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1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徐辉
2017年3月28日,一座连通孩子们求学之路的爱心桥在遵义市新蒲新区喇叭镇顺利落成。喇叭镇位于贵州遵义西南的位置,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山区的农业乡镇。这里山势起伏,高低不平,镇上一条蜿蜒几十公里的小河,滋润着两岸村民的农田的同时,也挡住了村里孩子们出山去上学的步伐。
在中国三星资金的支持下,在志愿者们的积极参与下,在几个月内,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后,一座用爱心与知识搭建的桥梁将梦想照进现实,让山区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变得平坦安全。
筑桥行动缘起
这座桥的诞生缘起于由中国三星独家赞助的“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2016年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大赛中的安全保护项目中有一道命题是“桥梁结构”。桥梁结构倒塌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这与桥梁结构的设计不合理有极大关系。设置桥梁结构科普实验比赛项目,正是为了激发广大学生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并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
大赛组委会要求参赛者利用指定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承受移动和冲击荷载的桥梁结构模型。考察目标:结构力学、制作工艺、创意及判断性思维、产品设计流程、团队合作、自主学习、临场应变、项目管理、人际沟通等。
但是,能不能跳出图纸和模型的范围,找到一个地方建起一座真正的桥呢?
一位在贵州遵义革命老区支教的参赛选手得知遵义附近贫困山区喇叭镇上的孩子们亟需一座真正的桥。这里的孩子们每天需要从两米深、20米宽的河中所摆放的一块块石头上过河去上学。这些石头的间隔距离大,而且滑,成人跳上一块块石头时,都要小心翼翼,否则就会失足落水。在雨水丰沛、石头桥被淹没的季节,孩子们或者由家长背着上学,或者只能绕道穿越一个多小时湿滑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
“那条山路好难走。”当地的村民告诉《公益时报》,她的两个女儿走过那条山路,摔了好多跤,而她本人不到万不得已也是不会走那条路的。
参赛选手将此情况反馈给大赛组委会,中国三星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发起“建桥筑梦 携手同行”活动,为建桥提供资金支持并组织参赛学生代表奔赴遵义山区,建一座真正的桥,为革命老区的孩子们圆梦。
凝聚志愿者心血
这座桥凝聚着志愿者们的心血。“在别人心中 ,这只是一座普通的小桥,但是在我心中,那是一座梦想的天桥。”参与筑梦桥建设者之一的吕小波激动地说。
吕小波于1993年出生,从小爱好机械、热爱科普小实验,但由于性格内向,一直没有机会对外展示自己。2015年,就读于焦作师专旅游专业的吕小波偶然听说了“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于是鼓起勇气参加比赛,没想到首次参赛便大获成功,当年获得大赛科普实验单元风能利用项目的上海地区复赛第二名、全国决赛第四名。
在得知“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主办方举行“建桥筑梦 携手同行”公益活动后,吕小波毅然请假报名参与了建桥活动,与其他7位同学一起,共同身体力行地为山区的孩子搭建希望之桥,并利用空闲时间为当地孩子开展科学实验课。
在2016年12月寒冷的冬天,他背着50斤重的行李,从河南焦作几经周转来到喇叭镇。刚来时包工头安排他和其他的志愿者捡石头,他虽然不理解,但是想到终归是为了孩子们建桥,便也毫无怨言,干劲儿十足。捡石头、一天推15趟土、穿着防水服下河清理河道,干着又苦又累的活儿。
与这座桥相衔接的路,是一个很陡的坡,孩子们走过了桥,也还是要爬上这座坡才能走上平路。有一次,吴小波胖胖的身体狠狠地摔在了坡上,滑了下去。顾不得身上的疼,吕小波爬起来后的第一反应是,我要重新修一下这个坡上的路,否则孩子们也会摔跤。在桥修好后,他和小伙伴们用多余的水泥、石头等重新在这个斜坡上修了整整齐齐的台阶。
当桥终于建好、带着孩子们走在桥上时,吕小波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多自豪。桥上的每一条钢筋、每一吨水泥、每一条木板,都凝聚着吕小波和小伙伴们的心血和感悟。
贡献专业知识
内蒙古工业大学2013级土木工程系的杨仕林从小就热爱结构设计,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结构设计大赛,2015年他与同学组队参加“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实验大赛”,获得了安全保护命题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
2016年,杨仕林继续参加“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实验大赛”,并获全国第四名。杨仕林也积极参与“建桥筑梦 携手同行”公益活动,因为同样出身山区的他,从小学起也是每天跋山涉水去上学,所以对于孩子们渴求一条通向求学之路的坦途感同身受。
杨仕林的专业知识在建桥行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2016年12月23日,杨仕林第一次来到遵义,到达后的第二天他来到施工现场,发现桥有问题:桥台低了,如果遇到大雨,河水上涨会淹到桥面。但是施工队长为了快速赶工,并不同意他加高桥台的建议。
他没有气馁,而是反复运用自己在大学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施工队长进行沟通,坚持要求在建桥过程中以最安全的材料及最合适的高度设计制造筑梦桥。终于,施工队长被感动了,同意了杨仕林的方案,不再把赶工期赚钱放第一位。他说:“我是当地人,更要为家乡做贡献。”
施工队在主桥梁原来设计的基础上添加了两根直径25毫米的钢筋,桥的高度也在原来设计图纸的基础上增了60厘米。桥板本来计划铺防腐木,施工队又选择换上了更好质量的木头。
每当围观建桥的村民问桥梁是否结实时,杨仕林都自豪地回答:“结实,非常结实,这座桥的桥墩能用60年,桥板能用20年。”
杨仕林对当地一位老奶奶的印象特别深刻,老奶奶不停地说:“真是没想到赶上好时候了,在临死之前,还能看到这么好的一座桥。”
“此次建桥是对自己及团队的一项重要考验,能够以自己的知识为爱心桥贡献力量,与山区的孩子一起奔向阳光,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杨仕林说。
被改变的命运
桥的工期被延长,施工队的预算也被大大超出,但是看着这群年轻人都在为素不相识的孩子们出时间、出力,看着他们年轻的脸上倔强的坚持,看着他们在阳光下挥洒着汗水,施工队并没有后悔做这件“赔钱”的买卖。施工队队长说:“这点钱我还出得起,以后,我走路都能抬头挺胸。我贴钱为村民、为孩子们建了一座桥呢。”
这些年轻人用公益的行动感染了身边的人;但是参与公益活动本身,也改变了自己。
吕小波因为在“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实验大赛”上崭露头角而获得当地科技馆的赏识,在大二时便被破格录用为焦作科技馆的科技辅导员。吕小波在科技馆大展身手,创立航模工作室、物理化学工作室、实验秀工作室、建筑模型工作室等几大实验室,并带领焦作科技馆参加各类大赛。
中国三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所以所有中国三星的公益活动,吕小波即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参加。除了身体力行地参与建桥,他还给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科普课,在孩子们的心里埋下科技的种子。看着孩子们见证科技带来奇迹时兴奋的眼神儿,吕小波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也觉得身体里充满了追随科技梦想的无穷力量。未来,吕小波将继续积极投身科普教育事业,为科技普及而奋斗。
杨仕林通过参加“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实验大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见证了一座心目中理想桥的诞生,他对未来用自己所学走好自己的前程也充满了信心。现在,已经毕业的杨仕林成功应聘并就职于中建公司,为实现再次“建造一座真正的桥”的梦想而继续努力。
三星集团大中华区企业社会责任事务局总监崔冉全程负责“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大赛,她看到了90后青年人对于科技的热情,也看到了青年人用自己的科技知识改变命运、改变世界的努力。“90后学生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学习和知识不是为了‘秀’,是真正可以运用到生活中,他们知道帮助别人需要具备更强大的心和专业能力。”崔冉说。
三星中国公益
中国三星,凝聚了一群人建了一座桥,并改变了一群人的命运。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中国三星不仅通过“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不断激发中国青少年的创新灵感,用参与比赛的过程带给他们意义深远的成长和改变,鼓舞更多中国青少年树立科技梦想、持续回馈社会,更通过切实有效的公益方式助力中国青少年健康成长。此次建桥,正是中国三星回馈社会的众多成果之一。
“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科普创新实验大赛”是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和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上海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四川科技馆承办,中国三星独家赞助并全程深度参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独家公益支持,互动百科独家推广的一项全国性科普创新主题公益活动。大赛以“节能、环保、健康”为主题,以“探知未来”为核心,以“动员和激励广大学生参与科普创作,促进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为目标。自2013年起大赛已成功举办四届,2016年,大赛在往届基础上加以创新与突破,对赛事整体进行全面改善与升级,打造富有“科技与创造力”,具备“趣味与挑战”的命题,全国共计招募参赛队伍10411支,参赛选手已达三万余名。
中国三星通过极具特色的公益项目为公众带来梦想和希望,除了“SOLVE FOR TOMORROW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大赛”,中国三星还开展了“TECH INSTITUTE 三星技术专家培训计划”、“SMART SCHOOL三星智能讲堂”等饱含三星特色和情怀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分别在科普创新和教育支援等领域带给公众更高的期待和更多的正能量。
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三星将坚持履行“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贡献于中国社会的企业”的目标,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协助政府共同改善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力求为全社会带来更多积极而正向的改变。
(徐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