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9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闫亚心
■ 闫亚心
在上期介绍中,我们知道了原来还存在着这样一个“书屋”,他们盖房子、卖咖啡,做着被很多人忽略的边缘青少年教育问题,以助人自助的精神照亮了一批弱势家庭和孩子的前路,努力复兴社区失落的互助文化。这次,我们一起去看看书屋的来由和历史,了解发展至今书屋一路走来的艰难险阻。(上期文章链接http://www.gongyishibao.com/html/shehuichuangxin/14921.html)
书屋的诞生
1999年,原在台东经商、疏于照顾家庭的陈俊朗,为了挽救婚姻、弥补亲子间感情疏离的缺憾,决定放弃从商,返乡准备书记官考试,以此来抽出时间更好地陪伴孩子。回到小区后,他渐渐发现,社区里有很多家庭不健全、缺乏照料和课业指导甚至吃不饱饭的孩子,出于关怀,就顺带照顾起来。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是在自家的院子里,陪附近的孩子读书、聊天、练吉他,给他们讲故事;慢慢地,这些孩子遇到考试、被爸妈或者老师打等事情就会讲给他听,好心肠的陈俊朗就开始去帮孩子们的忙,孩子们也越来越听他的话。受陈俊朗照料的孩子曾一度多达40多个。而陈俊朗自家的小院里没有灯,到了夜晚,孩子们宁肯在没有灯光、桌子和凳子的地方摸黑写作业、读书,也不愿意回家。慢慢地,陈俊朗开始意识到这些孩子身上的问题,觉得自己可以帮得上忙,去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于是陈俊朗在家附近租了一个地方用来照顾孩子,并于2007年成立台东县教育发展协会。为了登记立案,就把孩子们取的“孩子的书屋”名称,写在广告牌上,并用铁丝绑在电线杆上,形成了书屋的雏形,这就是第一家建和书屋。陈俊朗也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叫做阿爸,慢慢地成为了大家口中的“陈爸”。
书屋的理想
随着书屋的规模越来越大,书屋想要做的事情、达成的目标也逐渐多了、大了起来。“子自教、弱相扶、食自耕、屋自造、经自济、政自治”是书屋的理想。
子自教,是照顾孩子的书屋体系;弱相扶,是照顾家长、老人与游民的社会服务系统,是老人书屋的概念;食自耕,是农业系统;屋自造,是协力造屋、就地取材盖友善屋宇的想法;经自济,是农产买卖,农业加工与延伸的商业行为;政自治,是自己管理自己的想法。也许几年后,书屋范围的14个村里,里长会由书屋孩子担任。
那么,这些理想实现了吗?
2008年,教育主管单位推动学校、小区、家庭联合携手照顾孩子的课辅,为此展开针对国中生的“携手计划”以及国小生的“月光天使”计划,书屋也是受委托的单位之一。2009年,南王书屋与建和书屋连结,并成立美和书屋、温泉书屋。2013年,成立小高班,试图解决小学六年级以下的问题,把小学五、六年级生全部集中在温泉书屋,同时成立多元书屋,为国中生设置了国英数专科班,并针对所有国、高中生设置了充满实验性的阅读专科班。2016年,成立利嘉书屋及基金会。书屋的教学体系一步步完善起来,子自教的理想也萌发出了雏芽。
“食自耕”方面,陈爸提出了产业计划,在现有的八个书屋的协会办公室旁整理出一畦小小的菜园,在这些实验田上种植胡萝卜、高丽菜等,踏出无毒农业的第一步,并立下与土地和谐共存的约定——纯净土地/干净饮食/创造就业机会/小区自给自足。
2012年,书屋踏出农业产业第一步,开始种百香果。2013年,百香果首度收成,以农业产业实现初步的经自济。2016年,书屋承租一间平房,拆建整修,延续青林书屋的土砖精神建造一间咖啡馆,12月,黑孩子黑咖啡(黑黑咖啡)开始试营业,为经自济理想添花加彩。
2014年,为了生根,不再处于“房屋到期另寻他处”的漂泊中,陈爸推出“一栋屋一亩田”计划开始实践自力建屋,落实屋自造理想,即社区陪伴者、专业建筑人员与孩子们共同造屋,建房时预留一块农地。书屋希望孩子从耕种中,感受土地,学习农事;从锄禾日当午的辛劳中,体会盘中餐得之不易,凡所获得必当爱惜,最好书屋的农地可以达到生产,让日常所食自给自足,如果能够达到量产,或许有机会带动小区,让家长们可以留在家乡,不必抛下子女外出讨生活。改善了亲子分离、隔代教养的状况。书屋的理想是落实屋自建、食自耕、老顾小、小敬老的乌托邦。
资金问题
自2000年起,台东偏乡在陈爸的指导下,先后筑起10间“孩子的书屋”,共计拥有25位教师,为300名偏乡学童提供课辅,并有厨房供餐,每月开销300万元新台币。面对这么大的开销,陈爸的资产从有归于无,再变成负债。
2017年年底,陈爸和他的团队受到媒体广泛报道,一下子变成了“大明星”。于是陈爸开始拍广告,盼望能够获得小额捐款。陈爸表示自己并不打算以同情心作号召,认为“实质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他首度与知名药品公司合作,以个人名义代言同时坚持保护书屋孩子隐私的原则,开始拍摄广告。然而,广告上架长达两周,虽然引发身边友人的回响,但实际的捐款数量还是寥寥无几。
除了希望社会群众小额捐款,陈爸还找到一些企业公司,积极寻求捐款帮助。比如在2017年年底全球人寿赞助ADA慈善的圣诞路跑活动中,主办单位连同全球人寿在活动当日捐出报名费共达新台币500万元给台东“孩子的书屋”。
当然,要想书屋长久的运营,不可能一味地依靠社会各界的帮助。如上文所说,近年来,陈爸一直在推动书屋的自给自足,开始了食自耕、屋自造、经自济,进行多角化营销,希望达到收支平衡、永续营运的效果,只不过距离成果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教育权争夺问题
孩子的书屋最先是在台东知本发展起来的,而知本本来就是一个外省、闽南、客家和原住民混居的地方,闽南籍的陈俊朗虽是在地人,但毕竟不是原住民。有些原住民觉得汉人是文化的掠夺者,会破坏他们的传统,降低他们的权威,担心孩子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受到影响,继而反抗父母,因此禁止孩子去书屋,甚至还有人借酒壮胆、带着刀去找陈爸理论。而叛逆期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的批评指责时往往会回以顶撞,再加上与父母关系疏远,就会出现孩子不听家里的话,只听书屋老师们的话的情况。于是,陈爸这种在别人眼里属于“多管闲事”的行为在小区掀起了一场教育权的争夺战。
出于“陪伴孩子,也要改变大人,让家长和书屋站在同一边”的想法,书屋成立社会服务部门,深入每个家庭,与父母们进行沟通交流,调整孩子父母的心态,并协助家长改善环境,拉近亲子关系,帮孩子处理在家里和学校遇到的各种问题。
当家长们发现孩子开始有了转变,小区的帮派气焰收敛了,打架、吸毒问题也少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逐渐有了改善,出于“与其让孩子出去学坏,不如让孩子离开家的时候有一个地方可去”的心态,大人们慢慢地也从质疑转为了支持。
如今,书屋仿佛变成了小区的“托儿所”、“安亲班”,孩子下课就到书屋看书、写功课,享受免费的家教辅导,有些家长更是积极参与,主动到书屋为孩子们做晚餐。
教学创新问题
无论再怎么发展农业、经济,“子自教”始终都是书屋的根本,培育人才是书屋努力的最终目标,所以教育问题也是陈爸一直以来思考的关键。首先,陈爸确立了书屋教学上要遵守的几个原则:了解孩子的程度,依程度教学;重视孩子的特质与优点,在这个原则上发展教学;老师教多少不重要,孩子懂多少才是重点;基础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
在此原则上,陈爸在2013年,对书屋进行调整,成立了新的书屋——多元书屋,并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设立了小高班、国英数专科班、阅读专科班等,因材施教,分别解决小学六年级以下儿童和国、高中生的学习问题。采用游戏方法教授物理化学,采取分组竞赛的办法,进行跨学科教学,并鼓励孩子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这些改革措施使书屋教学深得孩子喜爱。
其次,在教师的选择上,因为担心短暂相处后的分离会对孩子心灵造成负面影响,书屋的聘任尽量以专任老师为主。同时要求教师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要了解孩子的背景、心理困境、身体问题等,据此制定辅导计划。在教学能力上,确保优质教学力量。新进老师要先测试能力程度,师训负责人依程度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每个月会有一次检测,通过了才能进入实习,再依实习成绩决定是否晋升为正式老师。另外,在对孩子的辅导能力上,新进老师会由师训负责人教授带领技巧、研讨案例,从中传授书屋带领孩子的方式与精神。同时每半年书屋会进行一次督导考核,依据考核情况对教师作出晋升、持平、加强、不适任等决定。
教学原则、师资力量等硬性条件准备好后,就要考虑孩子的兴趣问题了。只有高中学历的陈爸,为了教孩子,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仔细研究了国中各版本参考书,发现内容大都刻板无趣且零碎不连贯,于是陈爸决定自编教材,从史地开始,进而到语文、数学、理化,立志要编一套内容有趣且具启发性的教材。如今书屋正着手编辑,并希望发展出3D版本,以帮助孩子迅速理解,轻松学习。
当然,孩子的书屋,除了带领被正规教育边缘化的孩子,赶上体制教育的进度,更侧重于透过多元学习,磨炼孩子的身心,使其建立自信。
(据公益慈善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