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专题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中国社群慈善需求调研报告》发布
办案超110万件检察公益诉讼这样守护公共利益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将公益慈善机构纳入免征增值税之列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专题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办案超110万件检察公益诉讼这样守护公共利益

2017年7月至2024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10.1万件;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近79万件,回复整改率达98.8%……

   最高人民检察院12月20日发布的公益诉讼“成绩单”,凸显检察机关守护公共利益的成效和力度。

  检察公益诉讼是一项什么样的制度?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等原因,导致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遭到侵害,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主体提起诉讼维护公共利益,怎么办?

   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公众来依法维权,更好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到2015年7月开展试点、2017年7月全面实施,再到如今制度愈发完善、“威力”日益提升……这一独具特色的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效果彰显。

   起初,案件范围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4个法定领域。现在,覆盖面已经逐步拓展到英烈保护、未成年人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妇女权益保障等15个法定领域。

  检察公益诉讼能管哪些事?

   守护江河湖海,着眼衣食住行,检察公益诉讼带来的成效实实在在:

   2017年7月至2024年11月,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53.9万件,督促有关部门履行职责,保护被污染的耕地、林地、草原、湿地约854.66万亩,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5484.78万吨;

   聚焦群众身边的食品药品安全和网络餐饮、直播带货等新兴业态中的问题隐患,2017年7月至2024年11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0.1万件,追偿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金183.1亿元;

   关注快递、医疗机构、校外培训机构等泄露个人信息和电信网络诈骗等问题,通过公益诉讼办案促进有关部门开展源头治理;

   办理“辣笔小球”诋毁卫国戍边烈士等一系列英雄烈士保护领域案件,加大文物、城乡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资源等领域办案力度……

   有了智能辅助手段,大数据“碰撞”筛选线索,一些部门怠于履职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逐渐无处藏身。

   打开“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手机客户端,注册成为志愿者,可随时随地将发现的侵害公共利益线索报送至检察机关,大家都可以为公益出一份力。

   12万余人成为“益心为公”志愿者,通过平台提报并推送至检察办案系统的线索共3万余条。城市噪声污染、生活污水直排、湿地遭到破坏等问题得以及时处理。

   目前,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正在推进。未来,覆盖范围更广、办案效果更好、影响力度更大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值得期待。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