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人物自述 > 柯良:天才画家的艺术与人生
柯良:天才画家的艺术与人生

2017-04-28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白晓威


柯良画作:《丝路印象-圣山-珠穆朗玛峰》

 柯良画作:《IT印象NO.1》

档案: 柯良,著名书画家,北京大学资源美术学院院长。他荣获联合国艺术贡献奖,作品《和平与发展》陈列于联合国总部;他被称为继吴冠中、赵无极和朱德群之后在中西合璧艺术之路上获得成功的杰出中国画家之一;他与古典油画家陈逸飞、云南画派版画家丁绍光一起被誉为“海外三大家”……

语录: “我会将多年来创作的作品悉数捐出进行拍卖,拍卖所得将全部用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关注扶贫救困的公益基金。”

在柯良眼中,白色海浪、红色朝阳、蓝色天空,这些色彩勾勒出他年少的全部。也许,正是这些最自然的颜色化作了他作品灵魂的底色。

柯良的抽象画是有生命的,因为那是他自己心中的展现。“其实这是中国画的笔势在转换成色彩之后所获得的一种表现力。色块固著在宣纸上之后都是静止了的形态,但它们能分明在潜涌、在流动。”柯良在借鉴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柯良认为,当他拿起画笔,艺术已不再是物象的再现,而是物象本质精神的彰显,他在心灵的画布上自由涂抹,让写意与抒情在作品中缓缓流淌。

年少苦寒促日后英才

柯良是新中国的同龄人,出生于山东省莱州。柯良的祖父擅长书画,长期耳濡目染,小柯良竟然也能像模像样地拿起画笔画出令街坊邻居惊叹的“大作了”。5岁时,祖父教他用高粱杆扎了几十个灯笼,他在灯笼上画上了孙悟空、猪八戒等可爱的人物,精美可爱,很快被乡亲抢购一空。这更激发了柯良学习绘画的兴致。

祖父的极为严格让柯良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回忆起祖父,柯良眼里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之情,而祖父的谆谆教诲更让他受益终身:“文清不爱财,武胜不惜命。饥寒不贪窃,终生不欠情。”

少年时期让柯良印象最为深刻的除了祖父教诲,还有那无边的饥饿与苦难。上世纪60年代,为了家人不挨饿,年少的柯良偷偷下海捕鱼,一次差一点被风浪卷走,但即使这样冒着生命危险抓回来的鱼,最后也没有挽留住祖父的生命。眼睁睁地看着祖父离开人世,当时的柯良心如刀割,痛下决心立志成为祖父期望的人。

之后,柯良在农村干过各种行业;后又入伍,在部队里他做过“四大员”:汽车驾驶员、警卫员、炊事员和电影放映员。但只要有闲暇时间,柯良必定用来练习画画。后来,柯良开始陆续发表作品,并多次获奖。他虚心向老一辈国画大师求教,涉猎文史,丰富自己。

在“文革”期间,柯良被下放农村。他在北京西山一间简陋寒冷的民房里,以粥充饥,不顾病魔缠身,接连创作出《万马奔腾》、《百虎园》等几十幅传世力作。“我将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到我的作品中了,苦难也就看得淡了。”柯良回忆道。

凭借非凡的毅力与勇气,柯良在艺术领域大有进境。他在不断追求和探索中,独辟蹊径,创造了“墨烟法”、“虚幻法”等新的艺术手法。他以“墨烟法”表现大海风云,气势磅礴,深邃莫测;而用“虚幻法”画出的雪竹、雪梅,则虚中见实,意境幽怆。

所以,在他的山水画中,自然的具体形象被削弱或统一到最单纯最精华之中。景致既有雄浑的气势,又含蓄的幽玄。“线断气不断,意到笔不到”深邃神秘,风格独特,显示出深厚的功力和出色的才华。

而他的画作也几乎都是自己感情的剖白;意象万千的《万里长城》、气势磅礴的《黄河》、漫漫的《丝绸古道》、玄秘古朴的《风雪楼兰》都倾注着柯良对祖国山河的真挚的爱。

立志让中国画走向世界

32岁,柯良加入了中国书协和美协。35岁,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这也是中国美术馆首次为年轻画家举办个人画展。当时的美协主席吴作人为柯良亲笔题写“柯良画展”,书协主席启功也亲笔题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万紫千红一齐开。”

1993年,为纪念联合国成立48周年,联合国秘书处向全世界征集纪念绘画。在应征的1000多幅作品中,唯有中国画家柯良所作的《和平与发展》入选。

这幅画用丙烯配以金银等材料构成,画面以世界地图为背景,绿色的大地和蔚蓝的大海寓意一个没有污染、没有战争的世界。画中白鸽翩然飞舞,象征着成员国在联合国的旗帜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努力。这幅载有美好愿望与祝福的作品被联合国永久收藏,陈列在联合国总部的会议室里。为表彰柯良在艺术上的成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亲自主持专门仪式,向柯良颁发了“联合国艺术贡献奖”。这是中国画家在世界画坛的一次扬眉吐气,同时也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画家的实力。

成为国际驰名艺术家的柯良,作品被世界各地许多博物馆收藏,本人更是香港佳士得拍卖行常年签约画家。数年前,柯良的画作已经可以在东京拍到50万美元,一幅寻常的作品也卖到80万元。前几年,他画的《墨竹》与《IT印象》等作品在香港佳士得就拍出了三百多万。但经常还有人向他提出,只要进行成功“包装”,他的画肯定还要大幅增值,可他却不以为然:“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创作出代表历史与时代进程的优秀作品,把中国画发扬光大,推向世界,这才是我最想看到的!”作为一个中国画家,力求让中国画说“世界语”,为使各国人民都能理解和欣赏,让中国画走向世界,这成为柯良最大的夙愿。

走丝绸之路开启心灵之旅

当在国内名噪一时时,柯良作为中国画研究院和文化部艺术局画家的他被邀请赴日举展览。他在东京几大美术馆举办了多次大型个人画展。《万马奔腾》和《万里长城》这两幅作品分别以60万美元和70万美元被东京美术馆收藏,创下当时中国画在东京的最高售价,轰动日本画坛。正是从那时起,柯良在海外开始探索中国水墨画的革新。

但柯良海外的日子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因为他发现用传统的画法无法表现自然的宏伟博大,但凭意象画出来的作品却也总饱受批评。

于是,他开始频繁地前往欧美国家,希望能在那里找到灵感。“那时候,在我看来,西方的艺术更新速度就比国内快,新流派、新理念不断出现。而国内却总是在复制以往的画法,受了过多的拘泥。”当时,柯良就在心里酝酿,要创作出富有时代特点、鲜明艺术个性的全新中国现代绘画。

一次偶然的机会,柯良在飞机上往下看到氤氲中的喜马拉雅山,气势磅礴,于是在心中的那层“窗户纸”好像被捅开了。他内心狂喜不已,拿起相机疯狂地拍。那些照片现在还被他完好无损的珍藏着,而正是这些“抽象画”又为柯良打开了一扇窗。

回国后,柯良踏上了丝绸之路,这次旅程是寻根之旅,更是心灵之旅,西域的雄壮景观开启了他心灵创作之源。

柯良回忆起这段经历说,那里的天气说变就变,有时飞沙走石,打得人睁不开眼,饭里也总是掺着沙子,可是他还是很兴奋,这些景象正是他想看到的。他一人背着画板行走在路上,拍照、写生,忘却了风沙、忘却了时间……

“记得一次,我看到一个古堡就一口气爬上去了,可是到拍完了,却发现坏了,居然下不来了。但是,也因祸得福,你猜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海市蜃楼的景色!雄伟的古城与环绕的河流,那美好景象在我脑中仿佛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后,柯良将看到的一切都融进画里。

柯良用新的笔墨技法将东西方绘画方法结合,正是这一创新,让他的《丝绸之路》和《敦煌楼兰》风情画一经在法国左岸画廊展出,便引起巨大轰动。就连法国艺术家莱斯科都感慨万分:“我从未见过这样感人的中国画。作品既有东方的风情,又有西方的色调,在东西艺术的结合上独树一帜。”

怀公益之心迈入下一个20年

现在回忆自己的人生旅程,柯良也不禁感慨:“无论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我都喜欢那一段时光,去完成那一段该完成的职责。”

20年的农村改造,20年的军旅锻炼,20年的海外游学,让柯良荣辱不惊,将世间一切看得真切平淡,岁月的光影里记载着他的汗水、苦涩、坚持还有希望。

2002年7月,柯良曾应钓鱼台国宾馆的邀请,专门为“总统楼”和“芳菲苑”作画。在国宾馆中,陈列有很多中国历代名家的书画精品,堪称价值连城。当今画家,只有赵无极等极少数人的作品被其陈列和收藏。柯良把一幅《涛》留在了总统楼,另一幅《净土》的10米长卷,则存于芳菲苑内。

真正的艺术家是可以透过世态炎凉洞悉生命本真的,柯良显然做到了。他始终保持着心灵的宁静与创作的自由。对书画数十年的恋慕与深情,早已令他将笔墨放置于对传统情怀的真诚礼敬中。在柯良看来一幅好的作品一定要包含非凡的立意、块面色彩间和谐的构成形式以及内在的涌动这三方面。

“非凡的立意虽表现在作品上,但它是作者对于宇宙、自然、历史、人生思考的结果,一幅作品总要通过具体的景物来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我选择的多是有民族特色的题材,我是希望通过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题材在古、今、东、西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如今,柯良一门心思的投入到公益中来,“这些年来,我参与和支持了很多公益活动,包括阿拉善公益之旅,捐赠乳腺癌防治公益项目……”柯良坦言,之前虽然参与了很多公益活动,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项目。“经过几年的考虑,我打算筹建一支金额达1亿元的艺术公益基金,我会将多年来创作的作品悉数捐出进行拍卖,拍卖所得将全部用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关注扶贫救困的公益基金。”柯良表示,今后会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出下一个全新的20年。(白晓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