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要闻 > 公益视角下的家政行业
公益视角下的家政行业

2017-07-25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杭州保姆纵火案”发生一月有余,但这场惨剧带来的风波尚未平息,其折射出不同角度的社会缺位都引人深思。姑且不谈物业、消防、法律、公民自治能力等延展话题,就这件事中暴露的家政行业本身矛盾,再如何重视都不应为过。

一方面,近些年来,家政从业者为人诟病颇多:见财起意、磨洋工、表里不一……客观地看,这些问题在各个行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只不过家政服务问题发生在“家庭”内部,涉及人最基本的“安全需求”,故让人觉得无法忍受。

另一方面,家政从业者是否满意自己的从业环境呢?有调查显示,家政从业者对雇主最不能忍受的问题包括:暗地挑刺、克扣工钱、要求过高、不尊重人……面对这些问题,家政人员处于弱势地位,往往选择忍气吞声,客观上造成了从业者的一些心理问题,成为部分纠纷的诱因。

同时,如今家政服务供需失衡,互信缺失,为供需双方矛盾埋下伏笔。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二胎政策显效、家政服务需求井喷的背景下,如何全方位调整家政服务供需矛盾已摆在眼前。

在提高社会认可度、完善行业保障、强化培训和事后矛盾疏导之外,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以公益行业的视角去观察家政服务行业以及这个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 本报记者 张明敏

“爱心月嫂”:小项目的大收益

近年来,中国每年约有2000万个新生儿出生。随着2015年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母婴家庭和家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二线城市对优秀“月嫂”的需求呈井喷态势,高薪吸引大批农村妇女欲加入月嫂行业。但由于职业培训、从业标准评定等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月嫂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母婴服务供需矛盾日趋凸显,对月嫂服务行业和从业农村妇女提出了新要求。

幸福来得太突然

45岁的安徽砀山人汤素珍做梦也没有想到幸福来得如此之快。从没想过每月能挣够3000元的她,如今到手收入已经翻倍,达到6000余元。

15年前,汤素珍丈夫因病离逝,留下她和两个正在求学的儿子。为使两个孩子吃饱穿暖、正常求学,汤素珍没少吃过苦头。但由于缺乏一技之长,无论三九寒冬还是酷暑盛夏,街头摆摊设点和打些零星小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对于两个正在求学期孩子的供养来说,这显然是入不敷出。

汤素珍时常问自己:“像我这样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的妇女,做什么能改变家庭的窘境呢?”

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一个名为“爱心月嫂”的公益项目向汤素珍抛出了橄榄枝,让她一下子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通过当地政府扶贫办的筛选,汤素珍很快被推荐为首批“爱心月嫂”的学员,通过该项目学到的一技之长,她将命运牢牢握在了自己手中。

也是一种精准扶贫

2016年6月,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用于启动“爱心月嫂”公益项目。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当时的规划,项目旨在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对安徽、河南、河北、甘肃四省的贫困地区农村妇女进行“精准扶贫”,计划首年在北京市富平学校培养100多名贫困农村妇女成为具有母婴护理岗位能力认证的爱心月嫂,支持她们以职业技能致富,并满足“二胎”政策之下的城市生育潮带来的巨大服务需求的社会压力。

发展方向确定,选拔月嫂就成为紧随其后的重要事项。

经过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富平学校、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三方代表联合组成的招生小组与招生地政府进行信息对接,对报名人员进行招生、面试及考核等一系列流程,最终选拔出的36名来自河北、甘肃临洮县、镇原县、安徽砀山县的农村妇女被录取为“爱心月嫂”首期学员。

2016年9月13日,“爱心月嫂”扶贫项目首期培训班在北京富平学校正式开班,36名学员在京接受为期一个月、共290学时的育婴及母婴护理培训。

通过全封闭管理的培训,学员全面掌握婴幼儿生活照料、婴儿早教、母婴营养和护理、产妇照料等实操技能,同时还学习面试沟通技巧以及通过电脑、微课等网络和现代化平台学习软技能。学院培训结束并考取家政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和母婴护理师能力证书后,由富平家政公司推荐育婴类岗位工作。

正是有了这次机会,来自安徽宿州的汤素珍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现在在北京四环外一户家庭从事育婴工作的她每月能拿到6000元,这让汤素珍的苦日子有了终结之时。

“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现在干一个月快顶上孩子一年的学费了,只要干上一年,家里的外债,孩子的学费、生活费都有了着落,苦尽甘来,想到这些心里就有些激动。”汤素珍说。

让受益群体更广

根据北京家政服务协会统计,目前在京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人员有50万人左右,接受过家政职业技能培训的不足30%,由于缺乏获得技能培训的机会,容易使得一部分家政女工技能不足,不仅在保洁、烹饪等基本工作内容方面缺乏水准,很难得到客户认可,在使用电脑,应付突发事件方面能力也严重不足,留下很多隐患,难以获得稳定的就业机会与发展,很容易在首次上岗后面临再次失业。

对于已经上岗工作,想进一步在家政行业提升和发展的家政女工来说,想继续接受培训很难实现,因家政女工都居住在客户家,而定点、定时的线下培训方式不仅费用高昂,也不适合她们去学习。

2014年底,北京富平学校家政在线培训项目正式启动,先后开发了大量的家政微课程,以此推广低成本、易获得、内容更加适宜的家政技能培训内容和网络培训新模式,规模化地为女性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和机会,帮助她们在城市获得稳定和体面就业。

利用在线开发课程优势,截至2017年7月,爱心月嫂项目已完成20节母婴护理线上课程的开发和制作,完善现有母婴护理师在线培训课程,通过开放免费的网络平台,学习覆盖量已达到5万人次,预计将使50万人次的家政从业女性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让家政服务公司及用户受益。

首年“爱心月嫂”项目从2016年9月13日至2017年7月18日,项目共开展四期,培训学员140名。学员培训后,参加人社部组织的相关职业技能考试,90%的学员取得初级家政服务员、育婴员职业资格证书及母婴护理师岗位能力培训证书。

学员上户(被雇佣)后的工作主要以照顾婴幼儿为主,培训后学员在北京工作的月薪主要集中4000~4500元之间,90.5%的雇主对学员总体的服务质量感到满意。

学员户上期间,门店督导老师以走访或电话的形式,对学员在客户家的状况进行了解和整理,并对学员在工作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保证了学员就业的稳定性。

为了让更多妇女和家庭受益,二期项目菲仕兰公司继续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献120万元,期望通过项目让更多贫困地区女性摆脱贫困、获得职业发展、改善家庭现状,同时为更多城市家庭减轻育儿负担。

除了继续完善零基础到专业母婴护理培训课程体系,组建配套师资力量与相应的硬件设施外,二期项目计划完成200名贫困地区女性培训,10节母婴护理线上培训课程,并组织300名学员在就业后进行城市融入等培训及游园活动。

家政行业缺口巨大

近十年来,我国每年有1600万左右的新生儿出生。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后,国家统计局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在“二孩政策”的推动下,预计未来几年新生儿数量还会上升。

随着中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钟点工、月嫂、育儿嫂、护工等在中国的城市供不应求。根据商务部2016年统计数据,需要家政服务的城镇家庭达到近40%。而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统计,截至2016年,雇主需求量达到7000万户。

这使的专业护理人员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贫困农村妇女就业技能培训却亟需加强,而中国城市二胎生育潮拉动的月嫂、育儿嫂需求呈井喷式增长,两者之间需要一个很好的桥梁进行供需匹配。

“爱心月嫂”项目有效帮助缓解目前市场上专业护理之中的母婴护理人员明显不足的供需矛盾。

另一方面,帮助低学历、缺乏技能的农村妇女学习家政技能,获得劳务报酬,不但让家庭摆脱了贫困,还能提高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同时帮助她们改善家庭生活状况,改善家庭关系,甚至以她们为榜样,带动和促进了新农村发展,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路径。

“‘爱心月嫂’项目不在于人数多少和收入高低,项目让妇女、女性、妈妈变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一个月的培训90%学员取得相应证书,薪酬平均4500,最高达到7000元,这种一人受训全家受益模式已经显现。”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