、500个洪灾温暖包,在广西灾区发放42000瓶饮用水等;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放的物品中还有蚊香、卫生纸等日常用品,并在逐村考察中注意家禽等消毒处理情况;海南交通广播志愿者联盟有专门的小分队进行道路清障……

与壹基金等救援队多次参与洪水、风灾救援不同,蓝豹救援队是第一次参与台风救援。简格民发现,实地探访后,灾情比想象的严重得多。“台风的破坏力某种程度上比地震严重,地震的灾害主要集中在震中、断裂带附近,但是台风扫过的地方成带状,破坏力是区域性的,很多房子都片瓦不留。”简格民说。

与地震的灾后重建不同,台风离开后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海水倒灌情况,而海水撤离后农民的土地就变成了盐碱地,四五年内都不能种庄稼,对当地损失很大。“这会影响老百姓三至五年内的生产生活,所以社会组织在介入灾后重建时可以因地制宜地考虑。”简格民表示。

据悉,在台风到来前,海南政府有关部门提前6个小时下达台风紧急避险的通知,通知范围包括了现在海南岛受灾的重点乡镇,这对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很大作用。“说到底,要想最大程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防灾减灾的能力要落实到具体的社区并制定长期机制,才是最有效的。我们不能每次都靠救灾来弥补防灾减灾上的欠缺,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总是要好过亡羊补牢。”郝南表示,而社区日常减防灾教育也是社会组织可以介入的重要环节。

公益时报记者 闫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