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世界银行项目与中国初期的小额信贷
世界银行项目与中国初期的小额信贷

2014-07-2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高文兴

国际主流观点认为,各种模式的小额信贷均应包括两个基本含义:一是为大量中低收入(包括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二是保证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方面构成了小额信贷的完整要素,两者缺一都不是完善或规范的小额信贷。

世界银行集团是联合国组织中经营国际金融业务的机构,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三者组成,三者各自独立,业务上互相补充。这三个机构的共同目标是:帮助会员国中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高生产力,促进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减轻贫穷,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世界银行也是第一批来到中国试验小额信贷项目的国际机构之一。

初来尝试

我国政府和世界银行在2003年后执行的世行农业贷款项目中借鉴孟加拉模式开展了一些试验性质的小额信贷项目,以“中国小规模肉牛发展项目”中的“襄汾小额信贷试验性项目”最为突出。

中国小规模肉牛发展项目是世界银行支持中国河南、河北、山西和安徽四省利用丰富的秸秆资源发展养牛提高农民收入的项目。选择具有丰富秸秆资源的76个县的较贫困乡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肉牛、奶牛饲养、肉品加工和支持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性一体化开发,既改善贫困村的环境和生产条件,又通过项目开发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增强贫困户的能力,以达到农户脱贫和地区开发的双重目的。

襄汾项目区地处太行山中段,是省级贫困县。2003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33元,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为15.7万,占当年全县农村人口的47%。襄汾项目执行期5年,2003年3月启动,至2006年6月底,襄汾养牛协会小额信贷分项目覆盖6个乡镇和79个行政村,入会农户11753户;共组建联保小组2112个,自治中心318个;累计投入项目借款1966.91万元,完成项目计划目标的154.84%。

襄汾小额信贷运作借鉴了孟加拉模式,并结合当地的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整。项目以联保模式代替了抵押担保,减轻了借款人的资金压力。同时,以小组为平台的自我管理和相互监督方式,既为借款人创造了互相学习的机会,也有助于降低银行的管理运营成本。

经验及不足

世行农业贷款项目的小额信贷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不仅使部分被排除在外的中低收入农民获得了贷款的机会,而且提高了农民收入,改进和促进了农业生产,并为其他小额信贷项目在中国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但是,在小额信贷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第一,行政关系取代信用关系。在世行农业贷款项目小额信贷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最初只是希望在利用小额信贷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利用行政关系,加速小额信贷到户的进程。但由于对小额信贷发展理解上的偏差,地方政府自觉、不自觉地将行政领域搞运动的方式搬到小额信贷发展中来,以行政方式处理和解决小额信贷发展中面对的一些问题。

第二,小额信贷利率仍不合理。尽管世行农业贷款小额信贷专门试验性项目中首创了限制转贷利率,年利率采用稍高于当时的农信社同期贷款利率的固定利率,但还是低于国际通行的小额信贷利率。低利率存在着种种弊端,如难以抵充小额信贷所需成本;使借贷农户和放贷机构误认为小额信贷是“白送”的礼品,可以不按期归还甚至不必归还,从而增加违约率;低利率加剧了社会各阶层对这份资源的争夺,使贷款难以到达真正的中低收入者手中,难以使借款者产生精心经营的压力和动力。

第三,风险防范能力亟需加强。世行农业贷款小额信贷项目的服务对象是中低收入农户和一些中小企业,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本身就存在风险。小生产的盲目性很容易使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趋同,加上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较高,农业生产经营时常出现相对大的市场风险。

第四,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世行农业贷款小额信贷项目实施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而相应的财政、税收、资金支持等配套扶持政策还比较少,无法给予小额信贷发展有力的支持。

最后,项目的可持续性问题。世行贷款项目具有明确的生命周期,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也完全依靠世行贷款,随着世行贷款的偿还乃至最终还清,小额信贷工作也就随之结束。即使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由于项目执行期内各方面组织协调工作到位,政府投入资源力度较大等原因,小额信贷的发展顺利,但是一旦进入偿还期,随着政府支持的减少,再加上国内相关政策的限制,小额信贷的回收后再发放也陷于停顿。(高文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