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快门,用三秒钟定格时光
2019-07-18 来源 :中青网 作者 : 姚丽梅 张琳
2019年7月13日,由来自传媒学院、美术学院、文学院的六名同学和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指导老师组成的“快门三秒钟”团队从西北师范大学出发,赴往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罗家磨村进行为期三天的公益拍摄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面向罗家磨村的高龄老人与小孩展开拍摄,帮助他们解决农村老人缺少遗照、孩子缺少童年照片的问题。为农村贫困家庭留下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在与村长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罗家磨村共有人口2400余人,由15个社组成。80岁以上的老人多达七八十人,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者有300余人,所以留守儿童居多,村子里依靠政府补贴的五保户人数多达37人,这些人多是60岁以上的无儿无女的老人。政府主要通过危房改造、财政拨款的方式对其进行补贴。
队员们在校门口合影出发中国青年通讯员孙文婷摄
从兰州坐车奔赴渭源会川,三个多小时的路程,一路上满眼绿色,远山、小野花,静谧的小村庄。虽然一路上一波三折,却也让人不禁对接下来的拍摄活动满怀期待。期待着近距离接触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以及淳朴的人们。到达目的地之后,稍作休整,队员们便分两队对口子门社和苟家庄社进行挨家挨户的拍摄,我们带着之前社团暑期实践拍摄的照片,向村民讲解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向他们说明我们的来意,热情的欢迎中也不乏有婉言谢绝。朴实的村民们热情地招待我们,积极地配合我们完成拍摄。这边有很多人家基本上都没有一张洗出来的照片,尤其是老人,一辈子基本没怎么拍过照,当我们拿起相机为他们拍照时,脸上竟还有一点点的羞涩。他们不会什么拍照的技巧,摆不出时髦的姿势,尽管他们全身紧绷,脸上也有着多年劳作的风霜,但他们的淳朴展现了最真实的美好。我们一直以为每个孩子都和父母在一起万事顺意只用长大,每位老人都会儿女绕膝安享晚年,那些孤独的老人儿童都只是极少部分的社会群体。可是当我们来到这里挨家挨户走访时,才发现原来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就在我们的身边。
队员们与罗家磨村书记、主任在村委会门口合影留念中国青年通讯员孙文婷摄
沿着村里的小道,伴着潺潺的小溪,阵阵的狗吠,我们推开一家门,进到庭院,院子里杂草正茂,樱桃正红,有几只鸡欢脱地踱来踱去,队员们小心翼翼地进入屋子,屋子里墙壁已经发黑,灯光也十分昏暗,炕上躺着一位老爷爷,正在睡觉,为了不打扰他,我们便想悄悄地离开,不料刚要出门便被他叫住了,老爷爷邀请我们进入屋子,我们拿出照片给他说明了来意,老爷爷对我们的到来表示非常开心并在院子里配合我们完成了拍摄。在拍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老人已经78岁了,头发已经花白,身躯也有些佝偻了。虽然年事已高,精神状态却是非常好,就如院子里的繁茂的樱桃树一样,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生机勃勃,焕发生机。老人告诉我们,他年轻的时候参加过很多工作,在甘肃农具制造厂当过工人,也当过通讯员等,老人说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眼睛里似乎闪烁着星星,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心中的骄傲与自豪。老人家还激励我们,考上大学了就要好好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希望我们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队员们与老人在院中交流中国青年通讯员刘鹏花摄
原来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真的不分地域不分环境不分年龄,老人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们,老人的话语也时刻激励着我们。这次拍摄工作不仅为老人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定格了时间,老人语重心长的话语也让我们每一位队员收获颇丰。
生病的爷爷和他的老伴中国青年通讯员王东摄
有时候真觉得缘分是种妙不可言的事情,我们走进一户人家,看到院子里坐着一位阿姨,刚说明来意,便被热情欢迎,给了我们饮料和自家做的玉米饼,阿姨说她正好想给家里的老人拍照。等我们具体了解情况时才知道阿姨的父亲身体不好,今年生病住院做了一场手术,刚回家没多久,所以阿姨想为父亲拍摄最后一张照片,可是父亲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再去很远的、有设备的地方拍照片了,而我们的到来刚好可以帮助他们拍照,完成心愿。阿姨说着说着声音不禁哽咽起来,泪水也控制不住地涌出,对于阿姨面对亲人生命的衰亡,言语的安慰显得苍白而无力,我们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拍好这最后一张照片。
当我们在安逸的环境中生活久了,可能就会忽略生活中与我们最亲近,最爱我们的人,有时间就多和家人聊聊天,谈谈心,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