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新闻编辑部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连续六年降低了全球增长预期。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殊为不易。中国企业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大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将成为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未来经济全球化将更为深入,全世界都面临能源、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挑战,单一的经济体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
在中国,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原有“自上而下”的形态被打破,政府的简政放权扩展了企业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
新经济时代,企业必须要寻找新动力、承担新责任。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三个阶段
20世纪初,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开始在西方企业中萌芽,西学东渐,逐步引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跨国公司大批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渐成体系,同时与国际并轨。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形式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0年以前,中国的公募基金会、慈善会等有官方背景的公益组织依托政府自上而下的渠道优势,汇聚了大量资源,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的首选合作伙伴。企业主要采取现金捐赠的方式,善款流向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老牌公益项目。
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打开了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满足于资金捐赠的简单诉求,进而希望将多年的经商理念带到公益领域,在将财富转化为公共利益的同时,愿意花时间花精力思考如何让资本保值增值,如何更专业、更持续地将公益项目运作下去。由企业出资注册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不断涌现,活跃在教育、科学研究、医疗救助、扶贫、环保等多个领域。
如今,中国本土企业在外资企业的影响下,除捐赠外,承担的社会责任已扩展到股东、环境、社区、供应链等各个方面,并开始对公益信托等最新的履责途径进行探索,更重要的是,随着对公益行业的认识加深,众多企业逐渐拥有了自身发起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
企业有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和能力
在过去,社会形态靠政府主导,政府管理社会。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二十多年的历程证明,应对社会形态,起主导作用的不光是政府,还有社会组织和企业。
2016年,是中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国领导人的决心和主张不容置疑。舆论普遍认为,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将有更多创新举措用于全面深化改革。从加强社会管理到创新社会治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被鼓励参与到社会领域各项工作中。
今年九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中国政府将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减免小微企业税费,建立创投引导基金,推动“互联网+”行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
企业家在中国,真正开始拥有了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
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趋势,让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可能。将来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要在企业里生存,他们的生活状态、价值取向和工作方式都跟企业息息相关。而这一切,都与社会形态紧密相连。
事实上,我们的企业家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据全国工商联开展的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显示,76.76%的企业认为“企业应该参与社会管理,这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广州、珠海等地推广的企业认购社区公益项目的模式,让社区、社会组织和企业实现了多方共赢,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民营企业的大额捐赠之路
捐赠,无疑是民间力量参与民生改善尤其是社会救助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直观又重要的体现。由公益时报社发布的“中国慈善榜”已连续多年对上一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进行总结,发现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在近五年表现愈发突出。
2010年,民营企业在捐赠上的表现开始与国有企业比肩。在2010年全年捐赠过亿的36笔捐赠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到了一半,首次出现了国企与民企旗鼓相当的局面。而此前,国有企业的捐赠总额一直占据领先地位。
2011年,房地产企业与垄断行业的捐赠最为突出,在本年度超亿元的企业捐赠中,房地产及关联行业个人及企业捐赠,约为48亿元,位居所有行业第一。据中国慈善榜办公室统计,无论是上榜数量还是捐赠总量,民营企业都遥遥领先,在605家上榜企业中,民营企业达392家。以曹德旺、黄如论、王健林为代表的企业家群体,带领中国慈善进入了2.0时代。曹德旺因在2011年捐赠价值35.49亿元的等值股票而蝉联中国“首善”称号。
2012年,亿元及以上的大额捐赠成为亮点。年度捐赠亿元及以上的慈善家和慈善企业总共40个,合计捐赠总额近65亿元。互联网企业开始崭露头角,腾讯公司2011年度捐赠近亿元,并持续表现良好。
2013年,中国的捐赠格局发生变化,捐赠模式不断创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慈善捐助的主力。这一年,企业法人的捐赠占我国年度捐赠总额的近七成,其中民营和外资企业的捐赠总额又占企业捐赠的90%以上。海航集团宣布将20%的股份逐步捐给慈善事业,价值85亿元。这意味着接受捐赠的慈航基金成为了海航集团的第一大股东。股权捐赠,保证了捐赠人所在企业的稳定性。
2014年,单笔大额捐赠愈发突出。据中国慈善榜办公室的统计,超过20位捐赠者贡献了1亿元及以上额度的善款,且多数都是单笔捐赠。从行业上看,从事房地产行业的个人或家族捐赠仍居所有行业前列,但数量已明显低于往年。这一年,“中国首善”的得主为捐赠124亿人民币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
从使命高度看企业行为
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早就对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我国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存在覆盖面偏窄、保障水平偏低的问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保障的不足,同时,利用商业手段有效解决了社会问题,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期间,产生了众多优秀的、有借鉴意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案例。2010年,《公益时报》开始着手对这些案例进行整理,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库,并于2011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发布会。
近五年,我们对国有50强企业、民营50强企业和外资50强企业主导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进行了考察,重点跟进了房地产、IT与互联网、金融等13个领域,收集并整理数据如下。
按行业分布来看,有16%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是由IT与互联网企业发起,是发起数量最多的行业。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及,到2025年,“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其次,依次为汽车(14%)、金融(12%)、设备制造(12%)和食品饮料(10%)行业;电子(7%)、零售(6%)、日用品(6%)、房地产(5%)和石油石化行业(5%)排名靠后,主导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还不够多;而医疗(3%)、物流(2%)和咨询(2%)行业仍处于观望态势。
按关注的公益领域来看,31%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集中在教育领域,在数量上遥遥领先其他项目;此外,扶贫(13%)、儿童(12%)和环保(11%)也是企业热衷开展项目的领域;医疗(7%)、社工与社区建设(6%)类项目处于起步阶段;养老(4%)、救灾(4%)、创新与创业扶持(4%)、倡导(3%)和志愿者服务(3%)项目都还有待开展;零星可见助残(1%)、文化保护(1%)领域的项目。
不难发现,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公益行为的态势与政府倡导的态势高度吻合。
2014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发布,要求培育多元社会扶贫主体,其中第一点要求就是“大力倡导民营企业扶贫”。鼓励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扶贫开发。伴随着“2020年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目标的提出,也将有更多企业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
(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