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9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木兰
1月24日,距离农历春节还有不到一个星期,甘肃岷县梅川镇红星村的梅彦峰正在整理屋子,火炉里滋滋燃着火,帐篷外盖上了保暖层,里头很暖和,而此时屋外早已冰天雪地,气温直降到零下十几度。这是甘肃民政部门针对高寒山区创新定制的保温棉帐篷,突破了彩钢房和普通帐篷应对冬天的不足,保证灾民在灾后重建开始前也能有个温暖的冬天。除了安全越冬措施外,甘肃民政部门还积极统筹民间社会组织参与过渡安置阶段的工作,政府主导,民间补充,保证灾区过渡安置工作全覆盖、无死角。
虽然这是去年“7·22”岷县漳县6.6级地震之后,梅彦峰和家人一起在帐篷里度过的第一个春节,但乐观的彦峰还是把屋子都收拾干净,充满希望地迎接新的一年。他身上穿着的正是前两个月刚发下来的新衣服。“这衣服挺暖的,我都有好几年没买新衣服过年了。今年还穿上一回了。”
梅彦峰的家在地震之后倒塌了,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他们一家五口很快就住进了过渡安置的帐篷里。还有许多衣物也都压在了废墟下,“那时就心想,这冬天可咋办,我当时穿的是单衣,其他衣服都给埋了。”11月,壹基金携手甘肃的民间救援机构又给这里的受灾村民送来了新的棉衣,“有给小孩的,也有给大人的。”
在岷县灾区,像梅彦峰一样受灾的村民还有许许多多。据统计,岷县漳县6.6级地震造成了256.9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38.17万人,27.3万户房屋倒损,直接经济损失232.1亿元。
在这个灾后的第一个冬天,甘肃省民政厅与地方民政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克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主动帮助岷县漳县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自进入过渡安置和入冬以来,甘肃省民政厅向岷县漳县地震灾区拨付了过渡期生活救助资金3.33亿元,组织调运4.92万顶帐篷、6.94万床棉被、1.7万张折叠床、1121套火炉以及睡袋、蜡烛等越冬物资,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梅彦峰也在年前拿到了这笔过冬费,他给家里买了些年货,就没再舍得用其他的。他说想把这些钱和政府补贴给自家的建房费一块存着,来年准备修房。
在帐篷保暖方面,甘肃省民政厅为特困、孤老等重灾户和弱势群体送去了帐篷外层保暖层、火炉、电热毯、棉被褥等保暖物品,保证每户都有取暖火炉、用煤和越冬衣物。这些措施是甘肃省民政部门在保障受灾群众安全越冬方面的有效创新。
灾后,救灾物资和过冬物资正陆续送到岷县漳县受灾老百姓的手里。甘肃省民政厅还在梅川、禾驮、中寨等重灾乡镇建立了21个便民服务点,保障受灾群众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依托供销社基层网点在重灾区行政村建立了462个商业零售便民服务点,增加货物品种,规范销售行为,提供便民服务。在梅川镇永光村建立了1个占地面积480平方米、辐射近万人的便民综合服务中心,安排11个单位入驻,为灾区群众提供医疗保健、生产生活资料购买、建房技术指导、金融信贷、电力保障等方面服务。
与此同时,甘肃省民政厅还积极协调社会组织,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对政府安置工作形成有效补充。兰州大学丁文广教授介绍,面临大灾,甘肃省民政厅作为负责救灾的职能部门,指示其下属单位省民间组织管理局,通过甘肃省社会组织促进会倡议甘肃省内外各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到救灾中来,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用爱心传递灾后驰援和重建的力量。
灾后的心理、情绪方面的疏导工作,社会组织也在民政部门的引导协调下有序开展。由壹基金与甘肃省的灾害管理民间机构共同开展的壹乐园儿童服务站项目,在灾区投入建成20个站点,每个站点配一到三名工作人员,为灾区儿童提供一个可游戏、娱乐、学习的安全环境,疏导灾后儿童的心理。除了儿童服务站外,在民政部门的协调下,壹基金与甘肃省的合作伙伴还为岷县漳县地震灾区的一万五千名学龄儿童送去了壹基金温暖包,让儿童度过一个身体和心灵双重温暖的冬天。
为此,丁文广教授总结:“在紧急救援阶段,政府主导、民间组织配合,有效形成了政府与民间组织统筹兼顾、协同救灾的模式,可以保证救援物资的发放有序、顺畅。而过渡安置阶段,政府部门着眼大局,从宏观上进行布局规划,而民间组织可以发挥其在心理辅导等项目方面的优势,弥补空缺,为灾害救援及重建发挥支撑作用。” (张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