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0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苏漪
1月29日,第七届中国公益节在京开幕。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蝉联“年度公益践行奖”,互+计划发起人、沪江创始人兼CEO伏彩瑞获评“2017年度公益人物”。
伏彩瑞表示,互联网具有天生的公平属性。沪江通过互联网支教,打破时空限制,用互联网思维开展线下和网络双线并行的支教行动,两年时间已经连接起全国30个省份的3000多所中小学,影响10万名老师和100万学生。
右四为沪江代表
2015年10月,伏彩瑞带领沪江发起“互联网+教育”公益项目“互+计划”,开创全新的互联网支教模式。它不再局限于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不会因为地域或资源问题被中断,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为中国乡村教育的底部攻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大规模、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显示,全国共有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近12.7万所,占小学和教学点总数的44.7%,不足10人的乡村校点达3.39万个。生源不足、师资匮乏、升学率低等问题是小规模学校普遍面临的困境。因为资源短缺,乡村学校难以开齐开足课程,教师成长发展也受到极大限制。
2016年3月,互+计划整合多方资源,推出“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帮助乡村小规模学校连接优质教育资源。从此,乡村孩子只需要一台电脑,在课表安排的时间内登陆沪江旗下实时互动在线教育平台CCtalk,就可以和全国各地的孩子上一样的课程。迄今为止,“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为乡村学校提供的高品质课程已逾千节。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秋季学期,每天有数万名乡村学生在“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中学习。互+计划联合夏加儿美术教育、酷思熊阅读、阿福童财商、少年派网络素养等十家优秀的授课单位带来每周20节公益课程,解决乡村学校艺术类、阅读类、科学类等素质教育课程长期缺乏的历史问题。
“美丽乡村”网络公益课堂区别于传统支教与物质资助的方式、区别于针对个别学校和个别学生的支持帮扶,为乡村学校解决素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真正让乡村学校连接起可持续的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体学生。
伏彩瑞到河南省卢氏县马耳岩小学探访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沪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以互联网支教为手段,为乡村小规模学校带去优质的课程资源,同时推广社群化学习模式帮助乡村青年教师成长,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师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017年9月,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指导下,互+计划联合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等30多家相关教育组织机构发起“青椒计划”(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为“老、少、边、穷、岛”地区新入职的乡村青年教师、特岗教师以及其他有需求的乡村青年教师服务。
青椒计划突破时间、空间、经费、人员等限制,为乡村青年教师免费提供师德成长课程、专业发展课程、网络课程资源与课程教学整合、新师徒制实践、社群化成长平台等五类资源,帮助他们快速适应乡村教师的角色,掌握现代的教育理念与方式,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截至2017年12月,青椒计划覆盖全国18个省级行政区3491所学校的22804名教师,累计讲授30节正式课程,参训人次超过25万,参训教师在沪江社团、简书、美篇的社群发帖浏览量超过100万。
伏彩瑞认为,乡村教育公益应该以激活乡村教师能力、释放乡村教育潜力为导向,因为一个老师会改变许许多多学生,进而影响一个地区的教育发展,这是互联网时代给乡村教师的赋能。
互+计划用互联网把政府、企业、学校、机构和热心教育公益的个人连接到一起,以集合影响力打造社会影响力,实现了从公益创新到社会创新的改变。作为互+计划的发起人,伏彩瑞也因此被外界称为“中国互联网支教第一人”。
本月,互+计划还荣获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2017网络公益年度创新奖”和中国互联网协会“2016-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公益奖”。未来,伏彩瑞希望互+计划能聚合优质公益组织、基金会、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学校资源等,通过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大规模协同,推动教育公平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