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雪弢
在日本,有一个“30分钟养老护理社区”计划,即在距离大概30分钟车程为半径的社区内,建设配备小型养老护理服务设施的新型服务社区,推行小规模多功能型自家养老护理和登门访问看护
“在日本,老龄化不断加剧,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30%。最近这几年,在财政方面是否可持续支撑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日本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需要看护的老年人不断增加,如何让他们居住在自己习惯的区域内并被更好地照顾,也是日本面临的很大问题。”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部参赞野村恒成在9月4日举办的中日老龄化交流沙龙上如是说。
沙龙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与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事务所共同主办,不仅请来了中日养老产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负责直接推动顶层设计的政府官员也参与其中。沙龙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有效的交流合作,促使两个国家在民间层面更好地应对“老龄化”时代。
政府搭平台 社会来参与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王素英在交流时介绍,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3%,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两个亿,2025年将突破三个亿,2034年将突破四个亿。
王素英说:“到2020年,中国养老服务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将显著提升,每千名老年人养老机构床位数将达到35到40张,养老服务设施将覆盖所有的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就业岗位将超过一千万个,老年人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潜在市场规模将达到一万,这为世界各国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巨大的舞台。”
事实上,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业已经有目共睹。今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了养老服务业的会议,确定了深化改革、加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提出要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发挥市场的活力,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这次会议,为中国养老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发展目标。
沙龙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老年人福利处处长王辉也从政策支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
他说,我喜欢用三句话介绍我们的工作:树一个旗帜、做一个承诺,搭一个平台。
“树旗帜很简单,养老服务,归哪一个部门管,原来不知道,这几年大家也在争论。我们顺应时代的要求,勇于承担责任,没有人没有钱我们干得很辛苦,但是现在体会到了我们拿到了这个行业的话语权和制高点。第二个我们做一个承诺,我们承诺所有关心养老的人、财物我们都支持,都欢迎,任何形式的合作都可以。作为政府官员要认识到政府力量的有限性,人员和资金是有限的,效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把自己谦卑下来,更多的鼓励社会和动员社会。”
对于做一个平台,王辉解释,要搭建一个平台,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把各种各样的市场要素都邀请到这个上来,鼓励他们互动。搭平台的目标是让民间资本唱大戏,让社会组织做主讲。“包括今天北师大公益研究院成立了中国养老产业联盟我们也愿意上台,这个事业需要更多的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才能做起来。”
合作不能空谈无效
政府开放的态度是开始,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的先进经验。
沙龙上,王素英说,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早于中国,发展快、模式成熟,对中国乃至其他的国家都有重要的启示借鉴意义。通过交流,中国可以学习和引进日本先进的养老理念、运营体系和护理技术,提升本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日本也可以了解中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为日本有识之士进入中国养老服务的市场探索引路,真正达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目的。
作为沙龙主办方之一,也作为东道主,王振耀当天在现场发出了对中国养老产业联盟和中日养老合作的倡议。他认为,中日养老合作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对双方而言,中国开始全方位的社会改革,日本也开始更进一步的政策提升和调整,双方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点。
中国在2012年客观上已经全面建立现代的养老保险体系,尽管低水平但是是现代的,同时今年国务院适时地提出了下一步的养老服务。而日本的养老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整期,是地区型综合护理体系的建设期,这意味着日本也正在经历着一场提升性的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现在我们两国之间有非常重要的合作条件,关键是怎么样建立起合作的机制。现有的合作机制,因为交流了这么多年,双方个案的交流挺多。政府对政府之间、企业对企业之间、学者对学者之间,特别是学者对学者之间,当时搭建了很多的平台,促进了学者之间的交流。现在更进一步有了一个成果,就是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要推动建立合作的关系。在日本秋山东京大学组建了日本养老产业联盟,已经开始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转型,在北京师范大学,我们也建立了一个中国的养老产业联盟。整体上说,前一个阶段的努力我们看到已经有了这样的平台开始建立起来,养老服务的框架、沟通、研讨会和项目合作都建立起来了,包括今天的会议。”王振耀概括了现状,也希望更深一步的沟通。
他说,合作的领域和方向是什么?第一要和机构对接,第二企业合作项目的对接,另外,政府方面依托产业联盟和各地的养老产业协作协会等能不能开放一些更多的推进机制。
“而怎样让与先进经验国家的合作更加深入与具体化?怎样不变成一次会议之后就再等到明年开会然后只是个案性的合作?”王振耀建议形成一套固定的平台。
“就中日合作沙龙而言,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之间形成一套非常固定的平台,确定一些中日双方联络中心的基本职责和工作方式。比如,做固定的季度性的对话会。人数不一定太多,专题确定,如资金的合作、教材和培训项目的开发、包括研究的领域。比如,示范性的合作项目在这个平台上更进一步地展现,让行动更带有可刺激性,更要产生效率。希望能够让这样的合作更持续化、更有效,对中日养老之间产生出实质性的推动。”王振耀说。
(本报记者 张雪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