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1 来源 :公益时报 作者 : 王勇
9月17日,听道讲坛公益专场——“预见一个更好的未来”,在北京繁星戏剧村举办。美国驻华大使夫人Melodee Hanes、大爱清尘发起人王克勤、免费午餐和心唤醒项目发起人邓飞、阿拉善SEE基金会秘书长张立、壹基金秘书长李劲皆到场论道,从多维度为公众普及公益知识,对《慈善法》颁布实施后的公益新实践做出自己的解读。
王克勤:尘肺病应受到更多关注
“尘肺病在中国应获得比艾滋病更高的关注度,因为尘肺病农民经历的痛苦不比艾滋病患者少多少,而得到的保障却远比艾滋病人少得多。”大爱清尘发起人王克勤如此说道。在他眼中,尘肺病农民这一弱势群体,本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我认为尘肺病农民是本世纪最严峻的中国问题,理由有四,第一,数量极其大;第二,处境极悲惨;第三,维权极艰难;第四,救助极其尴尬。”王克勤强调。
为此,王克勤一直奔走在公益一线上。他发起创立了大爱清尘,访问无数尘肺病农民家庭,研究无数尘肺病救治的实例;筹集善款,从救命、助学、助困、救心、康复、创业、治养等多个方面帮助了5万多尘肺病农民;进行尘肺病的预防宣传;推动相关政策的改善。
“我们动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议案和提案。由于持续的努力,今年元月份国家正式出台了关于尘肺病农民的公共政策,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各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尘肺病、农民工这两个关键词。”王克勤表示。
王克勤还为观众展示了很多尘肺病人患病时的照片,以及从死者身上解剖下来的尘肺照片。这些照片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它提醒着观众们,尘肺病不是小问题,社会不能熟视无睹。
张立:只有环保主义者是不够的
阿拉善SEE基金会秘书长张立,原本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毕生追求,且一直致力于野生动物保护及相关法律的促进和推动,但在听道讲坛,他坦言说,十年前的一次“田野”让他意识到,想要真正去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只做学术还不够,还得参与到实地实践中去。
“如何保护这些濒危物种,同时兼顾到老百姓的生存,这可能就是摆在我们保护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张立强调。
所以他加入了阿拉善,开始了自己的行动。张立先后参与了“一亿颗梭梭”,以及沙漠小米的项目。阿拉善团队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成功种植出了节水小米,帮助当地的农民获得了更高的收入,同时将小米的收益用到更多区域的沙漠化防治之中。环保最终做成了可循环、可持续的公益项目。
张立表示:“”我发现只有环保主义者做的事情是不够的,只有科研工作者做的研究的事情也是不够的。当地的老百姓需要经济的发展,需要收入的提高,政府需要保护濒危物种,只有当大家都要参与进来之后,这时候生物保护的项目才有可能成功。”
Melodee Hanes:聚焦受家暴的妇女儿童
美国驻华大使夫人Melodee Hanes分享了她自己的故事。在投身公益之前,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律师。在几十年的从业经历中,有一个案件对她影响颇深。有一位5个月大的小女孩Hanna,受到自己父亲的虐待,身上布满伤痕,而这个案件无人敢接。当年的Melodee想到自己的女儿恰好也是5个月大,对Hanna起了怜悯之心,便接下了此案,为小女孩呐喊,最终胜诉。
这个案件促使Melodee将目光聚焦到那些深受家庭暴力困扰的妇女儿童身上,也由此开启了她的公益之旅。在听道讲坛的演讲中,Melodee还介绍了美国在社区志愿服务、公益事业上的一些最新数据。
Melodee Hanes表示:“非营利组织和慈善机构一直是美国生活的一部分,过去30年它们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原因在于:首先,二战后我们有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和一个新的中产阶级,他们享有相当舒适的生活,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其次,美国国会颁布了税法,给了美国人一个真正的激励,捐款可以减少个人和家庭需要向政府支付的税,这是巨大的动力。”
邓飞:推动AED设备的普及
在中国,每年有55万人死于心脏骤停。55万人,相当于每分钟都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心脏骤停。在没有经历自己的妹夫金波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离世之前,邓飞大概也没有想过要发起“心唤醒”这个公益项目。
但是在6月29日金波离世之后,心脏骤停紧急施救这件事情就开始在邓飞的脑子里萦绕不去。他跑了好几个国家,做了上百份调查,发现在美国、台湾等地,心脏骤停的急救设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早已普及,虽不至于随处可见,但是足够于随时发起这样的施救。
而在国内,在他的妹夫金波倒下的呼家楼地铁站,却压根没有这样的设备。邓飞希望,能够利用公益组织、企业、社会力量的三者结合,去推动国家AED设备的普及,让每一个在公共场所因心脏问题倒下的人都能拥有更大的生存几率,让改变发生。
李劲:如何炼成现代公益组织
李劲从企业发展角度分析了作为一家现代公益组织,应当如何摆脱传统慈善的影子,以大爱之心而非赢利之心去经营自己。
“实际上公益组织有它自己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它是一个自我驱动的组织,它的激情来自于内部。公益组织会基于使命感,基于改造社会的冲动,不断去探索新的边界。第二个现代公益组织是高度专业化的组织,需要专业的人员参与和介入,要像企业一样用制度来约束人,用制度来激励人,用制度来防范风险。”李劲表示。
在李劲看来,现代公益组织还是一个公共组织,应该像上市公司那样的,向公众汇报拿了钱做了什么事情,取得了什么成果;现代公益组织还是有创新能力的组织,应该总是在想如何去做更新的事情如何更有效地达成他的目标和使命。
李劲指出,现代公益组织需要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与规则,有条理地经营自己,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他人。
演讲之外,主办方还设立了两场圆桌论道环节,良友基金会常务理事徐秋丽、第一反应创始人陆乐、轻松筹联合创始人于亮等,参与讨论了公益与社会、公益与政府、公益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
■ 本报记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