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30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徐辉
2014年2月17日元宵节刚过,杨驰、邓琳、李印三人就动身前往重庆巫溪县羊桥村开始他们为期半年的农村生活。事情源于2013年年底,港华集团高级副总裁杨松坤在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副会长刘卫华的一次交谈中了解到“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这个公益项目,随后与项目发起方北京地球村详细了解这个项目的情况,在得到集团支持后决定参与到这个公益项目中来。项目前期10个试点村都在重庆,港华在西南区域也有20多家企业,于是西南区域的这3名港华员工就以义工的身份到农村半年服务当地留守儿童。
8月17日是他们在羊桥村的最后一天,带着新的人生感悟和收获,杨驰、邓琳、李印重新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家庭生活之中,生活又步入以前的轨道。
在“乐和之家”公益项目负责人看来,捐钱捐物很容易,但是面对这些因父母外出务工,独自留在家乡的未成年人,更需要的是人,能够向这些群体付出感情,扎根农村的人——港华燃气做到了很多企业都做不到的事情:向乡村“捐人”,用“心”解留守儿童之困。
9月23日,笔者带着关于 “留守儿童陪护计划”的相关问题采访港华集团高级副总裁(西南区域)林铭荣时,港华第二批的3名员工,也已整装待发同样以义工的身份,奔赴农村开始自己为期半年的新使命。
将自己的员工“捐”给农村达半年之久,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这个大胆尝试和创新的项目,在林铭荣看来,企业会一直继续下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认为让员工在农村中带着任务生活半年,是锻炼培训员工,让员工实现成长的机会。
捐三个义工
作为“乐和之家”的首批港华义工,杨驰、李印、邓琳这三位80后的港华员工,在重庆乐和书院接受了为期一周的社工培训,接着又到重庆巫溪项目点接受了一周的实操培训。在学校,他们作为辅课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课外辅导;在村社,他们帮助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收获很多,这半年的经历教会我在工作上怎么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最终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共赢。”9月23日在成都,杨驰谈着这半年的义工时光带来的收获。
阳春三月,当他们三人带着良好的意愿,踌躇满志地到达项目服务地巫溪县上磺镇羊桥村时,却吃了闭门羹:原本已经联系好的学校改变注意,不同意他们进校开展课外辅导。如果不能够进学校,义工们后续的很多工作都无法开展。
“为了留下,我们提出了‘试用服务’的建议,如果这段时间无法达到学校要求,我们就自行离开。”杨驰说,校方见到他们如此执着,答应先让他们上一周的课。为了能顺利留下来,他们各自发挥特长,邓琳上象棋课,李印上手工课,杨驰上篮球课,精心准备课件,并在住处预演了几遍。一周的课程顺利完成,学校也同意了他们进校的请求。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积极按照学校需求调整授课时间和地点,平日也尽量找机会与师生们沟通、交流。一个月后,学校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主动和我们交流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有时还会主动邀请我们在学校就餐。”杨驰他们用诚意打动了校方。
针对羊桥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无法在学业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辅导的情况,3名港华义工成立了“娃娃团”,组织孩子们一起学习、游戏,同时他们还定期家访,为孩子们提供单独的学业辅导。“久而久之,村民们也渐渐认可并信任我们的工作,平日在路上、集市上碰见,都会跟我们热情地打招呼。”港华的义工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
实现成长
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在当今中国,留守儿童的问题比较严重,在留守儿童所生活的农村,我相信港华的员工是可以助一臂之力的。”在港华集团高级副总裁(西南区域)林铭荣看来,这是港华开展“留守儿童陪护计划”,同意港华员工离开岗位达半年之久,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社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地球村从2009年开始将目光投入到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组织实施“乐和之家”公益项目,立足农村社区,引进社工服务,探索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之道。2013年,北京地球村与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联合发起实施“光彩爱心家园——乐和之家”项目,并在重庆的巫溪县、酉阳县、黔江区等三个贫困区县的10个村进行试点,羊桥村就是其中试点之一。
港华的这三名义工,从初来乍到不被村民、学校教师理解,到半年后获得当地人的接受与尊重,他们在改变别人眼光的同时,也在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28岁的邓琳是1岁半孩子的父亲,在“现在不去,老了更不会去”的想法下,撇下了当时还1岁的孩子。在农村的这半年,看到了村里孩子的健壮“皮实”,着实让邓琳开始反思自己及家人爱孩子的方式。
对于李印而言,做义工的这半年,锻炼了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更加平和。“我觉得我成长了,懂事了。”李印说,“在农村工作,需要用有限的资源去调动更多的资源做事情。”这半年的义工生活让李印更加地严格要求自己。
通过半年的义工锻炼,可以实现员工的成长,这是林铭荣支持开展“计划”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工作中,员工要面对不同的用户,去处理各种不同的困难。这和员工在做义工时,要处理在陌生的环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一样的。”林铭荣说,员工一直是港华最重要的资源,港华也会提供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机会。而半年的义工生涯,无疑是锻炼员工很好的机会。
林铭荣说,在满三个月的时候,他去探望了在羊桥村的三名港华义工。“他们告诉我,村民开始不是很喜欢他们,这就需要义工用合适的方法去处理这个事情。”从每周义工们所写的工作报告中,林铭荣感受到了义工们的成长。“在义工的努力下,两个月后,局面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村民们接受了义工的到来。”这种变化让林铭荣惊喜。
承担社会责任
“留守儿童陪护计划”是港华燃气承担社会责任具体行动的一个重要表现。据林铭荣介绍,港华燃气历来奉行“安全运营”“优质服务”“惠泽社会”的企业理念,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亦时刻牢记社会责任。“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工业活动、环保活动、为社会培训人才以及提供让消费者安心的产品等等。”林铭荣说。
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其行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林铭荣认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不单是为获利而做事,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如果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就会有影响社会安全的事件发生,最终破坏了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林铭荣看来,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企业自身健康发展的基础,企业应当自觉担当起社会责任,为社会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企业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林铭荣说,港华燃气是有着150多年悠久历史的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在内地的品牌。港华燃气继承香港中华煤气的优良传统,很早就致力于企业环保、供应安全燃气、提供优质服务等工作。“我们深知,只有让消费者安心的产品,才能拥有安心的用户,也才能为构建安心的社会出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受到用户长期的欢迎。”
据林铭荣介绍,港华燃气高度注重人才的培养,从60年代起,香港中华煤气就从学校里选拔学生进行全面培训,让他们成为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其中不少人后来在其他集团成为得力的管理者。港华不惜投入大量资金,培养人才的行动一直延续。目前港华集团在内地有126家城市燃气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管人才,希望以此带动这个行业更快发展,为全国各地输送人才,这也是港华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在“留守儿童陪护计划”中,港华在继续给这3名员工发放工资的同时,每个月还会给一定补贴,以让他们后顾无忧地接受新环境的挑战,锻炼自己的能力。在杨驰、邓琳和李印看来,正是有了港华这个强有力的后盾的支持,才让他们踏实扎根农村提供服务,实现自我的成长。
李印说,港华是个非常有社会责任心的温暖的企业,“在这里工作,感到很温暖。”李印的这番话,也道出了杨驰和邓琳的心声。(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