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9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会贤
2014年9月20日,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期间,以“信任·公益慈善事业之根基”为主题的公益研讨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召开。研讨会由深圳市公益慈善联合会主办,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中国慈善家》杂志社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共同承办,邀请来自政界、学界、媒体界、公益界、法律界等社会各界人士,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公益慈善环境建设的深度对话,共同聚焦信任,“把脉”慈善公信力。
良好公益环境需多方协力
作为研讨会承办方之一,魏雪代表TCL公益基金会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公信力”已成为行业乃至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使公益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地成长,政府、企业、媒体、公众,需要达成良好的沟通和信任,让公益慈善环境更为融洽、和睦。
现场,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了《法治·专业·尊严 中国公益行业透明与公信力研究报告》,报告回顾了近三十年来中国公益组织信息公开的历程和2011年以来的问责风暴,指出中国慈善透明的困境;并从英、美、新等国家的慈善透明机制和全球透明发展趋势中,探寻中国公益行业的透明之道。报告认为,中国公益组织应遵循“专业”“法治”“尊严”这三个原则来探讨公益透明和理性问责。
对于报告中公布的主要观点和结论,魏雪认为,重建信任生态需要政策制定者、研究倡导者、机构管理者、媒体观察者以及法律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公益慈善组织应做好本职工作,专业地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行业专家学者需要为各机构的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和意见,助力专业化运作;媒体要正确理解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积极引导舆论导向和风尚;法律界专业人士需要多关注公益发展,帮助维护公益组织合法权益,并促进行业的法制化进步;政府要规划好行业的有序发展,从法规、政策上形成完善、系统的行业建设机制。只有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动国内公益慈善事业的开展和进步。
而作为深圳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魏雪也表示,这样一个平台,便于深圳的公益同行们互相交流沟通,面对外界的质疑和不理解时,也可以互相支持。
完善法律 善用法律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现场提出八字原则:专业互善、法治互善,要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并提醒大家警惕“善的消极”。他认为,慈善界现在特别消极,很多机构把公开透明当看做是约束自己,其实,公开透明是一个手段,向捐款人公开透明,他对你印象越好,捐款就越多。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深圳分所合伙人吕成刚从法律从业者的视角指出,公益组织的资金运作应当作为监管的重点,理事会责权落实、法律监管公益资产、多元问责的监督体制将是公益组织公信力的保障。他认为,捐赠人、公益从业者应该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比如社会质疑在被第三方机构证明是无中生有之后,就可以依照民法规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精神和经济上的补偿。但目前,许多公益慈善组织还没有使用过法律武器,慈善组织应该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在会后接受《公益时报》记者采访中,魏雪也表示,目前国内的法律在公益组织管理等方面有一些缺失,希望更多专家协助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帮助公益机构在做项目时免遭一些不必要的质疑。而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无论是企业基金会、家族基金会,还是公募基金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成立的时间都是短暂的。质疑是必要的,但也不要过于苛求。理性监督之外,中国的公益事业,更需要关怀、鼓励和引导,才能让公益成为全社会的事业。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2012年6月20日,在深圳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由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发起的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为非公募基金会。这是中国消费类电子行业第一家企业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2013年10月,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TCL希望工程烛光奖”项目,用于表彰和鼓励坚守在基础教育一线的、爱岗敬业、严守师道的优秀乡村教师。
魏雪曾经有在国外留学、长时间生活的经验,并在回国后长期致力于公益事业。她表示,这一路走来,自己看到也亲身体会到国内外公益慈善理念的差别,以及行业发展的差距。国内公益行业还在起步阶段,环境也很脆弱,专业水准还不是很高,规范的操作及法规政策还不完善,它就像一个孩子,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帮助和呵护。
同时,魏雪也认为,做慈善也好,做企业也好,都需要借鉴先行者的经验,但最终要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模式,没有一个模式是可以直接照搬过来的。“国外的家族基金会、企业基金会都比我们早很多,比如在基金会如何发展、项目的调研和执行系统、专业团队的培养上,国内都处在发展完善的阶段,学习是必然的。我们团队中也有成员在国外学习过专业慈善运作。”对于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魏雪充满了信心。
摸索自己的公益模式
魏雪曾经和先生共同创办关注乡村教育和贫困中学生教育的“华萌基金”,后来又担任TCL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熟悉和了解国外慈善理念和方式的魏雪,目前重点做的两个项目却非常本土化。
魏雪说:“我们在国内开展烛光奖项目,每年奖励300名坚守在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并提供职业培训,为中国800多万乡村教师群体送去一份荣耀和关爱。这些一线的乡村教师承担着沉重的压力,面对的是恶劣的环境。虽然央视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活动一直在开展,但是并不能满足庞大人数的需求。乡村教师的需求有两个层面,除了缺少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很难看到自己的价值,得不到尊重,职业上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些教师的年龄越来越高,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况。”魏雪说,“我们希望不仅可以给予他们一点物质上的补助,也希望通过培训带给他们职业上的希望,通过奖励带给他们社会的尊重和肯定。”
华萌基金则是资助贫困的初中毕业生,帮助他们完成高中学业,圆梦大学。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华萌基金已经资助了500名中学生,明年第一批50名学生即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魏雪表示,我们给孩子的帮助不只是捐钱,而是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呵护心灵成长,持续保持沟通、培养。不只是让他们接受应试教育,更希望他们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成长。
在谈及项目未来的发展,魏雪表示,将把这两个项目做得更深入,如果资金允许,希望把它们复制到更多区域。“我们的高中生资助项目很成功,在学生和家长中反响非常好,当我亲眼看到一些学生的转变,成为一个更健全的社会公民,感到特别欣慰。”
华萌基金需要更多公益伙伴的共同努力。魏雪希望可容易与更多的机构合作,推广复制这个项目。(王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