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5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张明敏
专访约在下午5点,李浩刚刚结束公司会议,如约而至。这位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内深耕十余年的创业者,有着企业家们共同的优秀特质——目光坚毅、思维敏捷、语速从容。
2018年是李浩创立易才集团的第15个年头。作为易才集团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浩除了让企业发展壮大外,更积极践行企业公民责任。
李浩说:“在擅长的行业里做擅长的事情,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实现社会价值,使企业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这是责任与发展的基础”。
以祖父之名,初涉公益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内十余年的深耕细作,使得李浩谙熟于创业与人才的深层含义。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公益也点燃了这位企业家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一颗初心。
2003年易才成立后,就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入手开始关注企业CSR活动。李浩直言,他的公益心源于祖父李恩三。李浩的祖父虽身患残疾,但性善志坚、乐于助人,这种热爱生活的精神态度潜移默化地植入了李浩内心。“一个聋哑人都能承担比正常人还多的责任,我也一直在寻找一个很好的方式能够纪念他。”李浩如是说。
2007年,以李浩祖父之名命名的“华夏恩三社会责任促进中心”正式成立。李浩担任委员会主席,并在成立会上表示,“成立这个中心,是希望把企业内部资源整合起来,搭建一个让更多热衷于公益事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进来的平台”,同时强调了把“责任”与“义务”统一承担并付诸行动的决心。
成立基金会,做“专业”公益
2013年2月20日,经安徽省民政厅批准,安徽李恩三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恩三公益”)正式成立。该基金会以“大同世界,安居乐业”为使命,以“构筑令人向往的公益梦想家园”为愿景,以“感恩、互助、愿为先”为价值观,关注教育、环保、健康、障碍者等多个慈善领域,致力于推进公益组织管理革新。
李浩及易才集团向其捐赠了原始注册资金200万元人民币,并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恩三公益队伍,推进各项公益活动顺利开展,逐渐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当问及李浩为何要成立基金会时,李浩说这是个人选择方式的问题。
“直接捐钱、身体力行做志愿者、通过专业的基金会公益,这都是不同的公益选择方式。做公益之初便发现,凭我一己之力能量有限,真正的公益是吸纳社会力量去解决问题,让更多人能够在未成立基金会之前,通过成立企业公益研究院的形式来参与公益。后来随着时机的成熟,基金会便孕育而生。”他解释道。
李浩说:“成立基金会就是自己选择合理表达公益之心的一种方式,希望能够将祖父留下来的正能量传承下去。基金会可以把很多事情以组织的形势长期发展下去,这个基金会背后就是团结起来的公益力量”。
互联时代的公益运营
2014年,李浩开始主动思考恩三公益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慢慢摸索出后续即将开展的公益项目的发展方向。
2015年9月,恩三公益基金会德华公益站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镇成立。该公益站秉承“救急扶危”的公益使命,定向帮扶新安镇范围内村镇亟需帮助的弱势群体,并号召当地慈善力量,利用本地公益资源解决公益问题。
在西藏,恩三公益发起了“恩三助学工程”慈善公益项目,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孩子们打造了幸福童年的摇篮。
同时,利用互联网打造的“嗖嗖公益”,不仅解决了在公益活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也为公益活动参与人员的管理与执行提供了大数据统计服务。未来,恩三公益还将为公益实施百团俱乐部计划。
谈及互联网对公益事业的影响,李浩对其作用给予了肯定。李浩认为,一个项目得以实施,筹款环节特别重要。如果公益机构从业者不具备一定的实力、背景和资源积累,筹款的效果很可能不尽如人意。互联网的出现则打通了各种募款途径,能够吸引大量资源。另一方面,互联网将进一步推动公益事业的透明化发展,善款流向与效果评估都清晰可见,传播速度也将大幅提升,数据的真实性与一致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互联网是一种很好的工具和载体,公益就应该用好这种渠道。”李浩补充道。
财富传承并非物质,而是精神
李浩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大字,写着“大同世界、安居乐业”。李浩说非常喜欢这句话,这也正是自己价值观的体现。恩三公益的发展模式也围绕着这个核心使命方向,有着相应的战略规划。
李浩觉得,要想实现“大同世界、安居乐业”这一目标,社区公益营造与基础设施保障就是安居的基础,而解决就业则是乐业的前提。
对于财富的传承,李浩认为,社会上拥有财富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创造精神和社会价值的还较为有限。对于财富分配,每个人都有处理财富的自由,只是方式不同,公益同样如此。李浩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信仰的人,相信“好人有好报”,也相信创造社会价值能给人带来幸福感。
“财富的传承并非单一物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启发式和引导式的精神,需要下一代将其发扬光大。”李浩表示。
■ 本报记者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