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中华彩票 人人公益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 > 公益资讯 > 为“520”增添新含义 投资人王功权启动全纳教育公益基金会
为“520”增添新含义 投资人王功权启动全纳教育公益基金会

2017-05-24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高文兴


 众嘉宾启动我国第一个专注全纳教育领域的公益基金会

2017年5月20日,北京培奇全纳教育公益基金会在北京正式召开基金会启动大会,这是中国第一家专注全纳教育领域的公益基金会,其由著名投资人王功权和在全纳教育领域践行十多年的战伟联合发起。

发布会上,两位发起人公布了基金会的主要使命,是致力于倡导、推广全纳教育理念,资助全纳教学方法在国内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的研究、推广、实践和交流。同时,基金会还将资助全纳教育师资培训,建立幼儿园、小学的全纳教学实验基地。王功权指出,基金会将探索可持续的模式,让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起到催化和孵化的作用,通过资助、培训、带动多方合作,来使全纳教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同时,基金会还呼吁发起“5·20世界全纳日”,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领域。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大会通过《萨拉曼卡宣言》,提出五大原则,即:每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接纳所有学生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学校应该提供一种有效教育,反对排斥和歧视学生。“全纳教育”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别于1990年、1994年和2008年举办的三次大会中逐步完善、成型。

在此次启动大会上,联合发起人战伟进一步解释说,全纳教育不是给出一个不变的教学标准,一个不变的教学形式,要与时俱进,但中心理念不变,那就是每个人的生命应得到平等对待,然而个体的学习需求因秉性不同会有差异,这些差异性应该得到尊重和满足。因此,政府和全社会都应该本着尊重、接纳、平等的原则,致力于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适合的教育。“两千年前孔子曾经提出过因材施教,提倡平等的、面向所有人的,同时又是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是很了不起的。这种观念和我们今天提倡的‘全纳教育’理念其实是相通的。不同的是,‘全纳教育’提供了适合现代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包括教学方法、教具、教材等,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为我们现代人定制的一种‘因材施教’。”

但目前,国内教育领域资源的主要提供者是政府或者依靠社会资助——后者无法解决全纳教育经费总体上的不足的问题;前者(政府)尽管在传统教育的普及和完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果有目共睹,但对全纳教育的相应的推动相对比较缓慢。

基金会联合发起人王功权介绍,北京培奇全纳教育公益基金会成立后将进行全新的探索,希望可以发挥“催化剂”、“孵化器”的功能,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有效发挥:“个性化的、适合的教育会被社会更加喜欢和接受。我们就是要让教育领域的相关机构认识到,有这样的事,有这样的教育形式和模式,有巨大的社会正向意义。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师资培训、组织学习和参观等方式,带动多方合作;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推广和扩大全纳幼儿园、全纳小学的教学实验基地,甚至争取让全纳教学理念和师资培训进入更多的大学校园。”

据介绍,北京培奇全纳教育公益基金会的首期募款目标是一千万人民币。主办方在发布会现场特意安排了捐赠仪式,公布首笔赠款包括王功权捐赠的330万人民币及其他几位重量级嘉宾的捐款。

除了宣布成立北京培奇全纳教育公益基金会之外,发布会还正式发出倡议,呼吁建立“5·20全纳日”,以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助力“全纳教育”的概念更快地深入人心,造福人类。同时,北京培奇全纳教育公益基金会还将努力向中国立法部门进一步建议,完善原有的法律,更新新的立法,使得全纳教育在法律层面拥有相应的支持。

基金会机构虽小,但使命重大,王功权说:“我们在扮演‘先行者’的角色,更要发挥星星之火可燎原的作用。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具有社会公益属性的全纳教育基地将在全国各地都出现,逐渐形成百花盛开的局面,也希望‘5·20全纳日’可以成为教育领域乃至人类文化的标杆纪念日。”(高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