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两会代表委员话公益
两会代表委员话公益

2020-05-26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5月22日,全国人大代表走向会场(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摄)

初夏的北京,生机盎然。一场阵雨过后,天安门广场上的鲜花显得格外娇艳。

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151人,实到2057人。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应出席代表2956人,出席2897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建议、发言等多种方式讨论国事、建言献策。其中有不少涉及社会组织、慈善事业,将对社会组织、慈善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弘扬志愿精神

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新冠肺炎防疫工作时指出,广大医务人员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坚守岗位,快递、环卫、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不辞劳苦,亿万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坚韧不拔,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捐款捐物。

志愿者的作用受到了积极肯定。如何进一步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引导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

据《中国社会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建议:一方面,总结凝练此次抗疫志愿者服务精神。将抗疫中志愿者无畏逆行的牺牲精神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机融入,让志愿服务与城市发展治理携手同行,使其最终成为城市运转服务保障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另一方面,打造国家级公益志愿服务平台。在平台下给予志愿服务者切实的支持,让爱心善举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建设中去,让志愿者有成就感、老百姓有获得感,将抗疫志愿精神发扬光大。

此外,要建立社区与志愿者组织的联络沟通服务机制,加强志愿组织、志愿服务、抗疫志愿精神的宣传和研究,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工作社会化,提升公众的志愿服务意识及对志愿服务的认可。

推进志愿服务,首先要做好志愿者权益保障。“保护志愿者就是保护社会的良心。”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周世虹建议,在为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的同时,也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以及餐饮和交通保障,并为志愿者购买保险,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服务虽然是无偿的,但也是有成本的,不能总让志愿者自己承担,时间久了会给志愿者造成压力和负担,影响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认为,可以引导爱心企业设立专项基金,解决必要的志愿服务开支,并对在志愿服务中发生意外、陷入困境的志愿者进行救助帮扶,保障志愿者权益,呵护志愿服务精神。

推动慈善组织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健康发展。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此次参加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带来了一份加快推进公益慈善组织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应急响应机制改革的提案。在白岩松看来,公益慈善组织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存在“小马拉大车”的情形,很难把所有事情做好。“它固然有能力不足、需要快速提升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机制不顺畅,所以应当进行相应改革。”白岩松认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慈善机构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公益慈善组织公开透明的问题,也应该用机制去解决,比如规定疫情初期发布会一天一次、中期三天一次等。

从参与希望工程开始,白岩松与公益慈善组织打了将近30年的交道,他还兼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疫情期间,大家高度关注公益慈善机构。我们必须去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进行相应的改革。”

“面对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应重视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表示。

据人民政协网报道,吴志良指出,社团具有广泛的联系网络、多元的传播方式与信息渠道,而且接近基层和弱势群体,可快速传播公共危机信息,避免谣言蔓延,疏导与稳定民众心理。当政府资源有限时,社团组织募集资源可缓解物资偶发性短缺。例如,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澳门妇女联合总会获热心人士捐赠儿童口罩,直接向10岁以下澳门居民免费发放;工联、街总、妇联辖下服务点协助政府配售口罩等。

在协助灾后重建方面,吴志良认为,社团组织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抚慰灾民与受危机影响的居民,助其树立信心,重建家园;二是参与危机评估,通过收集信息数据,协助政府评估与确认受损群体及受损程度,确定重建的优先次序,评估资源运用和危机管理绩效,提供重建建议;三是给予受危机影响的企业或机构员工物质援助,加快恢复运作。

据澎湃新闻网消息,全国人大代表邱光和建议,要提高慈善组织透明度、强化慈善事业公信力。

首先要完善慈善信息公开的专业性规则。一方面缩短信息公开的规定时间,增加慈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公开频率,制定更加严格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同时对于突发性慈善项目的信息公开,要制定详尽有效的规则和机制;另一方面建议由民政部牵头,引领行业相关权威组织,对慈善组织展开个案募捐的行为,给出官方法律解释和指导意见,明确制定合规手册。

其次,要健全慈善组织监管体系。通过建立独立第三方评审机制,按照收入数额高低划分慈善组织,进行差异化评审,鼓励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通过积极推动慈善行业协会的形成与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通过同业间的监督与竞争,形成行业自律机制;通过加强对慈善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对不达要求的慈善组织要依法处罚,并向社会公示处罚结果。

同时,要构建公益慈善生态系统。一是利用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构建公益慈善管控中台系统,确保每笔善款善物的捐赠全流程可追溯和可监管;二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建立慈善从业人士的专项的薪酬机制和发展机制,引入有国际慈善事业运营背景的高端人才。此外,要建立有公信力的荣誉系统,对于坚持慈善行为的人给予相应激励和荣誉,以标杆、典型的力量激发全民慈善的热情。

鼓励社会养老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5亿,占总人口的17.9%。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澎湃新闻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霞处获悉,今年她将向大会提交一件关于应对老龄社会问题的提案。

陈霞在提案中写道,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4.87亿,占总人口的34.9%。到21世纪下半叶,老年人口仍将保持在3亿以上,老龄化程度为31%左右,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以及高龄化程度都将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中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社会,这是21世纪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目前,针对老龄问题的有卫健委的老龄健康司、民政部的养老服务司、人社部的养老保险司以及中国老龄协会和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现在已到设立一个直属国务院的老龄事务部来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时候,以便建立集中统一、职责清晰的老龄事务部门,将上述部门的职责整合,以加强政府主导的统筹功能。

陈霞在提案中提到,养老同安全、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领域一样,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政府要起到主导和托底保障的作用。但是,随着老年人口快速增长,社会日益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已无法仅仅依靠政府来满足,应整合各类资源,激发、培育、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承担养老服务的社会责任,弥补政府养老的不足。培育社会力量需要调动公益性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中的积极性,保护养老服务志愿者的权利,提升其服务理念、水平和质量,推动形成志愿者文化。同时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的“放管服”改革。政府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看待社会力量,向有质量保障的民间养老组织购买养老服务;完善养老机构的准入制度和扶持政策,放宽准入条件,降低准入门槛,引导有意愿、有资质的民间力量到民政部门登记、备案,以便政府加强对社会力量养老服务的监管、引导、协助、服务;形成政府和社会养老服务之间的良性互动。

据《江西日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新余市副市长陈文华长期关注养老难问题。今年,陈文华结合新余“党建+颐养之家”养老模式,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完善养老护理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9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54亿人,但目前全国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30余万名且素质参差不齐。”陈文华说,除养老护理人员紧缺外,家庭养老护理常识缺乏、专业能力有限等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全社会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必须予以重视。

陈文华认为,完善养老护理体系,要与时俱进倡导养老护理新理念,改变以往传统观念中进养老院是儿女不孝、重物质赡养轻亲情慰藉等看法和做法,推动形成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护理理念。要多措并举构建养老护理职业体系,通过开展免费培训助力就业、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增加养老机构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等,推动社会养老机构正规化、标准化建设。

围绕广泛动员加强全民养老护理培训,陈文华建议,要重视发挥家庭养老不可替代的作用,鼓励支持家庭成员参与养老护理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探索构建养老护理志愿服务模式,比如推广“养老银行”等自助互助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模式,将养老服务志愿者的服务时间计入“时间银行”系统,在志愿者或者其家人需要享受养老服务时能从系统中免费“提取”服务,以此调动全社会参与养老服务的热情。

(据公开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