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潜水到海洋保护:谭晓龙潜水之路交流分享会在京举行
2018-11-10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勇
11月10日,由北京交通大学潜水协会、北京大学潜水协会联合举办,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海洋之美”项目支持的“谭晓龙潜水之路交流分享会”在北京交通大学学生活动中心3楼小剧场举行。
谭晓龙(右一)分享泰国救援事件
谭晓龙是非盈利“北京潜水人”俱乐部的发起人和负责人,是具有多个专业机构颁发资质的资深教练,中国技术潜水领军人物之一,中国潜水界资深人士,也是中国潜水救援专家。
在2018年6月23日泰国发生的少年足球队成员洞穴被困事件中,谭晓龙作为中方志愿救援队的潜水专家,在救援早期就迅速到达了事发地点,也是现场救援方案制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在分享会上,谭晓龙分享了泰国足球队洞穴潜水救援的经历及其资深潜水经验,对大学生们关于潜水的问题和疑虑予以了解答。
谭晓龙强调,潜水是一项对人生和环境都十分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潜水,能最直观地感受与观察到海洋生态环境的细微变化,从而更关注海洋生态保护的问题。
据谭晓龙介绍,泰国救援事件是十分困难的。洞穴中情况复杂,正值泰国处于雨季,因此对救援人员的能力、经验以及技术要求都极其苛刻。洞穴救援现场的每一个难点都会对参加救援的潜水员提出技术要求,由于队员专业资质背景不同,指挥部就需要筛选掉不符合要求的成员。如救援一线的专业洞穴潜水员必须具备使用侧挂设备与循环呼吸器的技能。
这次的救援活动风险非常高,谭晓龙在前去参加救援前就立下遗嘱,泰国一名前海豹突击队队员在此次救援中牺牲。
经过多日的搜寻后,在7月2日潜水员在洞穴中找到失踪被困少年,先后到达现场的各国救援队伍随即展开营救方案讨论。在众多方案中,考虑到洞穴中被困人员缺氧、二氧化碳与排泄物的处理、食物与饮水、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疾病传染的控制与治疗、地质生态环境变化等生存条件,谭晓龙作为中方的代表与各国代表一起说服泰国方面采纳了速度最快但风险相对可控的潜水救援施救方式。
具体救援行动在7月8日展开,经过三天的努力,十二名足球少年以及一位教练于10日全部成功脱险。
““潜水让人有敬畏之心。作为人类,我们不是水生动物,在克服自然限制进入水下世界时,我们必须端正态度,遵循必要的规则,并且与团队沟通合作。而这一切,在社会里同样也是适用的。学懂潜水,同时也是领略人生之道的过程。”谭晓龙强调。
谭晓龙也强调,潜水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活动,虽然市面上有众多的潜水教材,但每一本上都会写着要在教练指导下练习,所以选择好的教练至关重要。谭晓龙不建议潜水爱好者选择速成班,正规的课堂不管在技术还是安全等方面都更有保障。而对于已经学过潜水的人,则应该更注重扎实基础,不要急于进阶。
在回答关于“作为一个普通的潜水者可以为保护海洋和环境做些什么”的问题时,谭晓龙表示:“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一点一滴的来做,比如说做一些宣传,能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海洋。让这种环保意识能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谭晓龙参与的海洋之美项目就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据了解,“海洋之美”公益项目由李天峻博士等几位资深潜水员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于2012年联合发起,旨在通过海洋教育课件走进社区和学校,让青少年了解海洋之美,加深对海洋环境的认识,从小培养海洋保护意识。
项目发动10多名专业潜水员与摄影师在3个月内进行100余次水下拍摄,制作成海洋教育多媒体课件。未来3年,该项目将在中国沿海的中小学开展1000堂课,通过视频与VR体验互动、教师与资深潜水员共同授课的互动与开放教学方式,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海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