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际案例 > 韩国美丽商店:让美丽成为一种文化
韩国美丽商店:让美丽成为一种文化

2014-12-09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高文兴




在“美丽商店”举行的公益特卖会上,前来挑选商品的市民络绎不绝。

 “当我们看到那些自身就需要帮助的人毫不犹豫地捐助他人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崇敬之情。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他们往往会说,‘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快乐。这点捐款其实是为了我自己的快乐。当我毫无条件的与他人分享我仅有的一点点东西的时候,我的快乐是语言无法表达的。所以,这样的捐献最终是为我自己的。’这些捐赠者才是生活中真正成功的人。”

2002年10月,韩国学者、无党派人士朴元淳和几个公益人士创办了韩国第一家“美丽商店”,希望通过销售市民捐出的二手衣物获得利润,并将这些利润用于支持民间公益机构的发展。经过十余年发展,“美丽商店”已经在韩国拥有百余家分店,每年接受捐赠的二手衣物达1000万件,每年销售额达200亿韩元,其中对公益事业的贡献为40亿韩元。

就经营模式而言,韩国的“美丽商店”只是对乐施会慈善商店等欧美比较成熟的慈善商店的一个借鉴,但作为后来者,“美丽商店”创办以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却已经超越了欧美模式。

背后的传奇人物

“美丽商店”背后有一个传奇人物,就是现在的首尔市市长朴元淳。从当年的人权律师,到后来的NGO活动家,再到今天的首尔市市长,这样的经历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上世纪80年代,韩国还处在军政府的独裁统治下,在当年争取民主运动的洪流中,朴元淳这位首尔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因积极参与其中而被校方开除。但他并未因此放弃,他继续自学法律并先后担任地方检察官和律师,为那些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公民申辩,其中的一位当事人就是后来的韩国总统卢武铉。

朴元淳后来从律师到NGO活动家的身份转变,与他的两段留学经历有关。1991年,朴元淳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留学时,被超过70%的伦敦市民进行公益捐赠的现状所震惊,他开始进行非营利组织法的研究,第二年到哈佛大学留学时,这一研究仍在继续。1994年回国后,朴元淳毅然转行,投身创办NGO。

2002年,朴元淳创办了韩国第一家慈善商店——“美丽商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朴元淳解释了“美丽”这个名字的来历:他在哈佛求学时读到一篇文章,那位专栏作家认为“英语中最美的两个词”是“Check Enclosed(内附支票)”,这是人们在捐款时经常写下的话——所以,并不是因为这两个词本身美丽,而是因为它背后所蕴含的那份“良善的心愿”才显得美丽。

朴元淳希望通过创办名为“美丽”的民间机构的初衷并不是针对某个特定问题,而是希望在韩国社会重建一种重视“贡献”与“分享”的捐赠文化。

不被看好的创业理念

创办慈善商店的想法是朴元淳在2001年考察了英美等国的慈善商店之后产生的。作为一种有效的筹款方式,慈善商店在英国已经有上百年历史,英国有数千家慈善商店,每年可以筹得过亿的善款。

朴元淳希望将这一模式复制到韩国。在他的设想中,“美丽商店”将人们捐赠的商品销售出的所得款项用于公益事业,不仅可以培养循环再利用和分享的文化,也可以关注和支持弱势群体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促进公共利益。

尽管慈善商业的模式在国外已经很成熟,而在当时的韩国,创办一家慈善商店却不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在欧美地区,上至明星大腕下至普通百姓,大家都愿意逛二手商店,也愿意购买二手衣物,而韩国人并没有购买旧物的消费习惯,而且,在韩国的传统观念中,使用别人用过的物品不太吉利。另外,还有一系列难题摆在创业团队面前:英国人可以拒绝质量不好或者不干净的衣物,在韩国,怎样保证这些二手衣物的品质?捐赠者是不是真的有足够的分享精神愿意把好的衣服贡献出来?

大家达成一致,将宣传倡导作为工作重点。2001年5月,“美丽商店”在街道上摆设了几个临时摊点进行尝试,以宣传为主,向市民宣传如何把废旧物品变成有实用价值的“宝贝”,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打破最初的顾虑以后,创始团队根据韩国的特色进行了一些符合本土的设计,让捐赠变得更便捷。为了减少商店运营成本,“美丽商店”所有出售的二手衣服都不会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直接在接受捐赠后出售,这就需要韩国民众将衣物进行清洗消毒后才能捐赠到商店。

2002年10月,第一家“美丽商店”在首尔安国洞正式开业。

不仅仅是捐赠

回收和捐赠是“美丽商店”的基本运营内容。小店收到的公民捐赠物品被统一送到设在首尔的中心商务局。捐赠物品不管是衣物、杂物、书籍、唱片,还是家用电器,在那里得到精心维修与妥善保管。中心商务局因其功能重要而被喻为“美丽的心脏”。那些相对完好的物品经过维修或整修之后,进入再生程序,由专门人员定价,上架出售。那些难以出售的物品再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其使用价值,比如送往第三世界国家或作为废金属卖给经销商。每天“美丽商店”的顾客川流不息,在月平均收入达到两万元人民币的首尔,“美丽商店”的二手服装基本在二三十元人民币左右,五块钱一件的衣服也不少见。

“美丽商店”的功能不仅仅局限在捐赠和购买上。很多“美丽商店”成为了社区融合的基本工具。人们捐赠自己不用但依然完好、挑拣用得上的闲置物品,家庭妇女和青少年有空的时候就在这里参与志愿服务。很多“美丽商店”门口开设了公平贸易咖啡馆,而这些咖啡馆成为社区居民日常聚会,讨论社区事务的重要场所。“美丽商店”不局限于实体店的形式,还有走街串巷的移动“美丽小店”、全民参与的“美丽星期六”慈善跳蚤市场,以及“公平贸易”与“美丽世界项目”等。

“美丽商店”没有来自政府的资金,按照正常商业机构的比例交付税金,甚至拒绝了来自某些企业或者个人赞助的无偿资助。最开始的时候,“美丽商店”本着节约资金的想法,接受了人们免费提供场地开设新店。但很快发现,“无偿提供”的店面往往地段不太好,经营一段时间后没有带来效益。从此以后,“美丽商店”大部分店面全部按照正常租金承租适宜商铺,而不再仅仅寻求“免费场地”。另一方面,推动理念认同的工作重点和透明负责的运作方式,为“美丽商店”的发展带来了真正的资源——人。在韩国120多家“美丽商店”里,负责日常运作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在很多分店,从经理到普通员工全部都是志愿者。

更难能可贵的是,“美丽商店”还把爱心活动从国内扩展到国外,通过进出口商开展“公平贸易”,从发展中国家慈善机构进口贫穷人生产的手工艺品(钱包、手提包、头巾、玩具、装饰品、工艺品等),借此帮助发展中国家的穷人,支持他们创业,缓解那里的贫穷,并满足韩国低收入人员的消费需求。

美丽基金会

朴元淳的梦想并不止于“美丽商店”本身,更希望能够“创造一种市民文化,激发市民自觉、自愿地支持市民社会和市民运动”。所以从一开始,他还设立了一家同样命名为“美丽”的基金会,专为民间组织筹款,扶持民间组织成长,促进地方社区的复兴。美丽基金会的筹款目标是1兆亿韩元,之后便可以用利息来支持NGO的活动。成立以来,美丽基金会在筹款上想了很多办法。开办“美丽商店”只是其中一项;发起1%运动,即号召每个人将每项收入的1%捐给基金会;为捐款者建立丰功碑等等。筹款的绩效也是显著的,成立之初的两年筹款总额28亿韩元,到了第三年则达到135亿韩元。同年,美丽基金会在美国建立了一个“美丽财团”,号召在美国的韩国人“向祖国捐款”。

美丽基金会现在也成为了韩国影响力最大的慈善组织,同时也是公信力最高的非营利组织之一,它的成功秘诀在于透明与负责的运作方式。

美丽基金会的运行成本很低,仅占捐款的5%左右。基金会在互联网上公布详尽的财政数据:收入和支出的明细账,每一个基金的每一次拨款使用情况,甚至每个员工的工资。在网上,可以看到基金会所有员工的月薪都在1000~2000美元之间,这仅仅是韩国一个普通白领工资的二分之一。对于资历更高的职员来说,这里的薪水可能只是商业机构同等职位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里的工作意味着强烈的志愿精神。美丽基金会用公开透明的行动实践着对社会的承诺,用执着的激情和专业的精神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高文兴/整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