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陈光标为一名南京夫子庙景区的环卫工人过生日一事,因“红包”被收缴而骤起波澜。业内人士指出,这再次折射出国内慈善业制度建设的举步维艰。

陈光标捐给环卫工红包被上缴均分后返还

陈光标做慈善一向很高调,这次也不例外,除了他在自己的博客里刊发现场照片外,还邀请了南京许多媒体参与报道。记者计算了一下,当天,陈派发出的现金为25500元,羽绒服50件。

生日过完了,本来事情也就结束了。没想到没过几天,就有参加过生日宴会的环卫工人向记者反映,生日宴会上收到的红包和羽绒服在当天就已经全部“上缴”,领导表示将统一分配所有的红包和羽绒服。[详细]

A 善款再分配的灰色疑问

《捐赠法》第一章第五条就指出:“捐赠财产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符合公益目的,不得将捐赠财产挪作他用。”换言之,在上级统一收取善款善物之时,最起码应该尊重陈光标的意见,问他是否同意。而此事中,我们却并未看到如此举动,在忽略民众感受后,也无视捐赠人的意愿。

《2010年度中国慈善透明报告》显示,超过九成社会公众表示,对当前我国慈善信息公开情况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由此可见,忽略民众感受,不尊重捐赠人意愿,这些,或许正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最大阻碍。[详细]

B “光标式慈善是一种倒退”

针对陈光标每次行善习惯采取一对一的当面发放方式,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指出:陈光标式慈善并不代表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一种倒退。

邓国胜表示,诚然,由于公益组织社会公信度不高,老百姓更愿意一对一捐赠,这样放心。因此,作为普通公民,这种一对一的捐赠并无不妥,也是一种爱心表达的方式。但是,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的陈光标,由于他的一举一动对其他企业家等有示范作用,因此他这种做法并不合适。[详细]

其人其事——“中国首善”陈光标

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获中国慈善排行榜年度“中国首善”称号;多年来他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从事大量社会公益活动;10余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11亿多元。

相关链接:

陈光标告诉公益时报记者,“收红包”引发了全国网友热议,而“每一次争议,都为推动慈善事业的制度化、标准化、法制化做出了贡献。我相信,这一次,同样会有助于中国慈善事业的进步。”那么,经历了这场风波后,光标式慈善是否也会迎来一次进步?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