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数字供养人:互联网+文物保护的新尝试
数字供养人:互联网+文物保护的新尝试

2018-06-1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皮磊


 6月7日,“数字供养人”项目正式上线

 
敦煌莫高窟第55窟是敦煌石窟代表洞窟之一

在很多人看来,文物保护是一项非常专业且严谨的工作,普通人似乎没有机会参与。其实不然。在“互联网+”时代,普通公众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进来。6月7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敦煌石窟研究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和新华公益联合发起的“数字供养人”项目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

当日,该项目还通过朋友圈创意广告的形式发出倡议,倡导社会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积极参与敦煌壁画彩塑的数字化。用户通过创意广告,在腾讯乐捐平台捐赠0.9元就可以成为“数字供养人”,并获赠来自敦煌的“智慧锦囊”。该项目筹集款项将用于把莫高窟55窟的壁画以300dpi的高分辨率图像永久保存,将数字化成果应用于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和展示。

动动手指就能成为一名“数字供养人”,了解文化遗传保护工作,是不是很有意义?

数字化保护迫在眉睫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咽喉之地”,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作为多元文明交融发展的重要节点、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示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关于敦煌的各种历史故事和影视剧作品也加深了公众对敦煌的向往。

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水平让人感到震撼,然而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洗礼,已经变得十分脆弱。自北魏开窟1600多年来,部分洞窟受到了严重侵蚀和破坏。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励小捷告诉记者,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有效治理了渗水、风沙、病害对洞窟的侵害。但是,这些保护措施只是减缓了莫高窟自然老化的过程,并不能遏止文物的自然老化。

尽管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但敦煌石窟文物逐渐褪化的趋势无法逆转。而作为档案保存的摄影照片、录像资料也难以持久保存敦煌艺术信息,敦煌石窟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外,石窟脆弱的塑像及其狭小的洞窟空间,与迅速发展的旅游开放所形成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破解二者的矛盾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永久地、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彩塑的珍贵资料成为必然趋势。

据介绍,莫高窟有735个石窟,其中有壁画的492个,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完成180个洞窟的数字化。尽管国家每年安排部分资金持续进行数字化工程,但距离尽快和全面数字化的目标还是远远不够。因此,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中国敦煌石窟研究保护基金会、腾讯公益等机构携手,发起了“数字供养人”项目,利用互联网优势,面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对敦煌石窟进行数字化保存。

此次项目选择了莫高窟第55窟,是敦煌石窟代表洞窟之一,建于宋建隆三年(962)年前后,由当时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出资修建。55窟洞窟较大,面积为585.6平方米,是宋代塑像之精品,但同样面临着自然损害的风险。因此,对55窟的保护显得格外紧迫,亟需进行数字化保存。该项目也是对今后在更大范围内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探索。

新技术创造无限可能

简单来说,文物数字化保护是以网络、通信、计算机、光学等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利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如数字化三维重建、平面扫描、摄影、数字化编辑、三维动画、虚拟现实以及网络等,以再现、保存、分析研究、文化传播为目的的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的手段。与文物的唯一性、不可共享和不可再生的特性相比,文物的数字化信息具有无限的、可共享的、可再生的优势和特点。

为更好地研究保护敦煌石窟的有效措施,励小捷进行了多次实地探访。他表示,实施数字化保护是将敦煌石窟文物信息永久保存的最有效措施,也是让观众立体化、深层次、全方位进行艺术欣赏和体验,使不可移动的敦煌文物突破物理空间、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实现共享的手段。

在该项目的落地过程中,腾讯也是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2017年年底,腾讯和敦煌研究院发布战略合作,共同启动了“数字丝路”计划,“数字供养人”是双方合作的首次落地成果,也是腾讯创益计划中的一部分。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总经理李航谈道,“数字供养人”的概念源自敦煌文化的“供养人”典故。早在1650年前,丝绸之路上的古人为寻求精神庇护,在敦煌开窟供佛,创造了灿烂的敦煌文化。正是这些“供养人”促进了敦煌文化的繁荣发展。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我们发起了‘数字供养人’公益项目,希望延续敦煌供养人文化,通过数字化创意演绎敦煌壁画艺术,鼓励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参与到敦煌的数字文保工作,传承‘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李航告诉记者。

和以往传统文化保护类公益项目不同的是,“数字供养人”项目在保证文化严谨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大众的公益体验及年轻群体的表达方式。今后,腾讯新文创战略下的王者荣耀、腾讯文创平台也将以不同的数字化方式让更多年轻群体参与到此次公益活动中来。

据李航介绍,自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启动“数字丝路”计划以来,腾讯陆续开放了包括游戏、音乐、动漫、文创在内的一系列文化场景的相关能力,形成了一整套数字文保解决方案。比如在游戏方面,王者荣耀将上线敦煌的英雄皮肤,并推出一系列敦煌文化主题活动;在动漫方面,腾讯动漫将推出与敦煌研究院及动漫大师蔡志忠先生联合制作的敦煌主题漫画作品;在音乐方面,QQ音乐将参与敦煌古曲歌单的梳理及壁画乐器复原的传播,并邀请知名音乐创作人将时下流行音乐元素与敦煌古曲相结合进行改编新创,并计划在年底与敦煌研究院共同为公众带来一场敦煌音乐盛典。

“在我们看来,科技和文化并不是两条平行线,它们的融合不仅创造了商业价值,更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因此,在过去几年里,腾讯一直在探索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助力传统文化保护、活化及传承。”李航谈道。

对此,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表示:“通过数字资源能够让文物活起来,还可以开发很多创意产品,这样一来衍生出的内容就会越来越多,触及更多没有办法到达敦煌石窟的人。我们也希望借此发动全民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提升文物保护意识。”

公益事业下一个爆点

成为一名“数字供养人”其实很简单。

用户通过创意广告,在腾讯乐捐平台捐赠0.9元,就可以成为一名“数字供养人”。在该项目中,用户不仅可以了解敦煌的“供养人”文化典故,还可以近距离感受敦煌壁画之美,获得敦煌的“智慧锦囊”。

“智慧锦囊”是由敦煌的壁画故事以及当代喜闻乐见的智慧妙语,匹配不同用户随机生成的创意形式,其初衷在于希望通过年轻人的表达方式,拉近他们与敦煌文化的距离,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敦煌的壁画故事。

“文物保护社会参与,保护成果全民共享。”这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目标。励小捷希望参观过敦煌的、想参观敦煌的和想了解敦煌的人们都关注并参与到敦煌“数字供养人”项目中,同时与更多朋友分享,做保护敦煌的“数字供养人”。在他看来,通过参与这个项目,公众可体会到一种文化获得感以及文化自信。

“以往的‘供养人’的概念主要和宗教信仰有关。我们现在借用这个概念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参与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大家可以通过小额捐赠的形式表达对祖国的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尊重,这也体现了一种文化认同。”励小捷告诉记者。

对此,王旭东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他表示,供养人的付出其实是非常小的,一块钱以内。“我们希望通过众筹的形式、通过数字的形式,让大家都来关心、参与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尤其是激发年轻人的参与热情,让他们能够了解文化遗产、能够亲近文化遗产,进而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这也是此次项目最主要的目的。”

互联网+传统文化保护、让文化遗产重焕生机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记者了解到,该项目还有以下几点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募资,是文物保护项目在形式上的创新;对石窟进行数字化保存,是内容的创新;将数字化成果全方面应用到敦煌文化的深度挖掘阐释、以公益的方式展示给广大“供养人”,是项目成果应用上的创新。

不过,与其他领域相比,文物保护在公益领域得到的关注相对来说还比较少。发动更多公众参与、关注文物保护事业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对此,励小捷表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而随着个人收入不断增长、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我们已经逐步进入‘人人可慈善’的时代,从关注最基本的消除社会疾苦转型到关注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我相信文物保护领域今后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其有可能成为公益领域的下一个爆点。”

■ 本报记者 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