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河北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发布 社会组织探索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河北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发布 社会组织探索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2017-09-1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勇

“经济较发达地区(如石家庄市)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经济较落后地区(如张家口市)的中小学生,并存在显著差异。”

9月4日,在2017京津冀慈善展示会社会组织有效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论坛上,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世杰发布了河北省教育厅教科所心理教研室和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共同实施的河北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的结果。

中科院心理所教授施建农表示:“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特别需要关注。很多调查都能看出来,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很容易缺乏动力、无所事事,自我意识很差,有很强的焦虑意识,作为公益组织,如何联合起来,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是公益人应该思考的。”

三成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据张世杰介绍,此次河北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从河北省9个市学校系统的19所初中和16所小学随机抽取3390名中小学生。其中初中生1976人,小学生1414人。

1976名初中生中心理健康状况正常者有1344人,占总体的68.1%;心理健康有问题者462人,占总体的23.3%;心理问题较严重者170人,占总体的8.6%。

1414名小学生中心理健康状况正常者有1077人,占总体的76.2%;心理状态欠佳者有200人,占总体的14.1%;心理健康问题倾向严重者137人,占总体的9.7%。

初中生最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包括冲动倾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小学生最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包括过敏倾向、对人焦虑、恐怖倾向。

初中二年级心理健康状况最严重,一年级次之,初三最好。小学三、五年级是问题多发期。

办学水平较好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办学水平一般的初中学生和子弟学校,并达显著性差异。

17家基金会与青少年心理

健康发展相关

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亟需关注,但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社会组织并不多。“据基金会中心网统计,截至2017年8月底,全国共有6125家基金会,其中与心理相关的有709家,而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相关的则只有17家。”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蒋建荣表示。

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是其中之一,基金会聚焦6~16周岁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发起了心悦行动。

据张世杰介绍,项目已先后在河北滦平县、云南宁洱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贵州大方县有序开展,培训乡村小学心理健康老师1145名。

据滦平县教体局韩副局长介绍,按照5年的长期计划,心悦行动将提供500学时的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课程。目前,心悦悦读项目捐赠了312万元的图书;建立了心悦互动乐园两所(滦平三中一所,大屯中心校一所),用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同时还每年对师生进行奖励。

北京真容公益基金会则通过“关爱儿童成长体育课程”推动艾滋病患儿的心理成长。据该基金会秘书长杨晋介绍,2016年,北京真容公益基金会联合首都体育学院“希望九洲公益团队”共同为孩子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关爱儿童成长体育课程”,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不仅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同时促进孩子们的心智发展、提高其社会性,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更好地合作交流。

课程在汾红丝带学校实施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留守儿童很难,但艾滋病儿童的心理创伤工作更难做。摸索的过程中,很艰难也很有趣。”杨晋表示。

探索已经开始,那么社会组织今后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呢?

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深参与式培训导师吴群芳建议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整合资源。要发动身边的力量,公益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每个人做了一点点。二是人才培养。目前整个公益圈人才非常缺,很多知名社会组织都在做人才培养的计划。三是向企业学习。宏观战略也好,绩效评估也好,在不放弃的情怀、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尽一切可能向企业学习。

具体操作上,施建农建议:“社会组织开展工作的时候要有意识激励受助人发展自我的力量,避免使其产生依赖心理。”

“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的公益项目不仅仅需要社会组织有一份持之以恒、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更要有极为专业、安全、高效的科学理论支持,以及各合作方积极主动的配合。我们在此也呼吁更多社会力量能加入这项神圣的事业中,共同发力,协同合作,一起守护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蒋建荣强调。

■ 本报记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