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8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你要记住,你不是孤身一人在作战,只要你需要,我们一直都在身边。你要坚强,这场风暴终将过去。”这是来自布隆迪的留学生瑞迪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作的英文歌曲《Be Strong(加油)》中的歌词。
疫情暴发以来,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这其中也有不少外籍志愿者。他们中,有人留守校园执勤,有人变身“搬运工”,有人记录中国的战“疫”故事,成为特殊时期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忙碌的校园执勤者
从3月初开始,瑞迪正式“上岗”,成为广州南方医科大学一名防疫志愿者。疫情暴发初期,不少外国留学生选择回国,但瑞迪却决定留下来。每周五下午1时至6时,他都在宿舍楼周边的防控点值守,检查每一名进出学生的学生证和健康码,并为他们测量、记录体温。“只要做好防护,就不用害怕被感染。”瑞迪说。
同样忙碌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的巴基斯坦籍留学生罗昌贤。疫情期间,他与数十名外籍留学生组建志愿者团队,收集在校外籍学生的健康状况,将食物与日用品送到同学房间,打扫宿舍公共区,协助同学取快递,经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
武汉“解封”后,校内的留学生每周可限时限次离开宿舍区,但罗昌贤一次都没离开,“我每天都要接触大家,如果我出去染上病毒,会给大家的健康带来威胁,所以就算可以出去,我也没有申请过。”
“现在大部分外国留学生都不想回国了,他们觉得在中国更安全。我知道甚至有不少撤离的外国人想要回到武汉。”罗昌贤说,在疫情防控方面,少有国家比中国做得更好。
服务基层的“洋面孔”
黄色防护服、蓝色橡胶手套、黑框护目镜与两层医用口罩是法国人多梅克做志愿工作时的常用装束。
54岁的多梅克曾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法语老师,来汉8年,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家。疫情期间,他加入了“豹变”志愿者车队,为当地医院运送消毒水、橡胶手套、防护服、饭菜,还帮社区运输蔬菜和生活用品。
由于语言不通,多梅克大部分时间就紧紧跟着车队的其他志愿者,默默卸载、搬运货物。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为抗疫做贡献。4月初,在得知武汉市血液紧缺、血库告急后,多梅克第一时间与5名车队志愿者前往武汉血液中心,献出300毫升血。
在广州,几名身穿绿马甲的外籍志愿者来到白云区一家集中医学观察点,为尚在集中观察的外国人提供语言和生活帮助。
作为曾经的集中医学观察对象,来自非洲喀麦隆的顾文森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缓解正在接受观察的外国人的紧张情绪。“中国政府在尽其所能,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感到舒服。每个在广州的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喀麦隆人,无论是非洲人、欧洲人还是亚洲人,都能自由地生活。”他说。
和顾文森一样,也门籍志愿者锐迪也是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后,主动请缨参加志愿服务。据他介绍,在健康服务管理期间,生活很方便,工作人员还根据他的饮食习惯,专门送来清真餐食。
记录中国战“疫”的宣传员
“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为巴基斯坦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我们还需要向中国学习更多成功经验。”罗昌贤说。
来自马拉维的班德来华5年,如今在黑龙江大学攻读哲学博士。疫情期间,他义务当起了防疫宣传员,在社交网站上记录中国的战“疫”故事,为不了解疫情发展情况的外国朋友耐心讲解,告诉他们疫情可防控,安慰他们不要慌乱。
“中国一定能战胜疫情,我也会继续当好防疫宣传员,把真实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班德说,虽然现在非洲地区的防疫形势不容乐观,但中非之间已经开始了防疫合作,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才能战胜病毒。(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