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喜茶捐资200万成立农业合作社 重点帮扶贫困户 打造造血式产业扶贫新模式
喜茶捐资200万成立农业合作社 重点帮扶贫困户 打造造血式产业扶贫新模式

2019-11-19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武胜男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到撒玛坝,不知梯田大。"被誉为世界第一的撒玛坝万亩梯田位于红河县宝华乡,距县城38公里。梯田总面积1.4万余亩,4300多级梯田,最高海拔1880米。
 
在这片美丽的梯田上,存在着最原始的耕种方式,生长着富含钙、铁、锌、硒、铜、镁、钾等微量元素极高的古种红米。
 
近年来,红米在市面上越来越少,因其产量低,对种植要求高,需纯手工作业,而红河县山路崎岖,怎样把优质红米成批量的运到外面的市场,成了一个大问题。
 
撒马坝万亩梯田
 
普沙克是云南省红河县乐育镇坝美村的一名村民,今年31岁,去年以前,他一直在外打工,也想过回家发展,但在村子里务农收入太低,偶然的机会了解到红河县民宏撒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存在,决定加入合作社,返村建设家乡。
 
在合作社,沙普克担任监事的职位,并任生产组组长,他平时的工作除了监督合作社的日常工作以外,还负责联络村民与合作社之间的红米买卖工作,如果合作社接到订单,他就联系收购的车辆开到农户的家门口。
 
他告诉记者,村民参加合作社之后变化最大的是销售这块,解决了销路问题,没有加入合作社之前,农户的红米要自己背到集市上散卖,脱壳后的净米价格1.3——1.5元/斤,卖不完只能丢在家里成为陈谷子烂米。现在的当季红米由合作社直接收购,带谷壳2.5元/斤,价格翻倍,并且有车开到家门口来收购。
 
红河梯田有着完善的生态模式,合作社会给农户发放鱼苗、泥鳅,种植水稻的同时可以养鱼鸭,生态鱼的价格要比普通市面上的贵出一倍的价格,为农户带来额外的增收。
 
红米在梯田种植,要靠人工插秧、灌溉、收割,在田里把谷子摔打下来之后装袋,由马驮、人背的方式,穿过狭窄的田埂送到路边再运回家,需要大量的人力。村子里一户长期在家务农的老汉告诉记者,“家里劳力越来越少,如果没有加入合作社,我早就没了种红米的动力”。
 
农户在收割红米
 
红河县民宏撒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由喜茶捐资200万元,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共同成立,目前合作社共有农户98户,其中39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合作社着重培养返乡创业新农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入社,成为重点帮扶对象,并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农业经营模式。不仅为农户解决了红米的销量问题,同时通过责任消费的方式采购当地红米,研发两款爱心红米包,链接市场,倡导消费者支持可持续造血的产业扶贫项目。
 
喜茶红米种植基地种植的红米参加第二届脱贫攻坚农特产品展销会
 
据合作社理事长普文光介绍,红米亩产300斤左右,从去年八月份到现在,合作社的红米销售额达到三百五十万,能销出80%左右,仍有剩余,卖不完的红米只能剩在农户家里,希望后面能有更多的销路。
 
为帮助当地农户解决销路问题,喜茶在红河县设立红米生产基地,喜茶高级公关霍玮表示,“红米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除了责任消费,我们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在各大平台以及媒体渠道做红米的推广,来扩大红米的影响力,从而引导消费。”
 
截止目前,喜茶已责任消费2220斤红河梯田红米,并获得广大消费者初步认可。
 
据了解合作社是喜茶“LOVE HEYTEA喜爱计划”的一部分,除了云南红河红米产业扶贫外,喜茶还在实行弱势群体帮扶、地方公益活动、配合政府的扶贫攻坚工作等举措,将灵感注入爱心,用实际行动持续地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