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影像——记家政工一双手的故事
2018-04-26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勇
在这个城市里,有这样劳动者,她们奔波于城市各个角落,声音却不常被听到;她们走过千家万户,身影却不常被人看见。她们就是家政女工,也叫家庭的美容师。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2000多万家政女工。她们大多从农村来,从城乡结合部来,她们打扫卫生、看孩子、照顾老人…….她们用双手撑起了自己的小家,也托动着城市的发展。
为了促进社会对家政女工的关注与认可,济南槐荫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于五一前夕举办“劳动赞歌”家政女工艺术节活动,其中家政女工的影展成为靓眼的一道风景,影展展示了36位女工的近150张照片,每个照片背后,都有女工自己的故事………
高连凤:用十五年书写的家政路
这双手的主人是高连凤,高大姐年轻时很穷,结婚时只有“三双筷子两只碗”。她在采石场拉过上千斤一车的石头,在乡村里开过拖拉机。2003年,政府“阳光工程”免费组织村里妇女参加家政培训,她也参加了,从此走上了家政路,这一走,就是15年。
高大姐说,刚开始干家政的时候,连红绿灯都不知道怎么过,出去都不敢说自己做了家政工,怕丢人呀!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走南闯北那么多年,人自信了,见识多了,腰包也鼓了,在家里说话都有底气了,村里越来越多的妇女都出来做了家政工。
十五年来,高大姐干过保洁、照看过孩子,看护过老人。高大姐在每个家庭待的时间都很长,她性格乐观、做事麻利,雇主都很喜欢她,高大姐总共照顾过11个家庭,她的工资从刚开始的500元涨到现在的2800元。但也总有离开的时候。刚开始那几年,找工作是最苦的,满济南到处跑,找不到活愁得直流泪,高大姐手里有100多个大大小小的家政公司名片,每一个她都去过。 “不过现在好了,现在老年人多了,二胎多了,职场女性也多了,咱不愁没活干了”
胡志玉:用十年陪伴的母女情
刚开始干家政,胡志玉就来到了“于小姐”家,“于小姐”现在已经80多岁了,她两个儿子都在日本定居,老伴也走了好几年,“于小姐”一个人住。
刚开始的时候也需要磨合,老人家节俭,桌子上不能有剩菜,用水都怕用多了。但胡志玉很体谅老人家:都是从三年自然灾害里饿过肚子的,肯定知道节俭。慢慢地,胡志玉和老人家的关系越来愈好,第五个年头的时候,老人家走路经常跌倒,胡志玉家离的近,每次老人摔倒了,一个电话过来,不管有多晚,她都会打个车过去,心像被揪起来似的生怕老人家出啥危险。
胡志玉每天去“于小姐”家,给她梳头、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陪她聊聊天,教她怎么用智能手机,老人家最怕的就是胡志玉不能过来了,每次胡志玉下班走出门口,老人总会在窗户旁挥手道别,期待着明天她的到来。
谷瑞军:风雨中行走的太阳花
这双手是谷瑞军和她儿子的手,孩子出生后,谷大姐的丈夫患上精神疾病,家庭的重担全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儿子1岁9个月,家里存款见底了,她“狠心”把儿子送到幼儿园,开始干上了家政,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里,她拖着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身体来回奔波,十年里,儿子从嘤嘤学语的婴儿长成为一个大胖小子。十年,她干家政赚来了一家的生活费,也赚来了她的医药费。
谷瑞军长期在一个雇主家里面干活,雇主姓高,对她很是关照。一开始,谷大姐照顾这家的大女儿“小高兴”,“小高兴”上幼儿园后就在这家干起了钟点,“小高兴”的妹妹出生后,谷大姐又全职来照看。一直以来,雇主待她像亲人一样,每次出差总会给谷大姐的儿子带回好多好吃的,周六如果加班,谷大姐也会带上儿子去雇主家和“小高兴”一起玩耍。后来因为搬家谷老师离开了,两家依旧保持联系,不时聚一聚。
对谷大姐来说,在“小高兴”家干活,不仅赚来了钱,也赚来了光明和温暖。
李希玲:用爱心搭起孩子的彩虹桥
这双手的主人是李希玲,高级育婴师李大姐打心眼里喜欢孩子,年轻时义务帮着邻居们看孩子,邻居都叫她“孩子王”。所以她干脆做了育儿嫂,天天跟孩子打交道。
李大姐现在照看的家庭是个老用户,出国几年后又把李大姐雇过来看孩子。上班的第一天,孩子的妈妈就给李老师说,因为刚从国外回来,孩子可能不适应,已经十来天了,两个孩子一句话都不说。李老师听后就跟孩子说话、给孩子唱儿歌、讲故事。刚开始孩子也不说话,她就一直尝试沟通,到了下午,孩子终于开口了:“李阿姨,我还想听你讲故事”。孩子的妈妈看到后高兴的不得了。相处还不到一周,两个孩子跟李老师就特别的亲。李老师做饭,两个孩子都要跑到厨房里去找她,没有办法,有时只能把厨房门关上。
李希玲说:自己也有孩子,要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孩子来待,心才不会亏。
高连云:从家政工到小老板
这双手的主人是老板高连云,也是家政工高连云。
如果没记错的话,高连云是村子里第一个干上家政的,2002年,因为家庭经济变故,她萌生出打工念头,开始照顾一对老人。她在近百户家庭里做过工,最忙的时候,一天同时要干四个钟点。高连云是个热心肠,自己干,也主动带着村子里的姐妹一起干,慢慢的,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愿意来找她寻找工作,一些姐妹开始鼓动她成立中介公司,这一干,又是7年。
高连云以前不识字,为了能记住客户信息,她就一点点学,一个字写上百遍,高连云家里有数不清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三个月就得换一次,每个本子上都密密麻麻记着至少500个客户的信息。她还用上了微信,加了数不清的群:这样好发信息。
卸下老板的角色,高连云依旧在照顾一个老人,晚上给老人洗脚,跟老人聊天,天一亮,她又得回公司为等待着的姐妹介绍工作去了。
刘学玲:一双8小时不停歇的手
每周六,刘学玲都会去张奶奶家,她在这家已经4年了,刚开始是照顾这家的小孙女,小孙女上学后她就每周六过来打扫卫生。
很多人都说,干家政有啥难?谁都会干,要啥技术?有啥累的?可真错了,看刘学玲干一天家政,你才知道这家务活也不好干。
8点钟一进门,刘学玲就开始忙着洗衣服、打扫厨房、做饭、扫地…….这些可不简单,就拿拖地来说吧,刘学玲要用两个拖把来拖,第一个用来拖灰尘,第二个用来拖水渍,这样的地板才算真干净,结束之后还要把拖把头放在温水里泡上10分钟,用洗衣粉洗干净晾上,不到100平的房子,光拖地就得45分钟,雇主都说:自己干不到10分钟胳膊就酸了。刘学玲人仔细,椅子腿,桌子死角,墙角线、甚至墙上的开关板,她都仔仔细细擦几遍。她说:家政工如果心里有活,就有做不完的活。
这一天下来,刘学玲要用掉6块抹布,打扫200多个物件,可是她一天也就只能喝5次水,午餐时坐上半小时。
张秀兰:用63岁的年纪续走家政路
这双手的主人叫张秀兰,63岁,来自商河。这双手主要在医院里照顾病人,也在雇主家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这双手拿着的,是今天的午饭:饼和枸杞。这一等,可能需要等上一整天,而张秀兰已经在这个家政公司等了好几天的活了。
过了60岁,活就不好找了,大家都更喜欢年轻的,何况自己识字又少。可是张秀兰不灰心,她认为自己干活认真,能卖力气,之前的雇主对她评价都非常好。她曾经在一个雇主家拿到一万多的工资,活特别累,那个月一天没有休息。可并不是每次都有这样的运气,有时候她在中介公司一坐就是几天,等着自己下一个活的到来。
问她将来的打算,她摇摇头。可能她也不清楚,她想趁着现在还能干,努力为自己赚些养老钱,毕竟干家政没有保险,将来也不能全靠儿女。
这些故事,只是影展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手,有月嫂抱着新生孩子喜悦的手、有在高楼内卖力擦窗户的手,有拿到第一笔工资欣慰的手…..这些,也只是中国万千家政工的一部分,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从事家政服务,她们使用的不只是工具,还有责任,她们提供的不只是服务,还有情感,她们是一群可爱可敬的劳动者。(济南槐荫积成社区社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