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两高校基金会2013年度筹款过十亿
两高校基金会2013年度筹款过十亿

2014-05-27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木兰


 2014年5月22日下午,由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承办的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基金会分会双月沙龙(第八期)在清华大学举办。

记者近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基金会分会双月沙龙”上获悉,2013年,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两家基金会年度筹款额均超过10亿元。其中,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年度捐赠收入高达14.5亿,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从2009年到2013年的5年间,共筹集资金30.92亿。

鼓励政策催生

毋庸置疑,基金会正成为中国高校有效动员社会资源的重要组织形式。但事实上,其发展历史并不长。1995年时,还只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基金会在民政部注册。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的颁布催生了大量基金会,许多高校基金会也应运而生。

2009年10月,为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向高等学校捐赠,拓宽高等学校筹资渠道,财政部出台政策,中央财政设立配比资金,对中央级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赠收入实行奖励补助。配比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高校基金会的蓬勃发展。同年,财政部就为75所高校的符合配比收入的15.6亿捐赠配比10亿元。2010年,全国各地注册的高校基金会已经达100多家。

各家高校基金会开始积极拓展筹资渠道:浙江大学由校友捐赠设立了国内第一个等额配比资金,抓紧校企合作和校友企业家的支持;南京大学以110周年校庆和仙林校区的建设为契机,争取了多笔大额捐赠;人民大学则以校董会为平台,广泛争取校友和企业捐赠。据基金会中心网较早之前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全国共有405所高校基金会,净资产总量已达158亿元。

高校改革的重要力量

“高校基金会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北京大学校长助理、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邓娅介绍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近20年来,累计募款计52亿元。仅2013年,获得基金会支持的老师和学生就达8000多人。

针对高校基金会的功能,邓娅表示除了强力吸金外,基金会从“由几个校领导主导”发展到“规范的机构运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提升。而一些项目的设计,同时帮助完善了学校助学体系及人事管理体系。“北大1994年接受光华教育基金会的捐赠,成立光华管理学院,学院里设立独立的理事会,有相对独立的人事聘任体系,这是很大的突破和改革。”

而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培峰则认为,高校基金会应成为高校改革中的重要力量。刘培峰解释:“大学是事业单位,基金会是社会组织。在事业单位改革的今天,社会组织可以有效化解改革中面临的各种困境。基金会加强了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校更了解社会,同时将社会化运行的模式引入到高校里来,助于高校的社会化,为高校改革提供了新方向。”

域外经验——筹款运动

在当日的沙龙上,有嘉宾介绍了美国高校基金会的发展情况,并表态虽然中国高校基金会已经承担了众多职能,但与美国高校基金会相比,其还有很多可发展的空间。据介绍,美国高校的基金会筹款历史悠久,几乎与美国大学的历史同步。其社会捐赠已经成为与政府支持、学费收入并列的三大经费来源。在部分高校,捐赠收入甚至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2013年,美国高校的筹款总额高达338亿元,创造历史最高记录。排名前三位的大学分别是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筹款数额分别为9.3亿美元、7.92亿美元和6.75亿美元。

“美国高校基金会的筹款主要靠采取大规模的筹款运动,以伯克利大学为例,1993年开始了‘迎接新世纪’为主题的大规模的筹款运动,计划到2000年筹资11亿美元,用于本科生设施改善、理工鼓励奖、保持学术领先等。同时会制定一个筹款对象的百分比,比如校友占一定比例、私人公司占一定比例。”邓娅介绍截止到2000年底,伯克利共募集资金14.4亿美元,成为当时公立大学的最好筹款成绩。

“为了实现筹资工作的新突破,北京大学也拟学习美国的经验,开展有规模的筹资运动。”邓娅说。

公益时报记者 张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