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3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徐辉
近日,由远洋地产与远洋之帆公益基金会(下称远洋之帆)合作主办的2014“爱唱响·感恩音乐季”启动仪式在北京远洋新天地接待中心举行,标志着远洋地产本年度感恩季的全面启航。在启动仪式上,远洋表示,在感恩季期间,包括远洋新天地等在内的19个城市的50余个项目都将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以最大程度回报社会各界对远洋地产的支持。
同时,远洋承诺,将此季节销售成交额的万分之二款项投入教育支持项目,并将号召各城市住宅、商业项目及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和资源参与其中,形成更强大的弱势教育群体帮扶同盟,以实际行动支持公益项目开展。
启动仪式结束后,远洋之帆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段涛围绕公益和营销关系等相关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
《公益时报》:远洋之帆公益基金会每年投入资金量是多少?
段涛:远洋之帆公益基金会是完全独立的组织,财务、工作都具有独立性,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工作目标以及考核管理机制。一家企业要想真正开展公益事业,就应该拥有这样一个基金会实体去保证公益项目落地,并且督促企业持续履行社会责任。
远洋之帆的价值观是“微公益、共参与、可持续”,远洋地产每年出资200万元,资金虽然有限,但我们会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真正需要帮扶的对象身上。基金会对项目的选择有严格的标准和流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基金会赢得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公益,能够汇集更多资源和力量,基金会的收入也逐渐增多。
《公益时报》:公益和项目营销结合是怎么考虑的?如何理解公益性和功利性(营销)的关系?
段涛:远洋之帆以公益性和社会性作为核心。基金会的主要目标是让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向世界,赢得美好未来,而音乐正好是一个切入点,因此基金会今年围绕“音乐”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远洋地产和项目的大力支持,因此远洋之帆和远洋地产深度合作,借助集团感恩活动,获得公司上下的关注和支持,汇聚更多力量,形成更强大的弱势教育群体帮扶同盟,实现双赢。
短期来看,从事公益事业必然增加企业投入,甚至与企业经营相冲突。但长期来看,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品牌形象,还能够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文化,对一家致力于长期发展的企业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尽管远洋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但事实上在早年成立时是国企出身——企业社会责任感是天生的。企业在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不断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我们并不否认做这些事情能为企业带来的美誉度,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只要是以公益目标为导向去设计项目,。一家企业追求利润、发展经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投资者更关注长期发展目标。评价一家企业的成败,必须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两个方面综合考量,缺一不可。
《公益时报》:很多公司,尤其是房地产公司都有属于自己的基金会,远洋之帆是否会有目标,要做到什么样的体量?
段涛:对基金会的设计,一方面坚持量入为出的标准,另一方面本着“微公益、共参与、可持续”的价值观,号召更多的人参与,逐渐做得更深入,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