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由《公益时报》社长刘京主编的第三本慈善报告,《2009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在京发布。书中详实细述了2009年中国公益所发生的巨大转化,公益已逐渐走向专业化。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公益环境的日趋理性和成熟,让社会财富阶层把公益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构想阶段;另一方面,而那种朴素的“质疑”观念也演变成了一种宽宥的公益态度,从而引发了诸多制度创新以及修订。
这本捐赠蓝皮书不仅描述了2009年中国公益界的“风起云涌”,而且从捐赠实体不断变化的角度,分析和展示了各地慈善捐赠文化和数据的差异,提供了社会各界大笔捐赠的详细资料和研究成果。
公益领域在经过2008年“井喷式”发展后,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时期。很多人预言,2009年,公益领域进入了“瓶颈”期,这主要在于积蓄在企业民间中的很大一部分慈善资源被提前“掏空”,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公益资源面临着严重短缺。
1,2009年社会捐赠总额是否急剧下滑?
书中明确表示:2009年全国接收捐赠总量超过 332.74亿元,而2008年全年捐赠总量超过1070亿元,但200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救灾捐赠超过捐赠总量的七成,常规捐赠量约为321亿元,2007年我国接收国内外各类社会捐赠总量309亿元,如此来比较的话,2009年全国的捐赠情况同2007年相比,增长率为7.5%,如果同2008年日常捐赠总量321亿元相比,仍有3.5%的增长率。(见图1)
图1
2,各大社会组织募款数额是否面临“空洞”?
书中以著名的“小天使基金”善款被挪用案例,来说明在公募组织善款使用上社会监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书中指出:社会监督做到这一步并非终点,红基会的探索仍在继续,也许相应的网络监督投诉办法、群众信访等手段都需要逐步开展,并与已经具备的经验相融合,才能实现社会监督的成功。而对于慈善领域来说,社会监督不仅仅是一个机构公信力实现的工具,它更是慈善文化的普及推动者、慈善制度成型完备的塑造者,如此,红基会的实验功不可没。
3,国内外企业捐赠热情是否退减?
对于公众比较关心的中外企业从事慈善的方式的对比上,书中有如下详细的分析:一个有趣的发现,与国外同行“高调做慈善”相比,国内企业的公益行为却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数据显示,国内有接近7成企业没有对公益项目进行媒体宣传,而进行了宣传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也是依靠企业自身宣传,而不是借助专门的公关公司代理。作为对比,跨国企业对自身公益行为进行媒体宣传的比例约为70%。
4,各地慈善捐赠风向如何?
在区域经济发展上,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东南沿海好,中部次之,西部最差,而慈善捐赠事业的区域发展情况,也是如此。2009年,东南沿海的慈善捐赠仍然领先其他地区,其中,福建省的慈善捐赠表现拔得头筹,可谓异常突出,说吸引力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一点也不为过。从年初的曹德旺宣布欲捐赠名下巨额股票成立河仁慈善基金会,到陈发树捐赠成立新华都基金会,虽然曹德旺因种种原因,捐赠尚未兑现,陈发树已然真金白银的捐了,但是他们的口号和行为着实促进着慈善中国的传播和前进。(见图2)
西部慈善潜力大:西部范围包括12个省、区、市,面积占全国的 71.4%。调查报告显示,这12个省、区、市共拥有69900名千万富豪,4980名亿万富豪,这证明,此部慈善发展,是有现实基础和实现可能性的,而西部慈善未来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更依赖于这些人乐善好施。(见表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