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 >> 特别报道

千亿捐赠下的慈善格局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2008年中国慈善捐赠将接近1000亿元,仅汶川地震捐赠就近600亿元。千亿捐赠确实让人为之振奋。然而,这超乎寻常的巨额捐赠背后,是否隐含着未来几年中国慈善事业的危机?

    据民政部提供的数据,2005年以前,中国每年的慈善捐赠才几十亿元,2006年中国接受捐赠总量达到了100亿元,2007年这一数字为309亿元,而2008年猛增到1000亿元,这当然是历史性的跨越。而这个历史性的跨越主要缘于今年5月的汶川地震,仅震灾捐赠就近600亿元。另外,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社会捐赠社情。可以推测的是,如果扣除汶川地震和冰冻灾害捐赠,2008年中国慈善捐赠水平应该与2007年基本持平。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方面异乎寻常的增长,必然意味着另一方面的减弱。

    汶川地震捐赠,确实展现了中国人超越历史的捐赠热情,人们大都在为中国慈善事业的辉煌而欢呼,却很少有人考虑这一辉煌的代价是什么,这代价又会对未来几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个代价当然有灾区巨额的经济损失、严重的人员伤亡,但就捐赠的迅猛增长而言,这个代价其实是,很多企业和个人都竭尽全力捐赠了,甚至将本来应该在未来几年捐的钱都捐出来了。汶川地震发生后,大部分企业按常规公益计划捐赠,却遭遇网民舆论的巨大压力,捐赠黑白名单的网络流传,迫使不少企业追加巨额捐赠,从而使捐赠额大大超出企业的年度公益投入预算。亦有新闻说,有公民个人向震灾捐赠后只能吃方便面,虽然属个别案例,但从历年捐赠数据对比中也可以看出,个人在汶川地震中的捐赠也大多是倾力而为。这样一来,未来几年相当一部企业和个人将可能会减少年度公慈善捐赠预算,也就是说,2008年中国慈善捐赠虽然有了千亿辉煌,但未来数年极有可能转入低潮。

    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金融风暴在中国企业和个人倾力捐赠后悄然而来,经济危机已在眼前。11月26日,中国央行再度宣布大幅降息,而且创10年来最大降幅。这说明国内经济形势也已非常严峻,经济下滑已是势所必然。虽然中央政府推出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再加上降息等等组合拳,但这些经济刺激计划要产生实际效果还需要一个过程,无法阻止经济下滑的总态势。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企业和个人的捐赠能力将更加有限。在这种双重作用下,未来几年中国慈善捐赠将确定面临一个低迷期,这必然导致中国社会性慈善事业的低迷。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在全国注册的慈善组织中,各级基金会有1361家,县级以上慈善会、红十字会有4100多家。这些慈善组织是推动中国社会性公益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性力量,而这些慈善组织在未来几年里或许也将面临筹款的困境,甚至可能危机到生存与发展。2008千亿捐赠隐藏的正是中国慈善事业这样的危机。

    但中国的慈善事业从整体上看,并不会受到太大打击。虽然社会性公益慈善事业可能低迷,但金融风暴下经济低迷使慈善公益事业显得更加重要,政府在刺激经济的同时必将加大社会保障等政府公益慈善事业的力度。事实上,在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有相当一部资金将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福利公益性事业。这就叫东边不亮西边亮,因此,中国慈善事业整体向前走的势头不会受到太大的压力。而政府在强化公益事业的现时,也会动员社会力量来共同参与解决公益难题,这势必又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社会性公益事业的发展。

    但与经济危机临头一样,慈善危机终归已显现苗头,在金融风暴带来的政府公益强势发展意外之喜的同时,应积极应对社会性公益事业可能低迷的问题,解决各类慈善组织在捐赠低迷状态下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比如进一步优化捐赠免税政策并简化相关手续,以更好地刺激企业和个人的捐赠热情;像对待中小企业等一样,对慈善公益组织给予必要的政策或资金扶持,等等。

    慈善事业与经济一样也将面对危机,同样也需要政府的政策刺激。如果说刺激经济是硬道理,那么发展慈善事业和稳定经济同样重要,安居才能乐业,业荣才更居优,发展经济和发展慈善事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是为了让社会成员生活得更好,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关于我们 | 订阅报刊 | 联系我们 | 人才加盟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公益时报》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0500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