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企业CSR > 让年轻人接棒非遗传承是《老艺新生》的努力方向
让年轻人接棒非遗传承是《老艺新生》的努力方向

2019-07-04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李庆

6月21日,CCTV7播出了一档高校大学生与非遗手艺人合作的文创节目《老艺新生》,由非遗手艺人给予大学生技能支持和指导,通过合作最终将非遗产品以新形象呈现。
 
26岁的彭星星是南京艺术学院首饰设计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生活中的她热爱手工,特别喜欢鸭子,做了许多鸭子外观的工艺品。

这是彭星星第一次参与节目录制,和她同时参与录制的还有师妹黄越、通花瓷陶瓷工艺美术师刘丽莎。
 
据悉,《老艺新生》每期节目都有2名高校学生在老手艺人的带领下组成师徒三人组,去探秘非遗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由参与节目的学生提供可行性的创意设计,老手艺人给与技能支持,最终让非遗产品以新形象呈现。
 
近两年,一些带有设计感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受年轻人的追捧和喜爱。《国家宝藏》是国内最初走上文博探索类的节目之一,接着《非凡匠心》、《上新了故宫》、《老艺新生》等节目也纷纷跟进。
 
非遗传承需要年轻人接棒
 
作为节目出品方之一的中国少数民族促进会找来了斯易文化为这档节目的录制注资,并提供8所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和8位手艺人参与到节目当中。中国少数民族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赵建新说:“这是文化传承与当代现实生活融合的范例。”
 
彭星星对传说中的“通花瓷”特别好奇。薄如蝉翼、下水不沉、落地不碎、比实物还轻的瓷梅花、桃花瓣片成为了她的灵感之源,经历了种种试错,将瓷花寄在扇型瓷板上,最终成就了她的通花瓷胸针的设计。
 
(图为彭星星设计作品)
 
一同参与录制的黄越在非遗手艺人的指导下,领悟到的是“通花”之魄——一种雕空技艺。
 
和时间赛跑是保持瓷土湿润性和可塑性的核心,因为形状太小不同,黄越的首个通花瓶制作失败。
 
(左起南京艺术学院学生黄越、彭星星和通花瓷工艺美术师刘丽莎)
 
“出于对手艺的尊重,我不应该失败。因为这都是在前人心血的基础上进行的,做失败了就是辜负了前人”黄越哽咽道。
 
在挫折中重生是每一位手艺人需要面对的课题。穿越了百年之后传承到手上的生命力在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延续。
 
“传承需要年轻人接棒,这次南京艺术学院的同学把通花瓷做到很现代的配饰上去,成为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相信通花瓷传承和发扬的希望才会更大。”刘丽莎说。
 
创新让非遗更好传承
 
《老艺新生》一共八期,每期25分钟,目前已更新2期。
 
第一期,是通花瓷,第二期是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和翁山香。
 
(左起翁山香谱传承人翁来英、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刘可欣、孙家宝)
 
据了解,该节目每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手艺人带学生了解手艺的内涵;第二部分是学生通过了解后,按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第三部分由学生和手艺人一起合作打造一款节目创意文化衍生品。
 
《老艺新生》这档节目通过推广老手艺,从而带动老手艺周边的经济。然而,学生的多因概念而设计的作品,能否生产未可知。
 
在《老艺新生》的淘宝形象店《这就是手艺》里,更多呈现的产品还只是出品方自发设计的新产品,值得肯定的是这些新产品在外观创新的前提下保持了更多的非遗技艺基因,而不仅仅是浮于图案印花这种视觉表象上。据悉,该产品最终由扶贫车间的留守妇女制作而成,由创新带动发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老艺新生》衍生品虎翅麟角包)
 
(山西长治扶贫车间)
 
(山西长治扶贫车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让年轻人深度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中来,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更有年轻活力,才能获得年轻人的喜欢,并使他们真正愿意去接触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是《老艺新生》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