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国际案例 > 流浪者导游带你另眼看伦敦
流浪者导游带你另眼看伦敦

2013-05-07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大胆创意的发起人、志愿者与流浪人士一道让全世界游客“另眼看伦敦”。图中左一为机构创始人莉迪亚,右一为导游维芙

在一些导游的身上仍然还可以找寻到流浪汉的气息,但这反而为这场旅行增添了意外的体验

亨利(Henri)曾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住在伦敦已经15年,著名的伦敦老街(Old Street)街头曾是他的家。然而现在,他的身份不再是流浪汉,而是社会企业“另眼看伦敦”的正式导游。

天啊,流浪汉变导游!

亨利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2008年的一个晚上。那一晚,他偶遇一家名为“袜族”(The Sock Mob)的新兴组织在向老街的流浪者发放袜子。这是一群年轻人成立的小团体,他们并不避讳和这些无家可归者建立交情。此后的一年中,“袜族”陆续在网络上招集志愿者,几乎每周不间断地与这些流浪汉一起漫步伦敦的街头、向他们发放袜子和食物,甚至在假日时和他们一起野餐、划船、喝咖啡、打保龄球。亨利在那段时间和他们成为了彼此信任的朋友。

这样的活动持续了一阵子,“袜族”也感受到每周送袜子并非真正帮助这些流浪者的长久之计,随即开始思索如何发展出一套让他们得以自立、重拾自信并重建社交圈的健全模式。2009年,“袜族”的年轻人们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这些对伦敦大街小巷了若指掌的流浪人群转变成这个城市的另类导游!

初听起来异想天开,但对这些流浪汉而言,这是再合理不过的了。因为全球知名的伦敦观光胜地,本身就是他们的“家”。这些人对伦敦的大街小巷、每天在眼前上演的奇闻异事了如指掌,在他们眼中的伦敦拥有另一种风貌。

通过两个多月与街友的密集开会,“袜族”真的开发了一条从伦敦大桥出发,融合历史、文化与街头故事的徒步旅游路线,并且结合了当地艺穗节(London Fringe Festival)活动,展开了第一次冒险的尝试。

第一批报名的游客大多是来捧场的亲友团,一群人跟着亨利等人游览伦敦大桥与老街等著名景点。“刚开始,我是抱着同情心来参加的。”一位参观者坦言,“但他们专业的解说和热情打动了我。”

很快地,这种独特的旅游体验迅速传开。2010年,“袜族”收到UnLtd这家扶助社会企业的组织提供的4000英镑作为第一笔启动资金,正式成立了“另眼看伦敦”(Unseen Tours)机构,并推出两条试点路线在“世界流浪者日”当天正式启动。这一次,除了40位报名的游客之外,还有数家媒体抵达现场,而在接下来的三周,参与人数迅速增加为上百人,海外知名媒体也慕名而来,“另眼看伦敦”陆续受到英国《卫报》、BBC电台以及美国《赫芬顿邮报》等国际媒体争相报导。

目前,“另眼看伦敦”50%的顾客来自外籍旅客,另50%则来自伦敦当地居民。“我住在伦敦超过20年了,但他们的带领真的带给我不少新鲜的观点。”一名参观者说道,“尤其是亨利本身的艺术背景与专业解说,让我们对平常从没留意过的街头艺术大开眼界。”

成为社会企业

在2010年这次成功的尝试之后,“另眼看伦敦”不仅帮助流浪人士找回往日的自我,并且跻身到了社会企业的队伍中。

“袜族”的成员原本都有自己的全职工作,因此,他们白天朝九晚五在办公室上班,到了晚上就换上运动鞋、放下公文包,出门和无家可归的导游们一起策划和改进徒步旅游的路线。

多年来,“袜族”和无家可归人士建立起来的关系是“另眼看伦敦”成功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他们要向无家可归人士提供食物,泡在网吧喝咖啡,一起进行历史研究,体验两条试点路线,谈论他们和这个地方的联系,他们和这个地方有关的记忆和故事,提供录音机让无家可归人士对自己进行录音并采访其他无家可归的朋友,在叙述中加入至关重要的个人色彩。之后,辅导员会把脚本打出来给导游看,让他们反复练习直到满意为止。

为改善这一项目,他们学习袜族的经验,决定和志愿者合作,让志愿者扮演“游伴”的角色。这些“游伴”会参加每一次徒步游活动,给导游以精神支持,此外还在适当的时候为导游提词、帮助销售门票、引导参观者等。网站开发者、职业导游和人生规划师,当然还有无家可归人士自己,也向他们提供了帮助。

“另眼看伦敦”的商业模式相当大胆,每条旅游路线的门票仅收费7到10英镑,还甚至提供某些免费的名额让付不出门票钱的游客也可以参与其中。他们一致同意只有无家可归的导游才能获得正式报酬,而这占了旅游门票销售的绝大部分。尽管这很有效,但这也意味着该组织要依赖志愿劳动而生存,这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因此,尽管这些旅游线路准备充分,但真正投入市场仍并非易事。创办人莉迪亚·马夫拉(Lidija Mavra)解释道:“旅游辅导员和导游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很大的耐心,以便更好地交流和理解,并在旅游过程中加入流畅的叙述和互动表演。在那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也有过痛苦的时候:有些无家可归的人非常想成为导游,但由于个人原因不能参与,我们对此也无能为力。当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另眼看伦敦’这个集体的一份子,继续接受指导,直到他们能胜任这一工作为止。除了这些工作以外,还有很多人抱着怀疑态度善意地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让流浪者们自己承揽这间公司的每日营运工作,并能独立训练其他人加入导游行列。”莉迪亚接着说道,“这是一间属于他们的企业,我们只是暂时协助他们自立的合作伙伴而已。”

独特的社会影响

亨利现在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现在我的人生完全转变了。我已脱离露宿街头的流浪生活,但我仍然愿意每个周末回来担任导游。这不再只是为了我个人的收入,而在于我能够通过自己的解说,重新定义人们对于‘流浪者’的刻板印象。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并没有那么糟。”

维芙(Viv)也是导游中的一员,她在过去十年间都是睡在沙发或大街上。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维芙表示,她的工作对公众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巨大的。“我希望他们能更加了解伦敦。伦敦的历史非常悠久,研究这座城市的背景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她说。现在显而易见的是,参加参观的人们会更好地理解无家可归人士的生活。正如维芙所说:“我曾在一家豪华酒店的后巷遇到过一位流浪者,她之前曾是一所学校的校长。”不管你身处哪个社会阶层,你都有可能无家可归。

现在,“另眼看伦敦”有多位导游,包括像亨利和维芙这样从企业成立之初就在这里工作的流浪人士,每个月为数百位顾客提供游览服务,产品包括伦敦市内的四条旅游线路。他们也在继续努力改善组织,吸引更多的顾客,一直坚持最初支撑他们创业的价值观和合作精神。他们最终的希望是,导游能管理企业的日常运转并培训新的导游。受他们的启发,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出现了类似的组织。

由于经费枯竭时而出现资金金周转问题,有关企业成长和决策的组织安排偶尔非常混乱。尽管如此,“另眼看伦敦”仍然努力前行着,这样的现状也鼓励着导游和志愿者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其赖以为生的工作的意义——这是这个行业最难平衡的一点。“当然,这并非适用于所有人,所以有些导游离开了,但他们知道我们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莉迪亚说。

莉迪亚又说道:“关于我们这家社会企业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定位不是为无家可归人士提供服务,那些负责指导、支持导游的员工也不是要告诉他们该如何生活,要戒酒戒毒之类的。我们只是想和他们一起创造机会,并由他们自己决定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机会。当然,如果他们需要专家的帮助,如戒毒、住房或福利等方面,我们都会竭力帮助他们,但我们不会把这些强加给他们。”

(据英国驻华使领馆文化教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