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采访记 | 博爱家园项目如何帮助农牧民脱贫增收
2017-09-02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皮磊
编者按: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公益机构和公益项目,成为脱贫工作中不可缺失的力量。
但在帮助受助对象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如何增强其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多年项目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红十字会围绕自身核心业务,借鉴国际项目先进理念,开发出了以社区为平台,自主设计、自主实施、自主管理的综合性发展型项目——博爱家园项目。2012年,中国红十字会将博爱家园确立为核心项目,进行大力推广。
“十二五”期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共投入3.16亿元,其中专项生计资金1.31亿元。截止到2016年6月,项目已覆盖22个省份的802个社区,其中228个社区所在的110个县为国务院重点扶贫开发县,总受益人口大约80万人。8月27日至30日,记者跟随中国红十字会实地采访了青海玉树及西宁多个博爱家园项目点,了解项目的具体运行情况。
因地制宜设计项目模式
青海省玉树市代格村三社是村子里的一个纯农业社,全社共有90户412人。由于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60%,该社一直是村里的重点扶持对象。但由于人均拥有牲畜、耕地面积稀少,脱贫问题一直是困扰村民的一大难题。
2014年,在青海省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玉树州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正式启动。这一项目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玉树州红十字会以“一县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为项目宗旨,结合各个项目点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了不同的项目模式。
代格村三社位于玉树州东大门城乡结合部,拥有较为优越的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且当地自然资源环境优越、气候也比较舒适。依托这些优势条件,博爱家园项目扶持代格村三社村民经营起了度假村。
度假村的成立先后解决了当地10名低保户的长期就业问题。仅2016年,度假村一年的纯利润就达到20万元,10名低收入村民年收入达到21600元。另外,度假村利用该村的气候优势,开展了花卉基地,解决了两名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年收入达到18000元,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
玉树市上拉秀乡乡长格扎讲述博爱家园项目实施情况
在玉树市上拉秀乡加桥村,博爱家园项目的资助使得当地的野血牦牛繁殖基地快速发展,同时也撬动了更多资金投入。玉树地区是全国野牦牛分布最多的地区,利用野牦牛来改良牦牛基因,培育出更优质的牦牛种群,也是当地实现精准扶贫的一大措施。同时,该村还进一步开发了饲料加工、牦牛肉乳制品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牧民收入来源。2016年,该村总体收入达到60万元,人均增收315元左右。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甘达村,由博爱家园支持组建的赛马队准备表演
博爱家园项目因地制宜的项目特色在甘达村更为明显。由于交通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草原面积广阔,项目除了资助当地的博爱超市,还支持当地牧民组建了赛马队、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团在草原表演,增加牧民收入。此外,当地的歌舞团还招收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家庭子女以及具有一定艺术天赋但家庭条件困难的孩子,这一点更加体现了项目的公益性。
提升群众综合发展能力
湟中县多巴镇合尔营村红十字会志愿者开展安全培训
据记者观察,从红十字会与当地群众的关系来看,博爱家园项目立足于社区(农村)的实际需求,尤其是最易受损群体的需要,通过成立村级红十字组织,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使项目与村民保持“零距离亲密接触”,缩短了“服务民生最后一公里”的距离。
2013年11月,青海省湟中县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筛选了湟中县多巴镇合尔营村、拦隆口镇千东村及上寺村、土门关乡加汝尔村等,作为综合性社区韧性与发展——博爱家园项目村。
项目总投资140万元,用于开展以“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以“防灾减灾、健康促进、生计发展、人道传播”为主要内容的人道公益活动。通过在社区(农村)层面建立红十字基层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普及防灾减灾、自救互救、逃生避险以及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项目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综合能力。
在湟中县多巴镇合尔营村,很多村民都积极申请加入红十字会的队伍,接受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培训,并针对村民及儿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该村志愿者王英感叹道,“红十字会在我们村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我们的工作微不足道,但是能够传递爱心、凝聚力量,提高村里群众韧性和发展的能力。我们这些志愿者也已成为传播红十字理念的主力军和执行项目的助手。”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宣传部部长姚立新指出,博爱家园项目是打造特色、服务群众,力争效益、融入社区创建的综合性品牌项目,也是推动红十字会核心业务和宣传红十字运动、红十字文化、红十字精神的重要阵地。
实现系统化运作管理
由博爱家园项目资助的玉树市多德酸奶合作社,每天销售情况十分火爆
目前,博爱家园项目已经在青海省6州2市24个县(市、区)82个村(社区)开展,项目总投资额3247.05万元。由青海省红十字会实施的博爱家园项目共分总会、联合会、玉树博爱家园和省红会自主四种类型。其中,总会投资430万元在12个项目社区实施;联合会投资267.05万元在7个项目社区实施;玉树投资2300万元在46个项目社区实施;省红会自主实施投资250万元,在17个项目社区实施博爱家园项目。
2016年6月,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海京在“中国红十字会助力扶贫攻坚博爱家园现场会”上曾提出,博爱家园有效整合了多方资源,虽然项目资金有限,但项目理念及内容能够吸纳多方的民生性、公益性资源,实现了以有限资金撬动和整合多方资源的效果。
借鉴成熟的扶贫经验,博爱家园项目采取小额资助的方式,对那些既有致富愿望、又有致富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帮扶,通过收回本金和受助户量力捐献回馈资金的方式,实现生计项目“滚雪球”式地发展,保证了生计扶助的可持续性和红十字会的影响力存续。同时,该项目以社区为平台,将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等知识传递给社区百姓,并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困难群众直接受益。
据了解,在项目规范方面,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组织修订了博爱家园项目手册,为项目申报、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性规范;各项目省份依据项目手册组织了对本省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训练中心牵头统一了项目资料管理分类及目录,为项目痕迹管理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方法。这些文本、培训和方法对项目实施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以湖南为例,其不仅将总会资助资金和省市县三级配套资金统一纳入本省财政管理科目,进行统一管理、定期拨付,而且对项目采购、痕迹管理和宣传工具进行统一设计和规范。
另外,在项目的组织领导方面,红十字会建立了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总会依托训练中心协调各省进行项目的管理和实施,建立了总会项目办指导、训练中心具体落实的分工协作机制。而各项目省份则构建了省、市、县三级项目工作小组,明确了各级项目责任人。
不过,中国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也指出,博爱家园项目中的生计部分因为涉及市场、产业、农村经济等比较专业的知识,对很多基层红会的执行能力要求确实较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何将博爱家园生计扶持工作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有机结合,如何因地制宜创新生计项目执行模式,如何通过完善生计项目操作流程保障受益户生计能力可持续发展等,都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