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国家,由于长期以来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和公民捐赠文化的长期薰陶,个人捐赠成为习惯;同时,较为完善的税收制度和公民社会的蓬勃发展也使个人捐赠受到鼓舞。数据表明,美国个人捐赠占全部捐赠总额的80%以上。而在我国,情况相反。据《2007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的不完全统计,2007年度全国个人捐赠额不到32亿元,只占国内捐赠总额的14%。
长期以来,我国个人和企业捐赠保持着20%以下和80%以上的比例。然而,汶川地震唤醒了中国个人的捐赠意识,其捐赠总量与企业平分秋色。根据我们对512汶川地震救灾捐赠管理系统收录的来源明确的164余亿元捐款的分析,个人捐款70.12亿元,占43%,超过企业(69.29亿)和社会组织(24.27亿)的捐款总额。
国内个人向地震灾区捐款约314亿元
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些数据在不断冲击“国内个人捐赠不发达”的印象。比如:组织部所募集的97.3亿元“特殊党费”来自4450万名党员;中央企业共捐款38.8亿元,其中个人捐款达13.37亿元,占总量1/3之多。
根据个人捐款占国内捐款总额43%的标准推算,国内个人已经向512汶川地震灾区捐款约314亿元。【(民政部统计的捐款总数549.09-境外捐款总额44.36)*43%+特殊党费】。
从捐赠人的身份来看,在512捐赠管理系统收录的169万条捐款信息中,捐赠人名称中含“学校”和“师生”的捐赠总额达8.71亿元,含“幼儿园”的捐赠0.523亿元,含“职工”的捐赠5.25亿元,“员工”捐赠3.73亿元,“村民”捐赠1.92亿元;另据各渠道收集的明星捐赠名单,278位演艺界和体育界明星捐款0.90亿元;据新闻报道,全军官兵在地震发生一周后捐款4.27亿元。
企业捐赠款物合计304亿元
企业一直是抗灾捐赠主力,汶川地震发生后,企业界表现更是积极、主动、高效。他们不仅慷慨解囊献出了大额资金,部分企业还根据灾情发展和灾区需求捐赠相应物资。
根据企业捐款占国内捐款总额42%的比例推算,企业已经捐款211.99亿元。加上约92亿元的物资捐赠,此次抗震救灾,企业界捐赠共计304亿元。
在企业救灾中涌现了很多巨额捐赠,比如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央企和大连万达、天津荣程钢铁、加多宝、万科房地产等知名企业捐款均超过1亿元。从单笔捐赠额来看,港澳台资企业单笔捐赠金额最高,平均达17.49万元;国企次之,单笔捐9.95万元;外资单笔平均捐4.85万元,民营企业单笔捐赠额最低,为2.53万元。但是由于民企参与度很高,整体捐赠额远远超过其他企业,民企捐款占企业总额的64%;国企次之,占31%;外资和港澳台资企业占5%。
社会组织转赠超过75亿元
在我国现有管理体制下,社会组织包括各类为特定群体服务的行业协会、商会、学会,也包括从事慈善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和各类基金会。相对于企业和党政机关,我国的社会组织并不发达,所支配的经济资源有限。但是,大地震发生以后,上述社会组织发挥中介职能,有些发动会员和员工捐款,有些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筹款。受《救灾捐赠管理办法》限制,众多社会组织不具备救灾筹款资格,因此该部分款项被转赠给民政部门、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及其他有救灾宗旨的慈善组织。根据15%的比例推算,来自上述组织的捐赠达75.71亿元。
512捐赠管理系统中,来自工会的捐款4.56亿元,来自协会的捐赠10.39亿元,来自宗教团体的有7335万元,来自基金会的有3.99亿元,来自居委会、活动中心、联谊会、红十字会等的捐赠有1.09亿元。
境外捐款44.36亿元,物资超过1000吨
改革开放以来,境外捐赠渐渐成为我国慈善事业的一个重要支持力量。2007年,全国接收境外捐赠款物合86.09亿元;在今年初的冰雪灾害中,来自境外捐赠也有7.34亿元。5.12地震发生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我国地震灾区捐赠了救灾资金和物资,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捐赠数额同样巨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接受境外捐款44.36亿元。
除上述资金捐赠外,在汶川地震紧急救援阶段,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还捐赠了大量急需物资。仅经民政部协调直接发往灾区的援助物资,就有149批次,约800-900吨。加上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中华慈善总会所接收境外物资捐赠,其总量至少在1000吨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