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宋西桐
2004年,天水围发生连环家庭悲剧,引起全香港关注。这个名叫“天水围”的地方,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周边被属屏山乡事委员会的沙江围、冯家围、辋井村、虾尾新村等村落包围,距离中环市区大约25公里。
9年前,许鞍华导演通过当地社工接触和了解该地区的居民之后,将天水围的一对母子的生活故事改编成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搬上了银幕。2016年1月,笔者有幸参与“MaD创不同”组织的考察活动,来到了天水围社区,了解给天水围社区带来的改变。
天水围社区概况
天水围,是一个由鱼塘改建而成的新市镇。走进天水围,处处可见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在20世纪80年代,政府展开了天水围新市镇的发展工作,周边的鱼塘被填平改建成以住宅为主的新市镇。而这样的“新市镇”,却是以建设公共屋邨为主的住宅型社区。但在发展过程中,天水围的规划长期受到非议: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规划不当及金融危机等原因,天水围北部人口急增至10万人,公屋居民占到85%,其中天水围北的屋村于2001年建成后,不少家庭属于新移民家庭,家庭收入也处于中低水平。
天水围社区在建设早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社区内没有公园,绿化面积非常有限,医疗资源匮乏等。相关资料显示社区内唯一的政府诊所位于天水围南,低收入居民为节省往来交通费用,要步行半小时才可看病。后期加开的一间诊所面向10万居民,每天的接诊名额仅有22个。此外,天水围当地及附近社区就业机会少,无法满足天水围居民的就业需求;而天水围远离市区,交通成本高昂,使得居民“走出去”工作的成本大大提高。交通不便间接引起了就业不便,继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政府规划不当、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当地居民就业问题凸显,社区的高度城市化,使得天水围社区居民每日面临繁重的生活压力,以及每天早出晚归“讨生活”的单一生活模式,是天水围社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天水围未必是香港新移民最多的地方,但这里的小社会,却有着新移民的总体特征——调查显示,在香港新移民家庭中,具有教育程度低、消费能力弱、夫妻不和等负面特征的比例更高。
打造社区协作平台
天水围社区协作平台成立于2007年,由五个关注基层生活及发展的民间组织组成。平台通过协作,用不同方式发掘天水围的民间智慧、土地资源、环保事业,希望发展出一套适合该区的社区经济系统。2014年,天水围社区协作平台注册成为慈善机构。
机构一直扎根天水围,致力于推动社区工作和照顾支持工作。本着“照顾”的理念,建构自上而下的关怀式社区。机构通过提倡居民的直接参与,发展互助支持网络,促进天水围居民集体参与互相帮助、相互照料,为居民争取权益,改善生活。
面对当前的天水围社区情况,机构致力于发掘、重新审视并有效运用区内的人文及环境资源;通过确立“个人—社会—自然”的联系,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缓解居民的压力,让居民在社区互助协作的过程中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社区农田协作
天水围社区之所以称为“天水”,是由于这里依山傍水,自然环境非常好。但是由于市政规划不当,天水围拥有的大量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未被妥善利用。因此,天水围社区协作平台通过协作并发掘民间智慧,将闲置的农田发展成为天水围自给自足的社区农田,由居民轮值自主种植,再分发给参与社区农田的居民。居民只需要通过社区平台报名,便可以获得轮值时间表。社区农田协作的方式不仅将闲置的土地资源利用了起来,也让居民在闲暇时间通过田间劳作的方式与家人和周围邻居进行互动,繁重的生活压力也在田间劳作的过程中得以缓解。
为了让居民,特别是社区的儿童对农田充满兴趣,社区协作平台通过开展乡土课程、乡村郊游的方式让小朋友了解乡土文化、学习乡土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渐渐地社区农田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小农夫”参与到农田协作中来。
居民互助
天水围社区协作平台认为社区居民个个都是能手,平台将会理发的大叔、修小家电的师傅、缝纫技术高超的大婶、退休的医生等有专业技能和手艺的居民聚集起来,通过居民互助的方式为社区其他居民服务。在此基础上,天水围社区协作平台通过发行“社区货币”的方式,参与社区互助的居民可以通过“开店”的方式“赚取”社区货币,社区货币可以在本社区的慈善超市购买生活用品。这样的方式让更多居民在社区中感觉到自己“有价值”、“被需要”,也让更多的服务在社区中就可以实现,居民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去理发、修家电,只需要在社区内,就可以求助于其他居民。
社区集市
在居民互助的基础上,范围更大、功能更全的社区集市渐渐规模化,在当地居民的支持下,天水围社区协作平台将几个小区之间的闲置空地利用起来,搭建了“社区集市”。社区集市依照社区需求和入驻店家进行分区,包括家电维修、电子产品维修、园艺花卉、花鸟鱼虫市场、儿童玩具、食品小吃等,这些店面都由居民自主经营。居民只需通过社区协作平台进行登记,社区协作平台负责辅助居民办理相关经营手续,在集市营运期间组织志愿者作为居民小组进行管理。社区集市的形式,不仅便利了居民的生活,也让有技能的居民在社区“开张”,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居民就近工作的需求,能够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对于社区集市而言,它最大的优势是经营灵活性,居民不必再到很远的购物商区购买生活物资,经营的商户可以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调整经营时间。但最大的挑战也在于此,商户经营主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开业和打烊时间,也给社区协作平台管理集市带来较大困难。
如今天水围的日与夜
在天水围社区协作平台和当地居民的努力下,如今的天水围社区逐渐改变了从前“白天空城”、“不夜城”、“悲情市镇”的局面。在社区集市经营电子维修店面的老板说,以前到九龙和新界打工,路途远,交通和吃饭的费用都很贵,每个月的开销非常大,而且长期外出也不能照顾儿子。现在在社区集市修理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不仅方便了其他居民,还能每天接送儿子上学放学,日子比之前过得开心很多。
每个居民的小小改变,带来的是整个社区的巨大改变。天水围社区协作平台今后将致力于建设可持续社区计划(PermaTSW)、剩余食物回收计划、天天惜食计划(Food for Thought &Food for Change)以及儿童照顾互助小组计划,为社区服务。
■ 宋西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