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人物自述 > 陈逢干:将慈善融入人生和事业
陈逢干:将慈善融入人生和事业

2014-04-25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台州学院受资助学生合影

陈逢干向肝炎防治基金会捐款


中国慈善榜作为一份记录多位慈善家善举的责任清单, 见证过太多慈善人物在这张榜单上驻足。

榜单每年一次,善者各有不同。在这张榜单上就有这样一位慈善家,从2006年开始获得中国慈善榜“十大慈善家”的称号后就从未离开,并将慈善融入了他的事业。

他就是宁夏石嘴山市大榆树沟煤炭产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逢干。

一封来信促成的慈善界碑

2005年4 月15日。这一天,陈逢干一生都会铭记在心:这一天,是“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成立的日子。

这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登记注册的第一个地方性基金会, 也是由民营企业家捐资设立的第一个非公募基金会,运作方式纯粹是投入、输血的方式,开创了民营企业家创办基金会的先河。

那么, 陈逢干为何要成立这样一个基金会?2004 年夏天,在宁夏打拼的浙商陈逢干, 突然收到一封宁夏盐池县第二中学的来信,信中反映盐池二中一位名叫黄浪涛的毕业生,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成为盐池县解放以来第一位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但由于家境贫寒, 上大学成了问题。

陈逢干立即回信, 承诺每年给黄浪涛15000 元, 保证他读完大学。如果他能考上研究生,他还将继续资助。进入清华大学的黄浪涛没有令陈逢干失望,2008年8月,作为清华大学保送生,他被公派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黄浪涛的遭遇与成绩, 令陈逢干认识到了自己资助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直接促成了“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的成立。

基金会成立后当年, 宁夏就有860 名贫困大学生得到资助,成为宁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助学活动。

“造血式”的慈善新模式

教育助学还只是陈逢干慈善生涯的一个起点, 他认为自己还必须有新的慈善项目, 更要有新的模式。

陈逢干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合作建设的“宁夏大武口逢干老年公寓”, 预算总投资2100万元, 可接收240 位老人同时入住, 也成为宁夏首家民办公助的福利敬老院。

陈逢干将敬老院老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免费供养,对象是大武口区内的孤寡老人;另一部分是收费供养, 对有经济条件、有子女而无法照顾的老人,收取一定的费用,以这一部分收入保证敬老院的生存、运转和发展,陈逢干称这是“造血式”慈善模式。

同样的模式也被运用到了“大学生助学基金会”上。陈逢干投资5450 万元,在宁夏石嘴山市成立了陈逢干制衣有限公司,并宣布每年将拿出50%的利润,投入当地的教育事业,并新设“宁夏陈逢干教育基金会”,为宁夏贫困地区兴建希望小学。

“一个企业家仅通过捐钱参与慈善事业, 力量还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更应该发挥企业家自身的资源、智慧和经验,让慈善增值,再反哺慈善,才能使慈善可持续发展。”陈逢干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