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8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心怡
2017年11月26日,天津市大礼堂。
一身戎装,坐着轮椅,赵红艳一个标准的军礼,坚毅的笑容浮现在她脸上。“当时我跟孩子的爸爸通电话,就一句话,我可能要走了,你要照顾好孩子”,作为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生,看到视频,她瞬间满脸泪痕。
时间回到2003年的春天,本该轮休的她闯入了“死亡之地”,一场与“非典”的遭遇战正在这里紧张上演!一连数日,她和同事始终在紧张忙碌中,体力透支,几近虚脱。科里发现一位发烧疑似病人,必须即刻隔离。尽管赵红艳不是当班医生、病人也不属她分管,她却如同战场上冲锋的战士,勇敢地走向这位病人,吃力地用肩顶起这位体重90多公斤的老人,在几位临时人员帮助下,用担架经4层步行楼梯,将病人送进隔离区。
回到科室,赵红艳大汗淋漓,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谁曾想,这一坐她就再也没能起来,持续高烧40多摄氏度,被“关”进隔离区,危在旦夕。命运的眷顾没能让死神夺去赵红艳的生命,却将终生残疾的厄运无情地赋予了她。
“如果再回到那时,你还会选择冲上去吗?”问到这里,她说,这辈子她最正确的选择,一是当军人,二是当医生,“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还是时刻准备着献身使命”。
除了赵红艳,这座城市里还有宋声扬、贾维义、栗岩奇、张俊兰、张秀燕、张殿义、王平,还有天津市慈善协会、天津师范大学“三山行”公益团队——这些看似普通的名字或名称背后都有一个个令人感人至深的故事,因为他们是首届“天津十大公益之星”。
天津这座城市,也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而变得温暖可爱——公益,在不断丰富着天津的城市内涵。
今年6月下旬,“第三届天津公益行”拉开序幕,天津市民政局等单位联合向全市广泛征集公益慈善故事,收到典型事迹698个,首届天津“十大公益之星”评选由此启动。
作为年度活动的收官,11月26日,第三届天津公益行成果暨“公益之星”好故事展示会在天津大礼堂举行,活动由天津市民政局、文明办、团市委、妇联、残联、体育局、社会组织管理局联合主办,《公益时报》社等单位支持,天津市副市长孙文魁,民政部党组成员、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天津市级老同志滑兵来和曹秀荣,天津市民政局局长吴松林,《公益时报》社总编辑赵冠军出席,天津市各界代表1200余人参加展示会,与会人员用数十次最热烈的掌声为这些“普通人”的公益故事喝彩。
天津这座古老而有韵味的城市,不仅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形势,同时也积极推动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领域的改革与创新,海河两岸人的公益情怀,同样成为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统计,目前天津市全市社会组织总数3.2万家,其中注册社会组织5347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达到了1.6万家,注册的公益慈善组织105家。2016年公益支出达到3.6亿元。另外,天津市与志愿精神渊源很深,2009年,和平区新兴街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成为全国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的发祥地。目前,天津共有注册志愿者101万,注册志愿服务组织41个,备案志愿组织5080个。
当日,专程从北京赶去的民政部党组成员、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在活动现场致辞: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中,在《志愿服务条例》即将实施之际,天津举办2017第三届天津公益行成果暨“公益之星”好故事展示会非常有意义,呈现了政治站位高、涉及范围广、活动效果实的新亮点。他说,走进新时代,公益之星是最美丽的,是社会最需要的,也是需要大家都来学和做的。
作为公益事业的主管部门,天津市民政局局长吴松林则在会议现场代表各主办单位向长期坚守、无私奉献的公益人士和各界志愿者表示崇高的敬意,秉承天天公益、处处公益、人人公益理念,天津公益行活动在传播公益理念,凝聚公益力量,促进公益交流互动,助力改善民生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特别注重用身边典型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已成为天津公益领域的知名品牌,引领了天津市公益事业的发展方向。
天津市副市长孙文魁在活动现场说,展示会很感人、很成功。他与十大公益之星亲切交谈,并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认真挖掘公益之星的典型事迹,广泛深入宣传;二是要多听听公益之星和其他热心公益的爱心人士的意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三是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要优化环境、补齐短板,加快社会组织发展,加大志愿服务的推动力度。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公益让城市更有温度。展示会通过新媒体全程进行了视频直播,场外观众同步点击收看达到27.38万次,有1.28万名爱心人士点赞。大会在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走好新的长征路》的歌声中落下帷幕,公益之星好故事催生出来的激情与精神则在海河两岸不断续写和传承着爱的力量。
■ 本报记者 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