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感谢微博主持人,今天我们请了四位嘉宾探讨了企业CSR的社会责任,两位是来自于国内成功的媒体《新京报》、《南方周末》,两位来自于跨国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很多的探讨,英特尔也是从企业自己的做法谈到水土不服,希望探索出一条惠及社会力量创新的公益方法。麦当劳管理员工数量是很多的,每天面对的消费者又很多,麦当劳作为企业的CSR非常具体甚至非常微小,面对消费者怎么对消费者有责任。今天分享各位对于企业CSR的认识,相信对在座各位有很大的启发,再次掌声感谢他们。今天的分论坛到此结束。
2013-2-28 18:13:04
栾江红:水土不服在公益方面水土不服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实际上当时我们捐款也是有一个争论,是不是赶紧发稿或者赶紧通知或者要不要现场在中央电视台举牌,我们当时是否认了,我们做的这个事情在那种紧急情况下尤其是我们在灾区还有我们的员工还有我们的商店,当时员工自发把所存的食物给当地社区。那种情况下以实施为主,很多企业自己宪法研告诉我捐了多少,就像谁爱国谁不爱国一样。后来我们确实遭遇了水土不服,我们吃亏,因为很多网上的人开始骂我们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后来我们反思,在你确确实实做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宣传还是必要的。
2013-2-28 18:12:52
- 杨钟仁:英特尔比较幸运,一开始企业进入中国的时候经过一段适应过程,在过去十年我们把企业放到整个社会里面,通过技术创新,我们的成功之道通过技术创新把合作伙伴ITC合作伙伴的生态链状态,过去五六年推动怎么样跟我们的合作伙伴利用我们的技术来推动在中国的社会创新。在这方面比较幸运,经过一段时间。
2013-2-28 18:12:36
闫冰:跨国企业在本土化的时候,有没有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怎么克服?
2013-2-28 18:11:47
任峰:我赞同《新京报》这位老总的意见,这是两回事,不合规的行为要去批判要去督促它改进。它如果切实拿出真金白银去资助了该资助的人,这种行为应该得到尊重和认可,这是两个层面的事。只是后一个行为的同时,我们作为媒体也要去做监督,我一样要去看你这个款项是不是到位,所谓用这种行动公关道德上被批判的分水岭在于后端执行是不是真实的按照合规的方式来做。
2013-2-28 18:11:26
何龙盛:这个还是回到我刚才再一次谈到的第一个问题,公益跟责任,责任是责任,公益是公益,还是公益和责任结合的问题。
2013-2-28 18:11:13
闫冰:有些企业将公益事件当做危机公关的手段,对于这个问题各位嘉宾怎么看?
2013-2-28 18:11:00
何龙盛:刚才你谈到的这种情况首先媒体本身被悟道,这个是炒作,对它本身看法的问题。
2013-2-28 18:10:47
张忠:也有其它的情况,刚才任峰提到有些情况下有些企业家做一件善事之后不顾被捐助者的感受,甚至出现了被捐助者自尊伤害,他希望用这样的形式,他自己本身也没有意识到希望把这样的图片这样的新闻拿到新闻媒体希望积极报道,如果媒体不加思索不加考虑报道出来,对自己的媒体品牌也是一个伤害。
2013-2-28 18:10:36
何龙盛:这个很正常,大家刚才说的企业急功近利,这个急功近利当然不好,企业做公益性事情的时候,他希望是宣传,我个人来讲首先会认同。他是一个公益性的事情,只要对公共事情有利把品牌营销结合在一起,这个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企业找到媒体的时候,希望借助媒体的影响力,这方面存在很好的结合点,这样做会不会损害它的公共利益,如果不能损害的话就可以做。另外考虑自己报纸的公信力,报纸的根本就是公信力影响力,如果做这件事情的同时伤害到损害到自己的品牌形象跟利益的话,我想只有走投无路的媒体才做这样的事情。《新京报》基本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在报道三聚氰氨的时候,为了让报道能够独立公正发表出来,需要承受放弃一千万的广告额,不可能在这里面存在自己的策略也是你自己对自己底线的坚持。那样极端的情况很少出现。
2013-2-28 18:10:24
张忠:非常高兴听到麦当劳有这么成熟理性冷静的做法,确实公益不能急功近利。何总说到有很多的企业急功近利的做法,每捐赠一点就恨不得马上新闻媒体大量报道。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013-2-28 18:10:10
栾江红:我两个头衔,一个是在公司品牌战略中起到我的作用,第二个头衔我们公司全球有麦当劳叔叔慈善之家基金,我们在中国有设立这个基金,我第二个头衔是基金会的主席。当两个头衔的时候我完全是不会扯到一起,公益不能急功近利,我们从来不会把做一点点事发一个新闻稿,相信在座的媒体没有看我们多发几个关于公益的新闻稿。但是我有一点要说明的,我的宣传品牌知识帮助了我这个慈善基金能更好的带动大众做草根文化草根慈善,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做麦当劳慈善基金的时候,我说过我们每年有一个募款,实际募款占全年基金的一半费用。在这个募款中有时候我会请一些名人来,他们第一个反应是我给你们麦当劳做广告不行,他们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慈善基金,但是我并不怪他们,因为我们宣传不够,我们这个机构在社会中还是一个小BABY,没有成就让人认为你做的是不是善事,是不是你的广告,是不是急功近利的行为。如果公司在这背后有一个更好的宣传作用可以用更好的受益者,基金整个饼大了就会分配给很多需要的人。只有一个公司有一个底线要做好人,要做好的公司,这样才能运作好你的公司自己的公益。我们最初的出发点在内部,让内部的员工清楚知道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在以前我们没有很好跟内部员工,当CSR和公司分开的时候,CSR做CSR该做的事,公司做公司的,那时候受过一个苦,在汶川地震的时候网上说麦当劳、肯德基是铁公鸡一毛不拔一点没给钱,麦当劳当时捐出来三千万人民币,通过麦基金捐的,我们当时没有做宣传,让大家误解。这时候我们员工是很伤心的,因为我们有十万名员工,我们员工觉得这个企业怎么这样。我们麦基金每次筹款人工积极加入进去,比如我们的年会设一些义卖台,虽然每次筹款款数不如慈善晚宴多,甚至只是百分之几,但是员工通过这样的行为他们自己能够真正融入他们做的善事,他们也自己感觉很骄傲,我的企业真正为周围的社区所做一些贡献。
2013-2-28 18:09:55
张忠:刚才杨先生谈到突破一个个体企业的局限,希望通过一个创新的机制能够汇集社会力量共同来做公益。他刚才讲到芯世界这个新也是芯片的芯,也是跟企业核心的技术相关联的核心的品牌技术相关联。
2013-2-28 18:09:31
- 张忠:你的角色是身跨两个部门,一个是品牌总监一个是CSR负责人,刚才王凯讲到很多企业捐了一笔钱需要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或者说传播,任峰也说拉一个横幅或者怎么样,很多企业做公益的时候往往跟品牌跟传播或者说当成一个营销行为,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新京报》何总这一块,当企业有一些公益的新闻带有传播性质的新闻你会怎么办?
杨钟仁:其实CSR从定义来说就是三位一体,企业的使命很多大企业每个企业都有社会属性,对于英特尔来讲我们的全球使命是怎么样通过科技让人生活得更好,世界变得更美好。如果你从这个角度定义你的CSR的话,你会有不同的做事方式。在过去27年、28年ITC技术通过电脑、互联网帮助中国全世界经济建设发展,未来十年二十年不仅仅有经济基础建设的发展,还有社会基础建设的发展,包括教育包括环保包括医疗包括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社会创新。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就会有不同的策略,所以在四年以前就是我们中国的团队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当时我们决定在社会领域做到三件事情。第一,英特尔全球在中国的教育介入很多的投入和培训,在中国教育领域我们要加速教育的改革。第二,30年以前汶川地震以后我们做了很多的研究,包括全球中国,我们觉得长远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话,要建立非常蓬勃的社会生态链,是一个生态链的概念。第三,怎么样利用科技帮助中国的节能减排,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时中国还在谈2020年计划的同时我们做了一个研判,跟经济学家还有环保学家综合发现,如果ITC技术更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的话,可以为中国节能减排的45%的目标里面可以贡献16%左右。今天很多的话题是公益,当时我们在汶川地震帮助当时的重灾区建立两百个电教室,两年之后我们有没有根本解决中国的公益问题?在欧美尤其在欧洲公益组织GDP的含量不到15%的目标,十年二十年之后中国有可能持续包容性更智慧增长的话,除非达到这样一个目标,不然的话社会公益组织是一个黏合剂,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加速这个进程发展的话,缺少什么?资金、人才、管理、技术需要创新,需要怎么样建立你的机制,在社会领域里面有一个无形之手。当时民政跟扶贫一起策划了,不要把公益的生态链建立起来,这个公益生态链建立起来在ITC产业在国内国外做得非常成熟,首先挖掘未来公益界的影响人是谁,这些人有能力有领导力,有想法的这些组织者在什么地方,把他们挖掘出来。在公众媒体聚光灯下,通过各方资源做大,通过这样一个途径,芯世界创新计划做了三年,我们在4月底5月初同样像上海一样做一个社会创新智慧,光靠英特尔还有扶贫、南都还有政府还不够,这个平台需要开放,需要同样的企业家进来,我们正在做一个NGO把芯世界变成一个独立的机构独立的研究,共同推动,甚至考虑一个更中立的名字。
每个创新的企业很大的资源都是放在RD上面,应而是一个五百亿美金的公司,20%放在RD上面,很多创新都是。公益的需求可以占GDP10%,在中国我们多少放在RD上面的,多少人在想,我们在做。这个RD怎么形成?不是在办公室在实验室,而是在社会的实验室,中国需要的是社会创新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不是在学校里面不是在公司办公室里面而是社会每个方面。芯世界公益创新计划是搭建一个线尚县下社会创新实验室,把所有公益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从而产生共同的影响,把全球顶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聚焦在中国,共同探讨未来发展之道,这才是关键。这次社会创新周把国内外丁健的专家学者带入中国,共同探讨怎么样形成创新。还有很多做VC投资的,把这些全球最热的话题在公益领域里面这些话题这些经验聚焦到中国企业中国的基金会中国的NGO共同探讨怎么样碰出更好的火花共同探索发展之路,这是现在的思路,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共同推动我们共同的舞台,为中国的美丽中国做出我们的贡献,只有美丽中国才有美丽的世界。
2013-2-28 18:09:13
栾江红:我们做企业公益必须要跟企业自身的战略相结合,因为我们总是在想,你做公益不是杀鸡取卵,不是今天做完明天赚不了钱,这不是一个很公益的企业,因为明年你就不能维持这个项目。第二点,你选择你的方向跟企业的产品或者跟企业的业务相关的好处是企业的知识是丰富的,企业的资源是丰富的,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源来带动这块公益能做到最大,麦当劳没有什么太高端的像英特尔一样,但是我们是接触人的,每天在店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我们把这个公益作为草根慈善,我们在店里的每个捐款箱上面是有信息的“小零钱成就大爱心”,通过这个小窗口带动普通的市民一起跟我们做公益。第二,我们也通过世界五百强这样大的企业也带动行业或者其它企业来一起做,这是企业应该做的。企业再做也做不大,但是你有影响力,你可以通过你的影响力来带动。我们有几百个供应商,从包装纸从芝麻从油从粮等等,通过我们的典范带动我们的供应商一起来做慈善之路,这也是很重要的。还有你所立的项目必须透明非常简单,让你的捐款人清楚你在做什么,不是今天撒这点钱跑这儿,明天撒另外一点钱跑那儿,确实项目很多。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信息,因为我们是半公募,我们的捐款箱也是公募的形式,消费者不知情或者不知道你做什么对消费者是误导欺骗,我们这个项目非常清晰的定位,非常透明给所捐赠的每一个捐赠人一个很好的信息,告诉他们钱到底用在哪里,怎么来支配的。
2013-2-28 18:08:41
张忠:从今天的论坛来看,前两个论坛都有基金人士参与,窦窦是腾讯做公益基金的,今天这个论坛有两位是企业的,企业做公益跟一般的公益NGO组织部太一样,企业一般做公益放到战略层面理解,把它当做跟经营跟属性相关的,要考虑到上游资金的来源,要考虑到如何做公益定位,如何做跟自己的产品品牌资源能够紧密结合的事业。同时还讲到如何做公益创新,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听听杨总还有栾总的想法,企业如何执行CSR的战略和创新。
2013-2-28 17:58:47
任峰:感谢主办方邀请我们来参加这个活动,我自己非常主动请缨参与这个环节的讨论,跟我自己的背景有关系,我原来先是做记者也报道关于公益方面的事情,我在西门子做过七年的品牌广告,有专门做公益性品牌的广告,现在做《南方周末》经营这块的拓展,换了不同的角度来去看企业社会责任这个话题。结合我过去这些年从业的思考,我想跟各位领导前辈来共同探讨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底线的问题。底线问题在中国的语境下面是特别有特色的话题,企业社会责任中国之道的问题,我马上想到一个比较好玩的隐喻。我自己觉得在底线问题上不能够有中国特色,底线这个问题必须是鲜明的是坚持的。刚才二位都是在国际上面享有盛誉的品牌,他们在各自的几十年的品牌经营运营当中有非常鲜明的底线,正是这个底线使得他们基业常青。作为媒体我们有自己的底线,比如我们坚持采编的独立性,采编和经营是完全隔绝的,有鲜明的防火墙。我们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调研这块完全是第三方的调研,不受任何经营相关的影响性,这些是我们最基本的底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这个社会大家都有非常鲜明的底线,一般在合作的时候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合作的环境,才能导向建设性,如果说大家的底线彼此都不清晰的都是含糊的情况下面甚至是可以交易的情况下面,整个像是恶性循环。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以谁为本的问题。大家熟悉冯小刚拍《非诚勿扰》在网上尤其第二部出来一片骂声,重点骂这个片子完全就是一个广告片,各种植入,另外一个片子备受追捧,台湾的大众银行拍的广告片,一个母亲跨国她的女儿要生育她带着中国的那些草药过海关过不了被扣。另外一个故事讲一帮老骑友到了六七十岁七八十岁有一个挚友离开人世回过头看这些年的过往追寻自己的梦骑自行车环游台湾。为什么两个片子截然不同的反应?以谁为本,大家花钱买门票看电影,买的是好的内容,他已经付钱了,某种层面说来说如果你牺牲掉了你消费者核心的利益,没有以他为本的话,他自然会攻击你。而当一个品牌作为广告,这个广告传达的是理念,传达的不是产品,他传统的是社会共同的愿景或者共识,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追捧它,它不是把品牌凌驾于大家的共识之上的。这个跟企业做公益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同样思考这个问题。我经常在微博上面看到很多企业做了好事之后最不该做的事情就是拉一个横幅让受助者拍一张照片,这个是没有弄清楚以谁为本的问题,既没有弄清楚慈善行为不可逾越某些受助者尊严的底线这个层面,也没有理解他的行为对于看你们报道的人他的基本判断和感受力。在这个层面上面,可能是企业在做社会责任的时候要非常清晰去审视这个问题,不要过于把自己放在前台,不要过于想要通过这个去实现什么意义。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问题和前面的底线是相扣联的。
第三个话题模式的问题,刚才英特尔的杨先生谈到1.0、2.0、3.0,我自己原来有一个小的比喻,中国的公益尤其是很多企业公益,它的1.0样态特别像一个盆景,是被精雕细琢被隔离于环境,要花很多代价要有良好的氛围出来一个看上去很美的东西,它本身不具有持续的生命力。这是1.0样态。2.0样态现在在整个随着社交网络大家的认知信息渠道的扩散的情况下面,包括大家很多资源层面,政府方政策开始利好的情况下面,是不是应该往第二个方式往热带雨林的方式走。所谓热带雨林天然就是接地气的社会生态系统,它在生态系统下面必然涉及到相关资源按照生态链的模式去产生一个符合生存原则方式去发展。同时在热带雨林的情况下面是交互的,而且是多样化的需求。它的生态链里面每一个存在者都是当中一个有机体,都能够去承载当中的某一个职能。在这里面可能对于企业而言要去思考,可能盆景的模式是你完全可掌控的,你想让它长什么样长什么样,热带雨林的模式不可掌控要放权。本质而言,目前社会化媒体下面,品牌的控制权已经被绝对削弱了,与其想控制权步入放权,而在公益领域放权是最好的放权。可能在公益领域里面用热带雨林的思路去思考,然后去寻找你这个企业应该成为热带雨林里面什么样的物种,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充分发挥你企业的特质和你企业的价值观,你的产品属性,你的品牌特质相吻合,这样才是一个最佳处理的思考。
2013-2-28 17:55:27
张忠:新闻媒体是双刃剑,谁能载舟也能覆舟,何总强调从事公益方面霸道的时候要坚持理性和建设性的原则。《南方周末》是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媒体,我也注意到《南方周末》一直做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建立自己的评价中心,也请任总谈谈如何看待企业CSR之道。
2013-2-28 17:54:43
何龙盛:《新京报》本身是一个媒体,我们第一个责任就是对所做的每个报道负责,第二对你所做的一切负责理性、建设性,我们做一份美好的报纸,在公益层面上的诉求。具体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我作为一个媒体人的角度是这样理解的,中国其实古代一直以来有传统的毅力,提倡权益利益的看法,西方普遍来讲对于企业责任一个比较主流的看法就是企业的责任就是生存发展基业常青对投资人负责,取得回报,对员工负责,基本上都有它的合理性。做到这一些,按照经济学已经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率的高效,实现了社会公共权利的提升。通过创造税收创造就业等等,实际已经实现了社会责任。看来这样一种观念在现在有很大的变化,本身还是有一种独善其身的思维,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在并不见得合理或者公正的市场环境跟很难实现这种公平与合理的环境,这个一定会受到扭曲。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企业与企业的活动已经把整个社会紧密复杂的联系在一起,没有人可以再独善其身。在整个二月份里面北京的天气也是大家所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北京天气的环境下面没有人能够做到独善其身。在这个过程里面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有些知名企业因为雾霾天气没有停止施工,遭到非常大的公众争议。在根本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社会体系下,企业责任不可能做到一种理想化的独善其身,企业责任的内涵一定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承担的责任底线也会不断抬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今天的主题更多是谈公益,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作为非常普遍的社会组织,公益整个责任的规则,企业的责任一定不能抬高,企业的责任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对企业在公益方面可能需要更多的理性。我个人理解企业逐利是本性也有天然的合法性,更优秀的企业或者说整个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企业这个企业里面做慈善有它的必然性,但是是不是可以拔苗助长要打一个问号,尤其不能作为道德评价或者道德绑架。
第三点,去年《新京报》报道了一个新闻,其它报纸也报道了,但是篇幅很小。去年中国第一次做国企的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在我看来这是非常正确的非常重要的方向。国企和其它企业不一样,国企成立的初衷提供公共服务,从逻辑上来讲从技术层面来讲国企给投资人回报,我们都是投资人股东,在技术上能不能实现分红,能不能实现红利,技术上面运作很困难。国企运作当中享受更好的资源,整个全社会所有的利率如此之低,我们的整个GDP发展年8%,一方面整体经济的发展,占领很多资源的情况下,类似国企社会责任发布是非常好的推动,确实它的能力更大权力更大,整个组织本身逻辑性上来讲也是它应该提供的服务。一直以来在这方面国企比较低调,类似公益组织也好以及研究者也好,类似这样的报告发布去推动它更高调,从媒体角度来讲也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回到媒体本身,大家都在强调理性、建设性,《新京报》赞同这样的做法。在公益报道方面基于这样的价值观,理性报道、善意启蒙、行动。
2013-2-28 17:54:28
何龙盛:《新京报》本身是一个媒体,我们第一个责任就是对所做的每个报道负责,第二对你所做的一切负责理性、建设性,我们做一份美好的报纸,在公益层面上的诉求。具体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我作为一个媒体人的角度是这样理解的,中国其实古代一直以来有传统的毅力,提倡权益利益的看法,西方普遍来讲对于企业责任一个比较主流的看法就是企业的责任就是生存发展基业常青对投资人负责,取得回报,对员工负责,基本上都有它的合理性。做到这一些,按照经济学已经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率的高效,实现了社会公共权利的提升。通过创造税收创造就业等等,实际已经实现了社会责任。看来这样一种观念在现在有很大的变化,本身还是有一种独善其身的思维,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在并不见得合理或者公正的市场环境跟很难实现这种公平与合理的环境,这个一定会受到扭曲。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企业与企业的活动已经把整个社会紧密复杂的联系在一起,没有人可以再独善其身。在整个二月份里面北京的天气也是大家所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北京天气的环境下面没有人能够做到独善其身。在这个过程里面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有些知名企业因为雾霾天气没有停止施工,遭到非常大的公众争议。在根本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的社会体系下,企业责任不可能做到一种理想化的独善其身,企业责任的内涵一定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承担的责任底线也会不断抬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今天的主题更多是谈公益,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作为非常普遍的社会组织,公益整个责任的规则,企业的责任一定不能抬高,企业的责任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对企业在公益方面可能需要更多的理性。我个人理解企业逐利是本性也有天然的合法性,更优秀的企业或者说整个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企业这个企业里面做慈善有它的必然性,但是是不是可以拔苗助长要打一个问号,尤其不能作为道德评价或者道德绑架。
第三点,去年《新京报》报道了一个新闻,其它报纸也报道了,但是篇幅很小。去年中国第一次做国企的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在我看来这是非常正确的非常重要的方向。国企和其它企业不一样,国企成立的初衷提供公共服务,从逻辑上来讲从技术层面来讲国企给投资人回报,我们都是投资人股东,在技术上能不能实现分红,能不能实现红利,技术上面运作很困难。国企运作当中享受更好的资源,整个全社会所有的利率如此之低,我们的整个GDP发展年8%,一方面整体经济的发展,占领很多资源的情况下,类似国企社会责任发布是非常好的推动,确实它的能力更大权力更大,整个组织本身逻辑性上来讲也是它应该提供的服务。一直以来在这方面国企比较低调,类似公益组织也好以及研究者也好,类似这样的报告发布去推动它更高调,从媒体角度来讲也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回到媒体本身,大家都在强调理性、建设性,《新京报》赞同这样的做法。在公益报道方面基于这样的价值观,理性报道、善意启蒙、行动。
2013-2-28 17:54:07
张忠:一个企业家来说首先要是一个好人,如果不是一个好人可能也能赚钱,但是一定赚不了大钱或者一定不能够持续大钱。这是企业社会责任一个重要的说法,刚才栾江红讲到企业做社会责任也不是说很空泛的概念,其实很具体,具体到是一个卖食品的企业,首先要对消费者负责任,要提供安全有营养的食品,这方面也是我们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最基本的要求,要对你所有的消费者负责,对你的股东负责,对你的环境和社区有所贡献。另外两位嘉宾是媒体同行,我们作为媒体有两个职能,一方面本身媒体特殊的属性,另外方面也是一个企业,我们从《新京报》,《新京报》热心参与公益事业,我们请您谈一下《新京报》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实施有什么方法。
2013-2-28 17:43:39
栾江红:我今天听了会议各个演讲人的发言,我有一个感触,我想讲两点。第一,实际上对于现在我们讲的公益也好CSR也好,实际应该是一个大的概念,不止是你企业每年拨出一笔钱来做善事,或者给一张支票给公益组织,而是如何将整个CSR思维加入到企业的经营战略中,我是做企业的,我以企业的观念来说,比如在麦当劳,我们公司的品牌诉求就是一个齐心共好,最终落到一个好字。首先我要踏踏实实的做一个好企业,我的企业是出食品的,我出这个食品就要做一个好的食品,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所出的每一个汉堡人们吃的是放心的。第二,要对员工好,同时员工能会心的笑来对顾客好,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也是一个好字,也是作为负责任企业的说法。第三,对社区好。这个社区除了你做善事帮助你周围社区的人以外,还有你经营的时候是否破坏了你所生活的社区。比如很简单的例子,我做咖啡我不会再以破坏雨林来摄取咖啡豆的行为而筛去这么多的咖啡,我做雪鱼堡,只在阿拉斯加捕雪鱼,我所捕的鱼的尺寸有要求,这些所有都是一个公益企业或者CSR企业应该做的,CSR职能的部门是不跟企业战略合作只能分开的,每三年五年的规划所有职能融入公司战略规划之中。做公益不能急功近利,我们企业有一个特点,我们有一个自己的慈善基金,名字叫麦当劳叔叔慈善之家基金,我一方面在企业做品牌战略,第二方面还担任我们麦当劳叔叔慈善专家基金会的主席,这个基金会除了叔叔是一个靠山,我本人50%的时间都是在这个基金上运作,这也是我们企业的一个付出,因为是企业出钱来请我做。第二,我们通过公共在店里小的捐款箱,这个捐款箱别看消费者一分一分来放进去,每年也是几百万的收入,因为我们有一千六百家店,而且捐款箱也是企业出钱来做的。同时每年有一个慈善晚会,这个慈善晚会也是全球一些募捐人,但是主要的募捐都是企业的高层以及我们的供应商高层自己来出钱做。作为主席的头衔有时候我想游说一些其它企业或者我EMBA的企业家朋友来为我们募捐,每次他们都讲我给你募捐我也没有上新闻也没有政府利益我凭什么要给你捐这笔钱,捐给省里,政府省长还得见见我。有很多现在存在于我们中国企业的很多想法,公益是很急功近利的,不出钱抹不了这点黑事,必须得出钱做。这个是未来在中国公益发展中应该走的路,我们听了很多故事,很多慈善家每年捐款修桥修路给村里捐钱最后又双轨或者因为偷税漏税或者假冒伪劣变成阶下囚,做公益不是风风光光一张支票或者来宣传的目的。而是踏踏实实一步步认真做一个好人,再散发出好人的信息影响其他的好人一起来做。
2013-2-28 17:43:21
杨钟仁:过去的实践中发展三部曲,CSR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第一个CSR1.0现在大家很多在谈的做好人好事要合规,但是发现影响重大,社会效益不会很大,经济效益不会很大,五六年前大家有一个共识,长远来说企业如果要把这个社会影响做大的话,它的CSR项目一定跟它的本身公司资源优势对称,这样就可以做好事的同时又壮大你的业务,反过头来来促进对社会的贡献。经过这几年英特尔在中国的尝试摸索发现,在中国还有一个机遇CSR3.0,就像每个企业做得非常好在不同的领域里面,但是大家都是各做各的事,比如有很多企业做环保做教育做扶贫,从根本上这种行为可不可以改变中国的教育或者贫困这是一个问题。不行的,除非你有一个很大的资源的协调,共同来推进甚至有政策的支持。当时我们提出如果我们要认真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怎么把全球各方面的资源包括本地的资源政府共同来整合起来共同来对这种不同的议题解决,从而使得有变革性的影响。这才是CRS3.0的影响。
2013-2-28 17:43:05
张忠:这个环节我们讨论的是企业的CSR,刚才杨总讲到企业CSR的一部分内容,企业CSR从概念上讲是企业在发展的时候要关注到本身的社会责任,从另外一个观点来看做慈善做影响力获得回报。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以积极改善社会为最终目标,企业创富也是这样一个目标的一部分,我们讲把企业CSR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在座各位都是CSR直接的操作人,麦当劳是一个知名的企业,英特尔是企业,《新京报》、《南方周末》是媒体,媒体从它的属性来讲也是企业,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如何去执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先请杨总来讲。
2013-2-28 17:42:53
主持人:接下来正式进入分论坛的第三场企业CSR的中国之道,有请本场分论坛主持人远见传播总裁、东方企业家杂志社执行出版人张忠,讨论嘉宾,《新京报》副总编辑何龙盛,《南方周末》华北区总经理任峰,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及公共关系副总裁栾江红,英特尔中国首席企业社会责任官杨钟仁。
2013-2-28 17:42:37
- 杨钟仁:各位同行、各位前辈大家好,听了前几个小时大家的热烈演讲非常感动,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个企业从企业的角度来审视怎么样把公益做得更好。改革开放30多年企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政策的因素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过去几年我们在思考,在社会主义领域怎么达到这样的目的,有没有一个无形之手,这个无形之手怎么形成的,还有汶川地震之后看到很多热心的个人志愿者或者很多机构很多基金会,但是大家的资源没有很好的整合,没有有效的用到应该用的地方去,而没有用一些先进的手段技术,在开放的市场里面有一个价格的信息,从而使得大家的资源整合起来提供产品服务,怎么满足社会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讲我们五年十年之后要彻底改观公益界社会领域诸多的问题,我们可能还要共同来规划一下未来公益之路是怎么样的走法,这个蓝图是什么样的,怎么样形成共识。同时改革开放30多年,火车头越走越远,社会发展的轨迹越来越滞后,如果看看历史欧洲、美国、澳洲、日本还有亚洲的一些地区,其实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不是新的,其实是经济发展遇到的同样问题。我跟澳洲的一些同仁聊过,他们说中国老龄化我们在五六十年都是一样,中国改革开放建立很多高新区,原来在澳洲有同样的情况。其实我们应该思考怎么样把很多国家在经济改革社会领域发展的共同来思考来描绘一个共同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关键的,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政策的支持,但是这个路径光靠热情是不行的,还要有理性和合作。大家发现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贫富差距、医疗、教育不公平,这些问题不光在中国有。由于经济危机,在全球都有类似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光靠公益组织能够解决的,有一点像盲人摸象的感觉,关键是要同样把国内外的顶尖专家、实践者、学者共同来探讨共同来发展中国的环境,就把事情做得更好。
大家都知道在公益领域里面最大的问题是资源、人才、技术、管理,怎么把这一块撬动起来,一定需要跨越式的发展。其实很大的一个需要做的,怎么样把企业的资源很好撬动起来向第三部门转移,怎么样产生一个更好的环境,让更多的人才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技术应用解决现在遇到的社会问题。现在的社会遇到的问题不能用二三十年前以前的手段解决,要不然社会发展轨迹永远不会跳跃式发展,永远会滞后,这个思想是具有革命性的。要打造这个成果需要跨界合作,需要创新,光讲口号是不行的,需要理性思考。现在公益界遇到的问题其实在十几二十年前IT产业的发展都是一样的,我在英特尔20多年,20年前英特尔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386芯片486芯片卖给谁,国内没有联想没有腾讯没有方正没有开发软件的厂商,怎么样把这个产业做活,怎么样把IT产业做大?到去年年底中国已经变成全球不仅仅是手机最大的消费市场,而是电脑最大的市场,对英特尔来说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我们在过去几年在思考,怎么样规划一个蓝图,把这个生产链条连接起来,这个生态链不像产业生态链,这是一个社会生态,大家可以共存,有机的发展。很重要一点,可能大家忽视,其实现在很多的资源技术要提供社会没有满足的需求,最快捷的还是要撬动企业的资源,怎么样提供教育的产品服务,怎么样提供医疗环保的产品技术服务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跟公益组织服务,怎么把企业CSR理念贯彻,CSR不仅仅是慈善,最终是社会的影响,把社会影响最大化,同时在产生社会影响的同时又有经济的回报,这才是企业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之道,才能有效的把最大的第二部门企业跨国企业也好国企央企中小企业撬动起来,这才是未来公益发展的无形之手或者有形之手。
谢谢大家!
2013-2-28 17:42:21
李玉宵:今天很难完成主办方交的八分钟演讲,我只想说一点随感,我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在座的都是专业人士都是从事公益事业在公益领域都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专业人士,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会议的主题是公益新闻年会,我是做新闻的,从我的从业经历和从业体会来看,新闻这个行当跟法律,新闻人跟律师和NGO的公益人士应该是距离非常近,所以你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媒体人转身就去做公益比如王凯还有克勤、邓飞等等包括何总。在腾讯网工作期间,刚才窦窦也说了一些腾讯公益基金会做公益事业的优势,腾讯网也一样,我们这几年也陆陆续续尤其是有了腾讯微博之后做了一系列的公益项目,我也在里面参与策划和推动。原来还觉得还可以,比如说我们曾经在2011年一年里面一口气居然做了五六个公益项目,面向高考落榜生的,有面向孤寡老人的,有面向留守儿童的,还包括后来决定长期做下去的新年新衣以及由腾讯公益基金会资助的活着栏目,这个活着栏目很多做公益的朋友都知道,只要一上活着栏目捐款额以小时或者以天来计就能够解决,一些比较著名的案例像割皮救女、山西太原念菌娃娃还有很多案例,编辑很自豪说李老师我们超过央视哪个栏目,原来觉得挺好,结果今天一来到这个会场听到邓老师的一番话非常有见地,原来我们是低水平的重复操作,确实不智慧,不专业。
我们做了新年新衣还有我刚才说的那些案例,瞄准的都是老人、儿童、妇女、西部、中部偏远省份偏远地区,不是我们不想专业,也不是我们不想做到规范,不是我们不想创新,而是现实需求就是这么超出我们的想象。我做新闻已经十多年了,如果算上之前在最基层做新闻的话时间更久,我原来十四五年前在各地农村跑的时候看到的景象觉得已经很穷很穷了,我曾经自我想象,15年下来或者十多年下来之后应该能够得到比较大幅度的改观。但是从我们做了这些公益项目,尤其是对一些弱势群体进行报道的时候才发现,仍然很穷,特别穷。穷到你无法想象,穷到你看到全国两会开幕的时候你心里是五味杂陈,真的是只能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吃穿。
我更加敬佩的,我在去年也参加过一次公益界的会议,我当时听到一些项目,我更加敬佩的是那种不为搏眼球,不为跻身公益界的名流而去从事公益事业的个人和一些项目。有些人做公益是为了上版面上媒体被媒体报道被曝光,媒体是受各种力量所控制的一个平台,当然还是公共的平台,媒体同时又很无力,比如说刚才接受央广采访的时候我说,我们报道了一个案例比如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其它什么罕见病,上百万的捐款得到筹集,他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他只是千万个那种病的患者的千万分之一。更多的人可能不会被关注,或者我们没有办法关注他们,这是我最头疼最痛苦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公益项目公益事业不被关注,媒体人意识不到,比如环保或者一些惠及全民的健康项目,媒体喜欢关注有戏剧性的有冲突的,媒体广播为了要收听率电视台要收视率,网站要流量,杂志报纸要发行量。我个人非常敬佩特别愿意关注像我刚才说的不被媒体待见的那些人那些项目。腾讯网腾讯微博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在座各位公益界老师的指点指导,能够继续在大家的指导下走下去。
谢谢大家!
2013-2-28 17:41:56
张梦颖:我们台上的嘉宾有两家历史悠久的基金会,也有新生的力量,也有王凯先生民间公益媒体双重身份,何总有即将要做一个公益项目,台上嘉宾通过总体讨论大家形成的共识是我们要有善于发现资源的慧眼,我们要研究资源的需求,另外要发掘自身的能力并且提升自己执行公益的能力,有好的项目才能拿到好的资源。谢谢大家,谢谢在场的各位嘉宾。本场论坛结束。
2013-2-28 17:40:41
闫冰:谢谢各位嘉宾的回答。
2013-2-28 17:33:33
何力:名人也分很多种,会有越来越多的公益机构根据他们的诉求发挥这一类名人的专业特长,也就是说他不仅仅是公众形象而且有相当的专业技能,而且我相信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不仅是资金的问题,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奉献出来的专业技能作为一个公益发展新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2013-2-28 17:33:18
- 闫冰:各位秘书长从自身谈了明星合作,如果想提升公众知晓率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
2013-2-28 17:33:04
秦国英:比如母亲邮包这个项目选的是萨日娜做明星代言,她演《中国地》一些母亲的形象,她本身又非常有爱心,每年给基金会捐款,起到非常好的正向作用。
2013-2-28 17:32:42
窦瑞刚:明星这个事就是双赢,弄好了是双赢,弄不好双输。它给品牌代言一样,一样和品牌项目的切合度很高,一说招商银行找郎朗,我知道有郎朗这个人,我们和很多名人合作过,比较好的情况你有你的产品你的项目去和明星的品牌定位达成一致。如果你的品牌形象和明星没办法实现共赢有可能互相都被抵消。
2013-2-28 17:32:15
杨文庄:我们基金会的明星很多,中国的明星很多,很多明星很愿意和各大基金会进行合作,这是一个现实。我们不太希望走明星推进品牌,到哪一年在颁金鸡奖或者金鹰奖有一些公益界的明星像公益界的卢德之先生,登登台提高知名度,我盼望那一天要来。
2013-2-28 17:31:49
秦国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也一样,其实我们需要更多的王凯支持我们,我们在整个公益运作当中其实在整合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名人效应。这也是一种双赢的或作模式,明星他的公众关注度非常高,如果他又有做公益的需求,作为公益组织何乐而不为,我们觉得利用明星效应来整合资源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2013-2-28 17:31:32
闫冰:有很多基金会也会有请明星偶像来做代言,这样是不是也是整合了资源吸引公众的眼球?
2013-2-28 17:31:19
王凯:这肯定是,但是所谓的名人效应我一直认为在这个品牌在初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品牌的维护还有公益品牌持续的发展还是靠你的机制,不管透明的机制还是产品塑造的机制以及完成产品服务的机制等等各个方面,包括你团队的执行能力等等,这些综合素质才会造就一个公益品牌是否持久。当评论一个人的一张脸你说是名人也不是众所瞩目的偶像,每一个企业在和你合作的时候实际上各种各样的诉求是不一样的,不是王凯一张脸值这些钱,我相信不是的,值的是你提供的服务和整个团队的一片做公益赤诚的心。当这些东西让大家看到的时候,本身这个公益品牌已经大大盖过所谓一个名人的知名度应该达到的效应。
2013-2-28 17:31:05
闫冰:下面进入微博互动环节,王凯做的爱心衣橱品牌打得很响,公众知晓率很高,名人效应在公益活动当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您自己本身是不是也是一个资源?
2013-2-28 17:30:50
王凯:我们这一轮谈的是资源整合,几年前资源整合是一个新概念,现在资源整合这个词是一个泛概念,你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资源整合,尤其是在公益组织再资源整合的时候我个人认为时机是特别重要的,也就是参与整合或者参与整合这个事在一个什么样的时间点,是不是瞬间会被引爆,这个在新媒体上特别重要。我们可以回顾从郭美美事件一直到现在所有针对公益机构的恶性事件、负面新闻,其实都是长期积累的错误在一个事件当中引爆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然后出现的。为什么不找到这个系铃人,这个系铃人是新闻事件,与其我们一点点做好,这是应该的,但是有时候应该用巧劲,这个桥进本身不是功利的,而是抓住应该发挥公益组织素质和作用的事情。爱心衣橱每年做的最大活动是慈善晚会,其实这个慈善晚会的资源整合是非常累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资源整合,每年必须做这件事,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捐款数量相当于我的全年捐款数量的一半。2012年的募款算作2013年的到帐额,2012年到帐的募款额一千万左右,上一年慈善晚会的募款是580万,等于占了总募款额的一半。这件事情对于我们非常重要,我费尽心力一定把这件事做好。第二年找到一千万,预计明年大概在一千五百万的到帐募款额。这个就比较累,什么事不累?刚才我们看到7.21大雨,我当时作为一个旁观者非常难受,尤其看到有人居然在这样一个大水的城市丧失生命的时候,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坐不住会想我做点什么。在大水的两天之后我突然得到一个消息,灾区的这些群体最缺的不是食品而是衣服,泥石流过来之后很多人缺的不是吃的而是衣服,受灾的是房山、河北怀来,我手里没有衣服,我做的衣服是给孩子做的功能性服装,而且都在固定的山区我们捐赠的旁边的仓库,怎么办?当时给凡客诚品的陈年打电话,现在能动的库存衣服有多少?四万件。你捐了吧。为什么?7.21怎么回事,很多农民工外地人没有户口的时候他们领不到这些救援物资等等,跟他说了这样的情况,他说没有问题我们义不容辞捐了。他捐这么多东西怎么运到山区?于是发了一个召集贴,山区里面泥石流非常严重,我们召集越野车主,再进行一些宣传,这个车里面最多不能超过两个人,我们不是灾区一日游,真是要做好事,腾出这个车里的空位要装救援物资。结果迅速通过新闻事件导致一种资源整合的效果是什么?到第二天在丰台体育中心9点钟,在8:30的时候很多车已经扩是云集了,而且没有一辆车是空着车来的。我本来告诉大家有四万件衣物,大家没有一辆空车来的,大家头一天在超市里面买了各种各样
的救援物资。很多不是越野车的车主来了之后我信任你们爱心衣橱,把东西卸到你们这儿,那天到场的越野车七十几辆,从十几万还有上百万的车,我原以为上午车发车就不错了,卸车再装车组织大家干这些活儿上午能发车就不错,结果非常惊人,一个小时装车完毕,每一辆司机从司机跳下来就是装箱,当天我还有奥运直播没法去,我送走最后一辆车出去的时候环顾整个丰台体育中心大的停车场,地面上没有一张纸屑,当时常常舒了一口气,日本人在当年亚运会能做到的,中国人做好事的时候也能做到,没有问题。爱心衣橱在网络上的美誉度提高了很大一步,不但做成了这件事情,受益的灾民有一万多人,关键大家看到这种效率,这种效率真是爱心衣橱的效率吗?未必,是每个好心人的效率。通过一个新闻事件抓住时机该提供服务的时候,你的美誉度的回收或者美誉度的建立其实是适当的。
2013-2-28 17:30:36
窦瑞刚:我在企业做公益比较早六年了,很多人对我的风格逐渐比较了解,我有时候说话比较直接,也比较超。关于资源整合这个词,我跟很多NGO说过,我们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怎么才能用空手套到白狼,这是我们要考虑的。对公益组织来讲第三次分配的钱来自哪里?第一部门政府,第二部门企业,还有一些社会个体。对于第三部门来讲先天性就是一穷二白没有资源,空手怎么能套到白狼?创新,社会创新或者叫社会企业家精神或者叫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的进行资源的重组,把垃圾变成资源,把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找到。对于公益组织来讲,正如刚才秦老说的,如果每个公益组织成了左手进钱右手出钱,这个公益组织没价值,组织化体现在这里,必须有提供产品服务实现了产品服务的价值所在,而不是左手进钱右手出钱,如何实现价值所在?实际如何重组社会资源,可能新媒体的出现个人认知盈余,修电脑这是专业做的事,可能现在利用申知非专业的业余时间都可以干,那就有大量的资源,其实认知盈余的出现,有待整合,利用社会化工具利用创新手段完成这些整合。这是我们要实现空手套白狼。第三,通过空手套白狼来的资源整合,最后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实际和第一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比较接近,弥补市场和政府缺位的公共产品服务。要实现这种资源整合,王凯刚才讲了很多。我有一个话,屁股决定脑袋,我们小学学过一个词,怎么能把两个屁股凑在一起,把分母凑在一起要通分,1/2怎么加成1/3,把分母变成6,这样1/2最终加1/3。资源整合你要知道你的用户需要,你的屁股在哪里,他的屁股在哪里,共同的分母是什么。我这么几年跟很多NGO合作,大家基本上说我要什么,我有这么一个需求,你的需求我满足不了,没办法合作。实际一定要找共同分母,找共同的两个屁股凑到一起的引子。
公益组织还有一个特点,实际上最重要的我们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第三方购买的,最终的受益人不出钱,如何让捐赠人愿意为受益人的产品提供这样的资源。我不是认同王凯的概念,如果公益组织从长远来讲不应该成为外包商,尤其是不应该成为企业或者政府的外包商,这是违反世界公益组织发展的趋势。需求是多元的,改革开放30年后我们在座的有多少人是为了钱的需要留在公益行业?不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捐赠人也好我们的志愿者也好他们的核心需求是什么,产品服务如何满足到各个层次不同的需求,对需求的分析比我们把自己简单转化为供应商更有价值和意义。供应商的事就交给市场第二部门解决了。
对于一个公益组织,腾讯基金会具有一个优势,这个优势是三位一体的。我是一个企业,我个人拿的是企业工资,我比在座很多公益专业人员幸福,拿着企业中层管理干部的钱做公益,腾讯公司董事会有一个授权,每年把利润的百分比捐给基金会。
2013-2-28 17:30:17
张梦颖:下面问一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先生,我们关注到腾讯的月捐计划突破一亿元,这一亿元来自三百多万的网友,这一亿元经过超过一千万次的捐款,可不可以看成整合社会微小力量,让人可以随手公益的一种方式?
2013-2-28 17:29:58
- 何力:不是一件,至少几件,我们几个朋友,秦秘书长谈到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确实给社会组织公益平台一些整合的机会。我有一门手艺比如我会修电脑很愿意帮助周围的邻居,但是我不知道谁家电脑坏了,我总不能每天在社区里面说谁家电脑坏了我要帮个忙,如果有微博微信这样的平台我就知道,隔壁那个人电脑坏了,平时就得借助商业机构打个电话也许真的是假的上你家来收两百块甚至更多把你电脑修好。很多微小服务有人愿意付出,有人愿意每星期拿出半天时间来帮助一些孤寡老人或者我没有时间但是我有一些资源,这些很微小的需求我们想通过互联网WEB2.0平台,几个发起人怎么让它支持下去可持续,今天贡献的劳务技能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你的回报是什么,你的回报是这个平台的时间相当于时间银行或者劳动银行,将来等你到了一定年龄可以再从这个平台上说我过去每天都拿出的一个星期拿出俩小时来,60岁以后是不是可以要求这个平台每周给我提供俩小时的服务,我老了走不动让人帮助我买个东西,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项目。
还有一个项目媒体新闻工作者很多年的老同志,还有一些企业的朋友在一起通过资源怎么进行整合怎么进行募集怎么进行服务社会这样一个公益想法或者一个项目。这件事情如果大家有兴趣,我最近这两天刚刚从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回来,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就是一个NGO组织,在这个论坛上还会派生其它组织像阿拉善生态协会这样的公益组织。这个论坛的理事王维嘉在论坛上发表关于NGO组织我认为很不错的演讲,网上也有视频,里面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其实资源整合公益最大的功能就是它的社会性或者有别于私益的公益,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在很多年以来几近破产崩溃,除了个人家庭就是政府,中间应该有无数松散的稍微紧密一点的各种各样的族群、NGO、小团体来,只有组织性越强的社会越是稳定的社会,越是可以把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和利益诉求分散化的只有这样的社会才是安全的和好的社会。维嘉的这个演讲中包括提到了公益组织,最核心的组织化程度究竟是什么样的,你的核心诉求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在讨论新闻媒体和企业家朋友做这个公益平台的时候特别围绕组织化程度,进行什么样的游戏规则,怎么进行资源的匹配,怎么进行资源的互换,这里面成本还是蛮高的,包括决策、讨论的成本。
公益组织的公益性体现在发起人或者捐赠人或者主导人的核心诉求是为了公共利益,那么这个公益组织之中参与者每个成员也有司机也有前台也有会计,他就是一个正常的工作人员,他当然应该享受《劳动法》拿到合理的待遇薪酬,甚至应该有很好的社会保障制度,这都是应该毋庸置疑的,只是说你这个机构的动机是什么。
2013-2-28 17:29:44
张梦颖:妇女基金会和人口福利基金会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两个大型的公益基金会,两位秘书长在演讲过程当中一直都提到关注政府的资源,也提到政府近两年一直在划拨经费购买社会服务,实际整合资源一定必不可少的是钱的话题,下面问一下《全球商业经典》的总编辑何力先生,您在财经新闻媒体工作了很多年,过去2012年评出来一些公益领域最热点的话题,基金会资产的保值增值一定是大家都关注的焦点,在这方面您是否有一些特别的见解?听说您最近在筹划一件事情跟公益有关的,是不是可以给我们透露一二?
2013-2-28 17:29:28
杨文庄:中国的公益事业中国的公益机构目前所积累的资源非常少,不光缺技术还缺人才,缺伙伴,缺很好的社会支持,没有太多的社会地位。我刚才问王凯先生,也是非常著名的主持人,他以前是新闻工作者是主持人,现在他有一个重重的公益慈善者的色彩。腾讯新媒体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很多的资源,更加主动的进入慈善事业。我们缺人才,每次发出的招聘广告有很优秀的学生从北京各大高校海外学习的过来,没有留下,但是有这么多人的关心,到这儿来求职想了解你的情况,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鼓舞和支持。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政府,新闻界包括其它新媒体,政府需要在新的时期特别是这次推行大部制建立小政府促进大社会的形成,确确实实要很好的改变观念,进一步放权,进一步改变社会事业的干预。刚才邓老师说有爱心少捐赠,为什么老百姓对慈善事业公益机构没有太多的信心,政府色彩太强有关系。现在政府给的各种社会服务监督太少,只是中央财政给,到基层到最需要的群众中这个链条太长了,各级政府都要给,并且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向各省各市各乡都有一些钱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解决非常迫切的民生问题,通过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培育起社会组织的发展,一两个亿太少了,希望这个秀做得越大越好。对基层的草根组织的扶持,中央还需要有更加好的支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应当把发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管理放在第一位。我们的社会自组织、草根组织还是处于萌芽的状态,在这个条件下政府应当投入更多的推动和支持。我们幸福微笑等等每一项工作都是通过和借助社会资源,幸福微笑这么多年动员几十个国家好几百位高级整形大夫外科大夫到中国来志愿服务是很好的方式,但是我们目前社会组织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开门办会,把我们项目尽量公示求得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认同,这是很重要的,透明、认真做事这是我们整合资源的态度。
2013-2-28 17:29:09
张梦颖:做公益一定要研究政府的资源,那是巨大的金矿在中国才刚刚开始让大家发掘,另外了解需求,知己知彼。秦秘书长在谈话过程中有几个词被频繁提及,比如产品,比如需求,我觉得这其实是公益行业行业化或者专业化非常明显的标准。下面清问人口福利基金会的杨文庄秘书长,人口福利基金会其实做了很多项目,有一个产品现在非常有名就是以幸福为命名的一系列,幸福微笑、幸福在他乡、幸福书屋等等,如何整合资源达成幸福吗?
2013-2-28 17:27:45
秦国英:谈到整合资源,其实我这两天也在思考,现在公益有一个新发展的阶段,既有挑战也存在机遇,往往这两个是统一体是辩证的统一。在机遇当中有挑战,在挑战当中有机遇。就像股票,并不见得它的指数高了它就可以赚钱,也不见得它的指数低了,股票降了就不可以赚钱,关键看我们怎么做,我们怎么能够抓住这些机遇去迎接挑战。从挑战方面我认为有几方面,一个公益组织的发展非常得快,公募基金会由原来几十家现在已经是两千多家,同时还有非公募基金会已经超过了公募基金会,在市场资源方面发生了非常大的竞争。另外社会化媒体的时代到来,使我们对资源的整合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变革,有一些新的变化,还有社会对公益组织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等等,当然还有一些公益组织再大发展,但是整个政策层面以及公益组织自身的能力以及它的专业性还包括刚才讲到的人才问题都有一些问题,所以其实我们的挑战非常大。再加上现在我们在资源的整合方面,我们确实现在还存在着无序的问题等等。面对这样一个挑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作为中国最大的一家服务于妇女的基金会其实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定位算是一个官办的基金会,实际我们是自收自支没有政府的一分钱。我是2000年到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我可以见证妇女发展基金会成立之初我们一直是采取社会化的运作方式,使我们自己能够在这样一个大的发展环境当中生存,我们能够获得社会的资源。面对现在这样一个整合资源出现新的挑战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去助力推动政府在政策环境方面的宽松,同时注意撬动政府的资源。妇女发展基金会在父女俩癌救治方面从前年开始撬动中央资金2.5亿,今年有新的举动,目前正在进行当中。国外非常多包括新加坡还有美国的公益组织百分之八九十的资金来自于政府,我们现在恰恰是相反,所以我们在撬动政府资源面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协助政府做好社会的润滑作用。
另外我们需要善用媒体,因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怎么样和媒体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媒体这样一个传播力非常高的平台来宣传告诉社会我们做什么,我们做得怎么样,另外还要告诉社会,我可以帮助大家做什么,这样的话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才能在信息上达到更加高效的互动。
在迎接挑战方面我们作为公益组织我们确实应该提升我们的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性。一个好的公益组织并不是目前获得的筹资款越多越好,而是把筹资款消化的越好效益越高越好,作为我们的从业人员我们应该去提高一个效益意识。第一,你要了解你的市场,你永远不要去想你的捐赠者就是应该给你捐款,一定要去了解你动员的这个对象他需要什么,他需要你帮助他做什么。做公益回报社会这应该是我们的精神境界精神需求,一定要去了解市场,要去了解你动员的伙伴他需要什么。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获得资源。另外你还得去了解社会需要什么,你必须要懂得如果没有社会的需求你的项目是不能成功的。这两方面都要去做功课,做不好功课,你在获得资源方面就会处于弱势。最后怎么样更专业化,其实有的人认为做项目不就是把钱拿来我们花出去,把这个钱花了就行,真正把项目做好,里面一个好的项目内容太多了,投入产出就像一个企业的产品开发一样,作为公益组织内强我们的素质,有接受捐款和使用好捐款的本领。另外提高公信力,跟社会有一个平等的信息对称的关系。
2013-2-28 17:27:32
张梦颖:我刚刚听了几位嘉宾的演讲我感受到我们第一场论坛主要讨论的是做公益的宏观环境,第二场的主题切入到公益的操作层面也就是资源整合的问题,《公益时报》是一家公益领域的专业媒体,从事报道过程当中公益如果把它称为一个行业,它并没有自己独特的技术,需要整合信息化的技术、金融领域的技术、传媒技术、传播技术来进行。实际上在公益领域有一个话题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市场,它的购买者和消费者是一个主体而不是两个。下面围绕着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公益领域如何整合社会资源听听台上几位嘉宾的看法。前一段时间我在车上经常听到一个妇女基金会的广告,关于母亲邮包的广告,我发现这个广告非常特别,特别之处在于我们的捐助者受助者以及执行机构都各自出场阐述自己的立场,我想这个广告其实是微观层面的整合资源的体现,请您谈一谈您的看法。
2013-2-28 17:27:15
主持人:下面有请第二场论坛的嘉宾,《公益时报》副总编辑张梦颖,人口福利基金会秘书长杨文庄,《全球商业经典》总编辑何力,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伟,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秘书长秦国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
2013-2-28 17:27:01
王凯:一开始工作人员给我拟定的题目是作为一个媒体人做公益的心得,我仔细想了想,两年来做爱心衣橱确实有一些体会不敢说心得,似乎和媒体人的身份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因为不管你是媒体人还是一个非媒体人,你所从事的行业并不能决定你做公益的性质以及你的公益组织的谁强谁弱,除非这个人本身是一个名人。做爱心衣橱到现在还有一个特别的体会,公益这两个字的基因实际上在发生着一些变异,而基因的变异最终会导致我们的公益项目它寿命如何,到底谁强谁弱,甚至它能不能成功。就拿爱心衣橱举一个例子,爱心衣橱已经捐赠了五万套防风防雨保暖透气的冲锋衣两件套给我们的贫困儿童,这些贫困儿童拿到的衣服是特别为他们定制的,一套可以穿三季,一套也可以穿三年。其实我们的操作流程是非常简单,每年搞一个大型的公益募款晚会,第一年募得善款580多万,第二年一千多万,我们平时会在微博上推出微公益,马上可能在我们的腾讯微博上再推出阅卷服务,包括在拉卡拉、支付宝有各种各样的渠道募款,还有在线的微拍卖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募来善款,下班给孩子定制服装,眼睁睁看着这些孩子穿上之后,所有的成果在网络上公示,包括什么时候的钱到帐到什么时候把到帐的这些钱用在孩子们身上,这是非常传统的做公益的方式,相信在场的很多公益组织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做的过程当中我总是感觉一些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尤其是面对企业总有一种乞求施舍的感觉。有一次我跟企业界的大佬聊天的时候说了一下这样的感受,为什么我做的是好事,为什么没有一分钱落到自己身上,甚至从来没有报过一张发票,为什么在管你们聊这个公益项目的时候总不像我在采访你的时候是平等的,而总像低你一头。企业家特别置气,你怎么有这种感受?其实低人一等的是我,你占领的是一个道德高地,在听到你的这种需求的时候我如果愿意掏钱还好,如果我不愿意掏钱或者因为我的预算等等客观原因拿不出这笔钱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愧对你,尤其是相对于你的这个道德水平似乎我就到了一个道德谷底,低人一等的是我。能量是守恒的,就像玩翘翘板的游戏,有一个人高高在上的话,一定有人觉得处于下风。为什么两个人做这样一种交流的时候,同时都感觉低人一头心里有压力,这种交流的不平等我认为其实是一种合作的不公平。问题是,这种不公平到底在哪儿。我相信在场的各位一定会有一种共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社会任何一种交易必须是公平的,就像每一家公司如果这家公司想要成功甚至如果这家公司可以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话,首先它必须成为一
个共同利益体共赢体,政府通过这家公司可以获得税收,供应商通过这家公司获得货款,消费者通过这家公司获得他需求的产品,员工通过这家公司可以获得劳动所酬,媒体通过这家公司可以获得它的推广费用等等,哪一个环节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或者做得不够,这家公司都不能走的长远。公益组织和公司企业真的不一样吗?我觉得从某一个角度来讲是完全一致的,我们也不能让任何一个合作方的利益缺失或者不足。比如我简单可以把公益组织划分出几个合作伙伴的方向,首先个人捐款者和我们的志愿者,他们付出的是自己的劳动以及小额捐款,他们也有需求,不是单纯高尚,没有纯粹高尚。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作为一个好人的自我认可。他们需求的产品是什么?就是我们提供的所有的透明机制以及沟通渠道。我们的政府需要什么?我们的政府需要贫富差距的中和剂、润滑剂,我们的公益组织就是这两剂,我们的存在就是政府的需求。还有我们的受助者,受助者是公益组织的衣食父母,所以我们要向他们提供公益产品的同时还要向他们体工队父母一样的尊重和呵护。还有一点就是企业,企业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大客户,对于大客户提供的服务一定是特殊的服务和定制的服务。但是我们在和企业捐款的时候募款的时候我们心里和企业产生的这种不平等的感觉是不是因为我们所提供的服务没有达到我们所需求的金额的水平?我们所出现的这种乞求施舍的感觉,这种施舍是什么,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金额的数量和我们提供服务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吗?这个特别有意思,我们在向企业提供回报的时候往往是两种方式,一种是开一个新闻发布会,还有提供一些新闻的通稿。目前在这样一种大数据时代,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对做公益的不透明非常厌恶的时代,可能这样一种宣传手法已经完全不能达到它的宣传效果,甚至会起到一种负面效果。那怎么办?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事情,未来我们的公益组织和企业进行合作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我们应该向企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在我看来一个成功的公益组织可能会由于基因的变异转化成两种方向,一种就是西方尤其是英国非常流行的社会企业,以企业的形式让所有的交易变得公平,企业面对企业,企业面对我们的受众和公众。比如说一家社会企业它通过自己的一种特殊的机制,从客户赚来钱,拿这个钱解决某一种社会问题,做得更高精尖做的难度更大一点,赚钱的时候就是解决社会问题,再用这笔钱解决社会问题,这家企业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当然我说的是公益组织。
这两天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服装企业产品的积压已经到了无法想象的高度,一家上市的服装大型企业货品积压可以达到一两百亿,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鸡肋。如果爱心衣橱,用一种轻操作的方式可以通过公益的渠道把它的这些积压品卖出去的话,从中提成,拿这个提成来做孩子们身上的防风防雨保暖透气的冲锋衣,何乐而不为,善莫大焉,今年我们会做这样的探索。大家有这样的渠道这样资讯的话有这样的朋友有这样需求的话,都可以和爱心衣橱联系,基础的雏形已经完善。还有另外一种形式,我们的基因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种方式去变异,我们可能叫基金或叫基金会,但是其实我们所做的业务不能是某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部门也就是CSR部门的外包服务,我们现在的做法恰恰有点像外包服务,为什么我们不能推进下去。刚才和秦秘书长聊,秦秘书长说到一个名词,我们是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不就是外包企业?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个概念推向一个极致,比如我在今年爱心衣橱其中一个计划和一个叫巨城的企业培训公司老板叫刘松林谈到一种合作方向,现在正在推进,巨城每年有几万个学员全是中小企业的当家人或者中小企业的高管到这个企业来培训,他有很多班,每一个班结业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搞一个公益活动,这一个班的同学完成一个小学孩子的穿衣梦想,为他们提供帮助,为什么这个事情不可能成为这个班级结业今后持续下去的公益想法呢?一个企业会有无数这样的班,这时候会发现爱心衣橱专门的对接人员可能每天在他的公司上班,这是什么?这基本上爱心衣橱四个字变成这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他没有必要再做别的,做好这一项为这个社会所提供的帮助就非常之大。这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对我们的基因变异,让爱心组织基因突变所做的畅想,我们习惯把所有的畅想都变成一种推演图,让它一点点去落实实施,如果碰到什么问题如果碰到什么槛大不了失败,失败了再去想别的。我如此去强调和一个企业进行合作,并不是说我们对于公众的服务和面对公众就不重要了,当一个平台在公众打响的时候就多了很多和企业合作时谈判的筹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其实任何一家企业就是公众,就是媒体就是舆论。
请大家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中国的几千万留守儿童的身上,在2012年下半年爱心衣橱在发放衣服的时候我们开始让这些孩子去填一些调查问卷,这些调查问卷回馈过来的数据真的让我触目惊心不敢想象。其中有一个问题,你的父母是不是在身边?如果不在身边在外打工的话,每年给家里寄多少钱?我目前看到的调查问卷里面写的最高的每年是两千块钱,看到大量的回馈一年二三百块钱。我们现在知道其实农民工在城里打工挣的收入已经远远超出早年间我们的想象,在北京一个正规的建筑工地一个瓦工一个月挣七千块钱以上已经不是梦想,即使在三四线城市挣三四千块钱不是梦想,如果两个人同时在打工的话这个收入更是高了,起码要再增长1/2左右。为什么月收入达到这样标准的一对父母给自己的亲生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寄来的钱一年才二三百块钱,真的我们在城市里的花消压力高到这种程度吗?我只能做一个个人的推测,把孩子交到老家,对孩子没有任何感情,再加上在城市里的压力比较大,还幻想着今后在城市里面拼搏出自己的未来,所以钱积蓄和孩子对比他们选择了积蓄或者说选择了自己,贫困山区里面的留守儿童本身就过着很贫穷的和城里孩子不一样的生活,如果在他的童年又感受不到一点点父母爱的时候,将来怎么办?将来这样一个在童年当中缺失爱的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成熟了走入社会的时候会意味着什么?这些人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定会走出大山走到城里和我们自己的孩子天天吃着汉堡包花着他们可能一年所花的这个钱可能一天我们的孩子就花出去的这些孩子共同站在城市的门口,共同去分享甚至争夺城市的资源的时候,那意味着什么?做公益其实有的时候再想想已经不是为这些孩子,是为了我们自己,甚至我们自己的后代去打造一个和谐的未来。
感谢大家,呼吁所有人关注中国的留守儿童。
2013-2-28 17:26:37
主持人:第二场分论坛开始之前让我们请出今天的第二位演讲嘉宾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爱心衣橱公益发起人王凯。
2013-2-28 17:26:15
闫冰:我们第一场论坛到此结束。
2013-2-28 17:25:52
韩国辉:我有一个不太主流的可能不符合很多人想法的想法,我认为任何公益出现问题都正常,先不说像刚才王秘书长说的郭美美事件特殊的案例,中间有一些跑冒滴漏或者其它的现象都正常,因为在中国或者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行业都难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是公益让大家觉得就不应该这样,但是任何一个行业我觉得都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整个行业是趋于规范的是好的,那么就能够允许它犯小的错误,有一个这样的犯错空间给公益事业。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所有的批判在我看来其实王秘书长可以不当回事,只要做好您做的事就行了。对于我们媒体来说非常简单,我们传递正能量,还是刚才说那句话,大家有什么公益的宣传片公益的项目想去媒体推广的,您大可以正大光明来找我们,我们可以为您推波助澜,有各种各样的公益项目想和媒体合作来找我们旅游卫视也好《中国新闻周刊》也好包括找文艺广播也好还有《公益时报》也好腾讯网都可以,正能量传递出去,这个行业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有人做总比没人做强,网络上很多言论有时候并不只针对这个行业,在这个社会上做任何一件事情他都不满,就没有满意的事,不必太纠结这个事情。这是我个人的观点,有点偏颇。
2013-2-28 17:25:40
秦朗:跟媒体本身特性一样,本质来讲还是沟通交流,有沟通有交流有助于事实真相的发现和传播,互相的信任和了解,有了这个基础我想有点悲观的人才环境这些东西都会有好的预期。
2013-2-28 17:25:28
闫冰:刚才王秘书长还说到了一件事,媒体要理性的对待公益,接下来问两位媒体从业者,媒体在公益和公众之间要扮演起怎样的角色?
2013-2-28 17:25:12
王汝鹏:一个要专业,去年前年出了很多的事情,其实两个方面的问题占主要的,一个是专业性,第二个是透明度。其实把这两个问题做好了,可能会解决很多问题。
2013-2-28 17:25:00
刘文奎:我们的专项基金管的比较死,我们五年前一个理念叫不相信任何人,设基金可以,管理必须是基金会的人操作,现在我们觉得这样太保守准备探讨是不是设一些开门性的基金,前提是怎么管好,这个课题对我来说是新的。
2013-2-28 17:21:17
邓国胜:为什么专项基金出了问题,主要是基金会挂了太多的基金,而政府由于缺乏专门的基金管理办法,所以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当务之急还是要出台一个基金管理办法,对这些专项基金进行规范。
2013-2-28 17:20:42
闫冰:在每个论坛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微博互动的环节是我们网上的网友对各位嘉宾提问,我们筛选出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请问两位基金会的秘书长和邓国胜教授,2012年发生很多事情,它的主体直接就指向了专项基金,在专项基金的监管和信息公开上三位嘉宾说一个您认为比较有效的办法或建议。
2013-2-28 17:20:31
孟昕:感谢几位论坛嘉宾,谢谢你们。
我们现场开通了微博互动,有请微博互动的主持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场成为王秘书长的粉丝,来做我们公益新闻年会的微博互动,这场论坛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2013-2-28 17:20:21
韩国辉:任何有利的产生和不利的转变往往在进一步的坚持中,只要我们坚持一路同行,公益一定充满光明。
2013-2-28 17:20:06
邓国胜:新的时代希望大家用创新的方式去解决这些紧迫性的社会问题。
2013-2-28 17:19:56
刘文奎:这个社会的环境和社会的契机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能不能把握这些好的环境和契机,我觉得取决于机构和这个行业每个人,让自己变得更专业,为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坚持下去,我觉得会变得更好。
2013-2-28 17:19:47
- 王汝鹏:一句老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013-2-28 17:19:38
秦朗:基本的制度基本的政策面都是全面相好的,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经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应该会有好的未来和预期。
2013-2-28 17:19:04
孟昕:怎样报考这个专业也可以是面向未来的一个课题。我们刚才讲到公益环境和公益事业的信心,鉴于时间关系每个人一句话总结一下公益的新环境带给公益什么样的新契机?
2013-2-28 17:18:49
邓国胜:公益慈善事业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
2013-2-28 17:18:36
孟昕:您变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就变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变了,整个慈善的公益环境也在变,我们每一个人变了这个环境都会变。讲到环境讲到契机又讲到专业的人才培养,我也希望邓老师除了给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讲课除了做国家项目之外,能不能给初中生和高中生讲讲课,尤其给他们的家长讲讲课。这几位大佬的TITLE能顺着说出来,您是清华大学公共传统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我们报考高考志愿的时候都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学院。
2013-2-28 17:18:23
- 刘文奎:我们今天是闭幕式,有一个项目公益未来,在全国有130多名高校大学生参加了社团领袖的培训,我看到那些学生的脸上表现出来的热情我觉得王汝鹏不要那么悲观,年轻人会加盟到公益里面来。怎么获得自豪的问题,去年我们也遇到这个问题,一度曾经我们的人也出去被问到各种问题,包括郭美美什么,我们一度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扶贫的自己是做慈善的。后来我们讨论了之后做了几件事情,一个在去年令铃珑塔开捐赠人大会,2012年捐赠人大会的主题叫坚持就会改变,第三件事出台了基金会管理办法,确定了基金会所有员工内做和按不能做的六大原则,这些事情做了之后经过大约两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员工觉得现在自豪感又回来了,我们的感受是,有的时候社会环境我们虽然很想改变,但是我们可能改变不了,从改变我们自身做起,一点一滴,大家都看到变化,我觉得社会的环境、舆论也会变化,这个应该有信心的。
2013-2-28 17:18:05
- 王汝鹏:现在公益慈善行业的环境,徐秘书长说我们还很不平,他说只能吸引二流人才,吸引不了一流人才,现在我看二流人才都吸引不了,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像卢德之卢先生这样的人做慈善很自豪,我上次在北师大跟同学们交流,他们学社会专业,我问他们的第一就业选择是什么?社会工作只是为了就业,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工作那就是底线。现在的环境亟待改善,得需要社会的理解,需要政府的引导,需要我们媒体积极的推动,不然的话可能我们的专业慈善工作者会有,但是高精尖的会匮乏。
2013-2-28 17:17:38
- 邓国胜:作为专业的做这个行业工作的人没有过那种体面尊严的生活,因为这个舆论环境刚才王秘书长说的舆论环境不是很有力,觉得做公益的人怎么还拿工资呢,怎么还能有报酬呢,其实现在公益行业的人的这种薪酬待遇总体水平是非常低的,不利于吸引人才。我们环境改善了,最主要的是公益组织能力不足还没有准备好,能力不足没有人才储备,跟整个环境有关,我们社会行业认知有局限,这个行业的人总体收入水平跟政府比要低得多,跟企业比更低,在国外公益慈善专职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其实不是很低,只是低于企业,但是跟政府部门差不多甚至更高。
2013-2-28 17:14:40
孟昕:郭美美后面的那些跟贴带着很多是大众的一种情绪,我们就这个情绪环境其实通过文化的环境塑造它对它有一个引导。秘书长刚才提到让专业的人感到荣耀,我从1980年就是中国红十字会的红十字会员,那会儿我还上小学,我印象特别深凡是卫生委员每人都发一个小的臂章,上面有一个红十字,当时每个小朋友都知道中国红十字会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样的同学这样的同志很多。
2013-2-28 17:14:22
秦朗:这个我认同,舆论是一个信息场,当某一面的信息是一个超强提供的时候,谁都知道像微博上的跟贴包括互联网上的跟贴大概的倾向是什么。同时还有更多套句老话沉默的大多数,跟贴才是有效的回复,他用心了,不过没有跳出来发口水贴,正向的声音理性的声音在舆论场保持高强度的提供,我想那些方面的东西不用担心,自然会下去。
2013-2-28 17:14:09
孟昕:刚才几位都提到了舆论,您说舆论是什么?舆论其实是易碎品,能够形成导向,但它很容易破碎了,秘书长该说还得说,当您说好的时候,舆论成了您的导向,我们这些都是传播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传播正确的观念,传播正确的知识,这样大众才能够有行动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他们还努力去行动,那是越行动越错。
2013-2-28 17:13:55
王汝鹏:我自从郭美美事件之后,那时候做新闻发言人,之后我就没怎么发言,不知道媒体朋友注意到没有,我基本上没怎么发言。说的越多骂的越多,你说什么都不对,干脆就不说。第二,我有一个心态,少说多做。第三,后来很少参加论坛,论坛都是自说自话,有的时候它的传播不够影响不够,都是业内的人在那儿像沙龙式的说了也白说,所以干脆不说算了。
2013-2-28 17:13:42
孟昕:希望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闻周刊》、旅游卫视还有腾讯至少我们这几家再邀请您来就红会工作发言的时候希望王秘书长不说NO只说YES。
2013-2-28 17:13:26
王汝鹏:刚才谈到人才环境我有一点感触,公益慈善行业的社会环境对公益慈善界吸引人才也是有直接影响的,我们要让从事慈善公益事业的工作人员这种自豪感得到提升,让他们成为阳光底下最高尚的职业。现在我们的环境让从事公益慈善的专职工作人员有一点抬不起头来,有一点缺乏自豪感。我有时候在想,跟朋友聊天,要是能轮岗就好了,让其他的批判家也来做一做专职的慈善互动一下。我有一个苦恼,很多人对现代慈善对专业的慈善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他是想当然的质疑,想当然的批判,总认为做公意慈善都是黑幕,都是贪污腐败分子,其实网上有时候看的多了都是这样。你怎么做?它陷入了塌陷脱陷阱,红会遭遇的郭美美事件,你怎么做都是错的,你做的再好都是骂你,陷入这样一个陷井。这是社会如何进一步的理性,进一步的优化我们这个社会舆论的环境,非常重要。我们不反对个人或者某些机构用传统慈善的方式去行慈善,像需用庄先生说的,那绝对不是中国慈善事业的正路,绝对不是中国现代慈善正确的路,现代慈善意识、现代慈善观念,我们要有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某些人某些热心慈善富有爱心的人士他可能做的一些事情是慈善的行为,但是不是现代慈善的规范,不是我们应该倡导的运行模式,慈善是非常专业的活儿,应该按照六个字的原则安全、高效、透明,按照这样一个要求来推行推进,而不是我们想当然的就觉得,当然我们要加强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只是一个方面,我们红会成立了社会监督委员会以后大家都把所有的监督任务压在监督委的肩上,我在微博上反复澄清,社会监督只是综合监督的组成部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社会监督需要法律的监督需要政府的监督需要自力,社会监督只是综合监督之一,不要赋予它不能承受之重。白岩松是我们监督委员,他说我们做监督委员不是让我们去做医生或者做工人给你干活儿,还是要产生一种监督的机制,产生一种正确的程序。我补充这种感想。
2013-2-28 16:22:48
孟昕:刚才老师讲到我们一直说的环境,您给我们一些警醒,让我联想到人力资源。您有三个词汇,有爱心有想法有意识,这其实是讲的人的动机,往往人的意识层面和动机层面意愿层面的东西是最不好改变的,既然在这些层面我们有爱心有想法有意识,我们就有改变的基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指的动机性格这些,可以改变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是行动层面,捐赠、行动、平台都是属于行为可以达到的,是不是能够通过您的话从这里面分析出我们的环境带给我们的机会希望?
邓国胜:是的。
2013-2-28 16:20:07
邓国胜:应该说这些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总体还是在上升,当然跟国际比还是比较滞后,所以我们才会发出忧患意识。从政策环境这些年确实在不断优化,但是一些根本性的法律环境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慈善法》等等根本性的大法路还很漫长。舆论环境应该说这些年社会对公益慈善的关注度是越来越高,我们做过一个研究,从90年代末到现在这十年来媒体对公益慈善的报道是呈现急遽上升的变化,但是质量层次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从两边到质变,怎么从传统慈善提升到新慈善,我们的环境有进步但是还没有根本性大的突破。正是因为这些新的环境给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契机,所谓的契机就是因为社会有大量不被满足的需求,正是因为这个时代这样一个转型的时刻,我们的公益慈善组织我们的公众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2013-2-28 16:14:23
孟昕:和旅游卫视一样,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是乐意参与公益事业公益报道的,在FM106.6里面有一个节目叫《公益新榜样》和《公益时报》联袂打造的一档栏目,欢迎大家到这个节目里面作客分享你们的公益心得,向公众推荐你认为的公益新榜样。同样我们每年还有一个活动节能环保熄灯两小时活动,随着政策环境的优化舆论环境的优化,我们的活动叫做美丽中国,今年这个活动在中国更广泛的范围里面来开展,大家也可以看到作为媒体我们也在身体力行改善这个环境去塑造,让邓老师别那么忧心,有爱心少捐赠,有意识少行动,有想法少平台,我们作为媒体愿意搭建这样的平台做出公益的行动。邓老师觉得有了立法有了这些人的表态,中国的公益立法是不是走出困境可以看到光明了呢?
2013-2-28 16:13:59
韩国辉:这句话在一个公益场合说的,这个活动是我们举办的活动,连续几年都去,每次收获非常多。说到公益我今天能来到这里觉得非常高兴,在这个时候我们在年初的时候来谈一谈责任谈谈公益非常有必要,刚才说了环境,外部环境和舆论环境等等各种思考,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有所改变的。十年前我们谈到今年的政府采购等等一些制度那时候觉得遥不可及,但是今年成为现实了。最近一两年有各种各样关于公益方面的风波,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已经过去了,已经成为烟云了,而我们中国的公益事业毫无疑问在发展和壮大。从这个角度来说,坚持我们努力去行动可能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武器。作为旅游卫视来讲,我们跟在座的很多公益组织都有合作,跟很多媒体也有合作,包括《中国新闻周刊》,包括《公益时报》,我们大家共同来构筑一个能够向广大的观众也好或者更多的群体老百姓也好来宣传一下公益,我觉得本身对我们来说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每天要求我们旅游卫视必须播出十条以上公益宣传片,其中有些是在座机构和组织的公益宣传片,今天在这里再次发出邀请,如果大家愿意的话,你们可以随时把你们的公益宣传片交给旅游卫视,只要能达到我们的播出要求,我们愿意给您播出。作为这样一个电视媒体能够为大家所做的每一件公益事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我们觉得是义不容辞的,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合作,包括以前跟在座的很多朋友合作过,跟王凯的爱心衣橱包括拯救黑熊我们曾经做过,我个人在四川龙俏认养了一头黑熊,但是至今没去过,不知道黑熊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状况,包括跟扶贫基金会做了一路有你等等这样一些活动,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做,而且愿意继续做下去。大家信任旅游卫视的话,我们愿意在公益的路上和大家有多远走多远。
2013-2-28 16:13:39
孟昕:作为《中国新闻周刊》有责任的媒体和作为这个媒体的掌舵者都给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呵护和温暖,我参加过地摊榜样和优质生活的公益活动,下一位发言人旅游卫视执行总监韩国辉韩总,一个事情贵在坚持,什么东西能坚持?坚持就是要在身边的,要手到擒睐的才便于我们坚持,说完这句话您跑到西藏参加了一个公益活动。作为旅游卫视的总监,旅游卫视是绿色频道,这样一个频道定位和我们公益环境以及带给公益事业发展的契机有什么关联?
2013-2-28 16:13:14
秦朗:刚才两位专家公益界的大佬讲了很多,我简单说一下,王汝鹏秘书长是我们很好的朋友,执掌红十字基金会的时候跟《中国新闻周刊》有很好的合作。过去一年政策环境方面有很大的改变,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年头社会组织开放注册登记,年尾是财政部购买社会服务。这两点虽然一头一尾,但是中国过去是传统的年初变革,我们很多社会公益组织占1/3强,年初的这项改革委公益组织的法规,它的出生提供了敞开的大门,但是敞开了出生的大门,但是很多没有注册的也存在,碰上很大的生存财务压力。如果说年尾的政府财政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这方面大家都知道中国现在基本上政府对整个社会资源的协调和控制还是最强的。政府在这里面率先垂范去推动这方面,我想给很多民间的NGO公益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在财务支持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第三个环境,舆论环境。前一阵有一个老总写了在儿童教育中如何使用正面的语言,给儿童的心智发展带来帮助。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是让他好好学习,整天骂他损他说他笨说他不如人家和一个语言选择上有所设计有所想法以鼓励温暖的阳光对孩子的成长肯定好坏大家都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个如果引入到中国的公益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媒体在这方面我认为也应该扮演,从我偏媒体人的角度来讲监督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监督的同时对这些东西,往往第一句出来的时候是质疑,而且这个质疑是没有事实依据没有任何事实调查核实的。我们媒体对中国公益事业尤其是成长阶段要给予更多的呵护,监督基于事实,呵护处于阳光温暖,包括媒体人也需要阳光温暖的内心去为中国公益事业的成长现在还不好说发展提供一个环境。
2013-2-28 16:12:42
孟昕:秘书长讲话时的一个动作,一开始后背靠在椅背上,讲着讲着身体前倾手势加多,刚才秘书长很多的话发自肺腑,尤其是中国红十字会的秘书长,过去的一年两年里面可能他的感慨特别得多。同样刚刚给媒体提了一个问题,两个环境变化了,一个是政策环境一个是舆论环境,过去的舆论环境大多是公众媒体所谓主流媒体,渐渐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新媒介通道的加入形成人人都可以做媒体的自媒体时代,这样一个媒介环境当中人是不是会被改变呢,环境是不是也是被改变呢?我们请《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的秦朗先生就这个问题发表真知灼见。
2013-2-28 16:12:22
王汝鹏:我觉得新的环境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政策环境,一个是舆论环境。政策的环境应该是越来越向好,比如民政部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比如公开透明的指引,比如规范基金会的行为,比如购买社会服务的一些指导意见等等,比如从红会角度来讲,国务院专门下发了一个文件,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像这些都是好的政策环境。另外一个,舆论的环境对公益界我觉得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我记得以前90年代我们做公益的时候搞一个活动请一些主流媒体比如《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些主流媒体来就可以了,现在我们面临的舆论环境已经是天翻地覆,新的舆论环境对于我们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我说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公益和媒体和舆论的关系有一点像水能载舟水能覆舟,和媒体要是互动好了,可能它对公益事业公益项目的推动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有的时候要是没搞好它很可能对公益事业的破坏性的影响非常巨大。我今天借这样一个机会希望我们的舆论我们的媒体要以一种理性的建设性的心态去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好像做公益的人是一条船,这条船可能会有破损,可能某些地方会有漏洞,但是我们是把这条船给嫌犯掉还是修修补补使它更加完美继续向前行走,这就是我们要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之前有一段时间有一个公益人士写了一篇文章,我的微博微信帮他推荐了一下“有罪推定式的批判不是中国公益事业的良药”,从10年、11年到去年一些公益界的事件一些丑闻,有一些事情是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一些都是臆断一种猜测或者是不客观。有罪式的推定,作者写的这篇文章在互联网上也是引起很多讨论,我觉得他写的还是很有道理,中国公益事业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它发展的时间短一些,它发育的程度要低一些。真正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是从80年代开始90年代逐渐希望工程的崛起到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这个时间也就是30多年的时间。所以中国公益事业速度很快,但是它发育还不是十分的完善,包括它的政策环境还不是十分的完备。你看很多的规章制度的出台、文件的出台实际是在后期,中国工业时代的后起才慢慢推出。我们需要以一种建设性的心态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我在讲如果让我评价当前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环境的话,我用四个字来评价,喜忧参半。我们的政策环境在逐步的相好,但是我们的社会环境还有待提升。现在由于网络上微博上,我也是一个加V的微博用户,我看微博看网络觉得都是好的,我回应邓国胜教授的演讲我很有同感。微博上,我记得韩寒在他的微博上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要看互联网看微博觉得中国社会绝对不是现在这样,都是好人,对时弊的批判这种犀利的批判,对公益慈善的期盼,对贪污腐败、社会不公、教育医疗包括环境等等,但是有一个现象,心慈善还没有走向行慈善。都是有心,这事做的不对,但是真正自己行动的少。要心慈善走向行慈善,我的微博上很多@我的东西都是求助的,我是实名认证的,都是求助的,今天这个没有钱治病家庭贫困,各种苦兮兮的例子。一方面批判我动员大家不要给红会捐款,另外一方面一有社会苦难就找我,这个心态还是比较理性,我也不跟他们理论这些事情。如何从心慈善真正走向行慈善,从有心到行动。我们舆论的环境恐怕在这方面思考。
社会创新刚才讲十大公益新闻里面讲到中国红十字会的改革,中国红会的改革是一直在进行的,它不是说从什么时间开始,这个改革是需要一个过程,一直在进行。就像爱多广告,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也是,我们的改革从成立的那一天起一直在改。从去年12月份成立社会监督委员会实际不是一个改革举措实际是一个社会创新,如何让我们来强化社会监督,让我们的公益事业让人道事业在社会监督的目光下把它做得更好,实际它是一个创新。今天上午我刚刚结束一个会议,我们召集了评估公司被中国红十字会公益项目进行效益评估,进行技校评价,我们过去重视社会捐赠资金做效益评估,这个效益评估最早还是希望工程做得最好,在公益领域里面第一家做效益评估的,当时做了一个希望工程的效益评估,邓老师来参与了。后来慢慢引起社会的重视,引起公益慈善界的关注,对社会捐赠资金所实施的公益项目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效益评价,你这个资金管理的怎么样,执行的怎么样,产生的社会效益怎么样,现在红会因为它的资金有两块,一个是社会捐赠资金我们一直在做,今天上午开的这个会是做财政资金的社会购买服务资金的效益评价会议。中央文件里面讲了要加大项目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那就意味着今后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政府已经转变了思想,要加大社会服务的购买力度。昨天下午回良玉副总理到中国红十字会视察也讲到这个,今后政府的职能进一步转换,很多能够交给社会去做的事情要大量释放给社会,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新的环境心的契机。这里面关键的一点,我们的这些社会组织有没有好的执行力,有没有好的能力把这种服务做好,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今天上午召集会议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国家彩票公益金向红会购买服务的项目进行全面的效益评估,这个评估一方面要向财政部报告,财政部要看报告判断下一年度是否继续购买服务是否继续支持,另外一方面向社会报告,让大家知道国家给了你那么多钱,你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到底让受众得到了什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2013-2-28 16:02:42
刘文奎:昨天拿到这个题目是新环境新契机,所谓新就是变化,跟以前不一样的地方,环境有两方面的变化,像今天邓教授讲的来的路上听说早上有大风估计中午能呼吸一段新鲜空气,没想到霾没吹走沙尘暴来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大家都说经济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大家看得到感觉得到。当时有一些经济学家担心,粗放式的发展一定会带来后果,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已经体会到了已经尝到后果。在这样的环境下,整个社会单一追求经济价值,现在开始反思,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去年做节目问幸福是什么,你幸福吗,在反思。这种背景下对公益是一个大的利好。去年深圳的慈善会,大约六七个省陆续出台了《慈善管理办法》,包括中央财政每年连续两年拿出两亿做慈善,说明政府重视慈善的力量,重视慈善组织的力量,政府募捐对慈善发展有利,但是更多可能是有利的。这是从环境方面。
新契机影响公益的要素发生了一些变化,我的感受发生了四大变化,可能会带来四个变化。第一,新资金,政府采购资金以前想都不敢想,提供,但是觉得遥遥无期,现在到今年已经连续两年,预计这个资金有可能会继续扩大。
第二个新需求,一个是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社会的到来,老人的养老问题以前可能没有那么突出,将来这个问题会越来越突出,环境的问题在过去我们说环境,每个人都觉得不是自己的事都没有切身感受,现在大家越来越切身感受,我想这肯定对公益组织提供新的机会。我们扶贫基金会原来社会问题都是大面上的,贫困大家都差不多,现在又有新的需求变化就是现在社会有能力关注那些特殊困难的个体,包括最近两年发起大病救助,以前社会是不可能支持这样的项目,这个项目需求方面新的问题新的需求,也为公益带来新的契机。
第三,新工具。大家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原来不可能的一些方式渠道提供了无限可能。
第四,新人才变化。原来60后70后像我们这代做公益因为不同原因,但是大家知道真正的人才一个行业的发展一定是取决于人才,是否有足够的人才,随着80后90后陆续加入公益,尤其我看到一些90后开始关注公益,这些人跟前辈相比他们受经济的压力更少,他们更有机会更有条件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职业,我想这必将为公益事业带来更新的人才。
2013-2-28 15:58:27
孟昕:下面有请论坛的嘉宾,《中国新闻周刊》总编辑秦朗;旅游卫视执行总裁韩国辉;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各位台上的论坛嘉宾还有与会嘉宾,我们开始第一场的分论坛,我们的题目是新契机与新环境
2013-2-28 15:51:05
我们的现实,我们公益慈善组织我们的公众捐赠基本就是停留在这种眼泪指数阶段,我们认为的慈善就是极度的贫困,基于眼泪指数的捐赠,很多慈善组织没有掏钱倡导,而是被动的跟随传统的工作理念,没有进行更多的公益倡导,使得公众的慈善意识能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我们的公益慈善组织在这方面确实也缺乏创新,当然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一个原因就是社会创新这个领域不像技术创新你有知识产权保护,我有动力去创新,创新之后能挣到钱,对于只是创新来说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个现实,这个领域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其实也导致了我们大量公益慈善组织也是缺乏创新,对很多新环境下的迫切社会问题没有去回应。他的回应就是追随公众的传统落后的慈善理念去回应眼泪指数,你看中国的公益慈善组织就是让人流眼泪了,我们公益慈善组织就做成了,都是做传统的事情,而没有回应更迫切的社会需求。我们很多公益慈善组织稍微有一点创新大家互相模仿抄袭,这个行业没有什么创新,所有的公益组织大部分做的事情都差不多,不管它叫什么名字,名字叫的都不一样,宗旨不一样使命也不一样,但是做法差不多。中国的公益环境确实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是对我们公益慈善行业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要有自己的理念,需要公益慈善组织不断的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呼吸,没有被污染的空气,我们才能喝上洁净的水,我们才能放心的吃安全的食品。
谢谢大家!
2013-2-28 15:49:37
- 主持人:下面有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为我们演讲。
2013-2-28 15:48:40
2012年度十大公益新闻事件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为社会组织发展带来新机遇
首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7月份在深圳开幕,填补行业空白
《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于1月发布,强调公益组织能力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艾滋病防治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评价
中国红十字会12月份启动转型改革,引入社会监督机制
中华儿慈会系列事件引发社会对基金会专业化关注
年初“小益益事件”折射家虐儿童救助困境
“7?21”特大暴雨中的爱心救援彰显社会正能量
红基会“5?12”灾后重建项目评估报告出炉,社会组织在灾后发挥的作用得到详细评估
NGO于年初再度狙击归真堂上市,突显民间力量在公共领域的影响力
2013-2-28 15:48:19
- 主持人:下面有请顾勇华书记为我们揭晓2012年十大公益新闻事件。
2013-2-28 15:47:59
- 最后预祝今天的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2013-2-28 15:47:46
顾勇华:尊敬的冠军总编、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第五届也是2013年中国公益新闻年会中国传媒领袖高峰论坛在这里开幕了,我谨向大会召开致以衷心的祝贺!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和《公益时报》联合主办的新闻年会如今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而今年更是不同以往。大家知道,结束不久党的十八大对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提出了一个五位一体的概念,如果我们稍微想一想,从最初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后来的两手抓以后又是三位一体再以后是四位一体到现在的五位一体,描绘了一个科学发展的路径。在这么一个背景下,我们今天大家在这里努力想办好的公益事业愈发显示出它的分量,我们努力推动的公益事业愈发闪烁出耀眼的光辉。公益是好事,公益也是难事,好在哪里?它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造福。难在哪里?
只有把公益成为我们全民族共同的观念,它才有不竭的生命力,我们既要有像今天努力推动的大型公益事业,同时我们要让每个人都知道,细微的公益人人可为处处可为。今天我们在座的有推动公益事业的媒体,还有专程前来报道今天活动的各位记者同行。我们通过辛勤的劳动,既要使大型的公益活动声名渊博,也要为树立人人参与公益的观念不遗余力。今天在这里我也想告诉大家我们中国记协2013年将要做的一件事情,我们正在酝酿对在报道当中表现杰出的记者予以选拔宣传,我们非常希望在跑公益口的记者能够以自己出色的贡献光荣入选。前不久刚刚结束的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在去年年底实际评选的是2011年的作品,在所有的获奖作品当中以公益为直接的报道目标好新闻所占的比例还不多,这个年会我几乎每届都参加,每届都讲这句话,今天还想重复一下,希望我们做的不但是一个好事,而且关于好事的报道也写得非常出色。2013年中国记协将对全国22.4万时政记者和数倍于此的我们的同行进行培训的全覆盖,当然我们讲的全覆盖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职业道德,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想把我们关于公益的宣传报道纳入记者担起社会责任理所当然的培训内容,让每一位记者都知道你在担当这个社会责任的时候能不能跑好公益新闻,能不能写出出色的报道,能不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以身作则,做社会公益的代表人物,也是你的职责所在。
2013-2-28 15:47:31
- 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顾勇华致辞。
2013-2-28 15:46:40
窦瑞刚:尊敬的顾勇华书记、各位来宾、公益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这个活动我跟冠军五年前觉得应该搞这
样的活动,当时想活动的形式一定不要太严肃,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氛围,能交流一下行业一年来的热点特别是在公益新闻这块的热点,同时希望朋友们公益界的媒体朋友们一起聚一聚,同
时探讨一下未来新的一年在公益领域包括公益传播领域有哪些更多的合作机会从而推进中国公益的发展。当初这么一个创意到现在为止已经五年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和《公益时报》彼此
坚持着搞中国的公益新闻年会得到越来越多朋友们的认可。所有的合作伙伴希望都能像我们和《公益时报》一样搞一个活动坚持一届一届搞下去,相信搞到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时候,这
个活动就一定能成为公益新闻的盛事。第四届公益新闻年会的时候我们探讨微公益慈善界的潮流,我们确实发现随着移动互联网出现,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无论对于互联网界的朋友们来讲还是
对于我们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来讲,我们都觉得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兴起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包括很多互联网公司才发现移动互联网已经冲击到原来的业务。移动互联网以及新兴的社会化
媒体到底对公益事业的发展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公益界的专家朋友以及我们新闻界的朋友们都要思索如何利用新媒体利用社会化媒体来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推动正能量的传递。
去年对于腾讯公益基金会来讲我们经过五年的摸索,我们最早提出的网络筹款平台也实现了突破,超过一千万人次通过腾讯公益网这个平台既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扶贫基金会、壹基金、儿
基会、妇基会募集的资金超过一个亿,这实际上意味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公益模式。公益慈善事业是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事业,尤其我们这样一个新闻年会更应该关注公益
事业它的另外一个价值意义,它对社会正能量、社会信任度的提升。最近社科院出台一个报告中国信任度降到冰点,人际信任度达到创记录的低点,这对我们公益界30年筹了几十个亿对财政
来说修几公里铁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财政背景下我们如何来反思我们的公益基金会,公益筹款资助本身意义在哪里,在当下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人心的建设爱的正能量的建设,激发爱,
用善激发善,从而从新营造幸福。公益界是社会良心和信任的体现,公益新闻年会、公益媒体未来更多的探讨如何激发这个社会的正向能量,激发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爱。中国公益新闻年会
2009年第一届到现在已经五届了,五年来受到政府媒体和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也逐渐成为中国最理想的公益化传播交流平台。在这里我也很正式表示一下,感谢合作伙伴
公益时报社,我刚才说办得好都是我们的,办得差全是他们想得不到,开玩笑,其实我们就干一件事出点钱,我在这里多说两句,大量细致的工作全都是公益时报社举办操办落实,我们希望
未来我们的合作未来十年十五年的亲密关系继续保持,同时希望新闻媒体帮助支持我们。最后希望利用腾讯慈善基金会的优势,利用我们对数亿青少年的影响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传递更正向
的能量,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和我们和公益时报社一起来关注中国公益关注中国社会,像习书记提出的中国的美丽梦想能够实现。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2013-2-28 15:46:22
- 主持人:接下来有请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窦瑞刚致辞。
2013-2-28 15:46:09
- 赵冠军:尊敬的顾勇华书记、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公益时报社向参加年会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本次活动联合主办方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自2008年以来公益年会每年举办一届走过五年历程,我们深知随着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年会要成为更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不仅我们自身要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历届年会揭晓的十大公益新闻事件、年度传媒公益力奖都是由公益组织和媒体推荐网络投票公示专家评议等多个环节综合评价后产生并发布的,在此一并向各位支持单位和参与单位表示感谢。
今天公益事业正在常态化系统化规范化,而媒体模式也正在或者说已经从电视、报纸的传统接触习惯转向以互联网手机为主导的数字化终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将影响整个公益事业的工作链条,包括筹资方式、信息渠道、公众参与、社会效果等各个方面。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这场技术革新中每一个人都将是公益的传播者,每一个人都是公益的参与者,我们今天活动的主题是多元公益时代的媒体使命,希望各位媒体的资深人士和我们公益从业者能够通过今天的年会交流和分享多元公益时代多元媒体时代的带给公益事业带给社会的变化。今天到场的各位都是秉承着美好的愿望怀着强烈的使命投身或关注公益领域,推动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希望我们在传播影响支持参与公益事业的道路上携手并进,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和分享。谢谢!
2013-2-28 15:29:00
- 主持人:各位领导、嘉宾、新闻媒体嘉宾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第五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暨中国传媒领袖高峰论坛的活动现场,我是主持人谢涛,来自《公益时报》,熟悉中国新闻年会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是一项由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媒体互动公益支持的公益领域的文化传播交流活动,从2008年开始举办每年举办一届,本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和《公益时报》联合主办,将在以往的基础上创新形式,在发布年度十大公益新闻、颁发传媒公益推动力奖项的同时更多的提供经验分享和观点展示的平台,进而推动中国公益的发展,助力中国社会领域改革开放的大潮。现在我宣布,第五届中国公益新闻年会正式开始。首先有请《公益时报》社执行总编辑赵冠军先生致词。
2013-2-28 15:24:49
年会开始!
2013-2-28 14:11:56
嘉宾陆续入场!
2013-2-28 13:26:57
直播即将开始,欢迎关注!
2013-2-27 21: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