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专题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汇聚多方力量,提供优质服务这个“助老市集”不一般
众筹解“众愁”,淄博社区上演“变形记”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12月0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汇聚多方力量,提供优质服务这个“助老市集”不一般

对于北京市建国门街道赵家楼社区的老年居民来说,每月8日是个值得期待的大日子:在这一天的胡同空地上,一场“助老市集”如期而至。

   社区是养老的重要一环,许多基础设施、基本服务能否“落地”,与社区密切相关。日前,记者来到赵家楼社区,感受“助老市集”为社区老人带来的便利。

  社区搭台,汇聚助老力量

   “助老市集”不大,却“五脏俱全”。理发、缝纫、修自行车、测血压血糖等生活服务,助听器、保健药品、地方美食等商品销售,金融理财、法律维权、旅游等专业咨询……从头走到尾,老年人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需求都被“一网打尽”。

   看着市集一派热闹景象,赵家楼社区党委书记金坤范乐开了花。2018年,金坤范来到赵家楼社区任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社区服务站站长。一项项工作,一次次走访,让她和社区里的老人成了“老熟人”。

   “很多老人不会网购,出门也不方便,我们就想着办个市集,把商品、服务送到家门口。”金坤范说。

   在赵家楼社区,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有1972位,占社区常住人口比例超过30%,老龄化程度较高,其中一些还有残障、失能等特殊情况。

   在全国范围内,像这样的“老龄化社区”还有很多。如何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成了社区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赵家楼社区做的,就是“扩大朋友圈”。“养老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加入进来,所有对老人有益的,我们都欢迎!”金坤范说。

   从2022年起,赵家楼社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助老志愿服务。社会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都成了社区动员的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银行、地铁、高校、物业公司……助老的队伍不断壮大,如今已有40多家。

   社区搭起平台,将日常基层服务中了解到的老年需求进行汇总,志愿单位出资、出力、出点子,优势互补、各显其能——

   有的单位给失能老人家中加装了扶手,有的单位提供智能手机课堂一对一辅导,还有的单位直接“认领”困难老人、定期电话慰问……广受好评的每月“助老市集”,正是社会企业参与社区助老的代表成果。

   对企业来说,参与社区助老不仅能拓展业务合作空间,还履行了“爱心助老”的社会责任。市集上,记者与华润医药老干部服务中心总监林乔攀谈起来,她已经连续两年和同事一起到场参与赵家楼社区的助老活动,“优雅地老去不容易,社区的组织和牵头很关键!”

  老年参与,点亮“银龄未来”

   除了五花八门的服务,市集上活跃的“银龄志愿者”也吸引了记者注意。“不光是自行车,桌椅板凳、窗户、水龙头,我都能修!”68岁的于予英声音洪亮。

   作为赵家楼社区33年的老居民,也是社区“帮把手公益服务队”的队长,于师傅提起自己的修车摊时很“得意”:“周边居民都知道我,要是有事儿没来,还总有人找。”

   离修车摊不远,测血压血糖的摊位前也围着不少人。78岁的高育麟正给一位居民测量血压,操作测量器械格外麻利。

   “我退休前不是医生,但因为经常在医院看病,熟悉一些血压血糖测量的基本指标。”高阿姨手里忙活着,还一边和来测量的邻居聊着近况。这项志愿服务她从刚退休做起,风雨无阻地坚持了十余年。

   像于师傅、高阿姨这样的“银龄志愿者”,赵家楼社区还有不少。2023年,社区正式成立“银龄管家助老志愿队”,许多退休居民自愿加入。每月“爱心一餐”制作美食、入户探访高龄老人、开展摄影等兴趣技能培训……各类社区公益活动,都能见到他们活跃的身影。

   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有多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指出,建设老年友好城市要以促进“积极老龄化”为目标,而其核心就在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换句话说,老年人不应只是被关怀、照料的对象,还应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互助养老,让老年人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实现普通居民间的相互帮扶与慰藉。

   自2003年起,全国老龄委持续开展“银龄行动”,鼓励老年人在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下,以各种形式参与基层治理、社会服务。截至今年7月,全国参与“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总人次已超700万,受益群众4亿多人次。

   在赵家楼社区,互助养老的机制正在持续完善。金坤范和社区工作者们期待通过拓展共建单位、联动“一老一小”,继续丰富老年互助的方式,并通过申报“银龄未来”等志愿服务项目,把既有助老实践总结提炼成长效经验。

  旅居康养,拓展“享老”思路

   在这次的“助老市集”上,中国旅游集团旅行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旅旅行”)的摊位是个“新面孔”,不少老人好奇驻足,了解旅行产品、咨询出游问题。

   中旅旅行华北区域公司渠道负责人赵大地向记者介绍:“下一次,我们还希望把一些沉浸式体验设备带进社区,比如站在里面不用佩戴任何设备,就能身临其境观看新疆、海南等地实时风光的‘CAVE空间’,让老人在家门口体验旅游观光的乐趣。”

   提起老年群体的旅游,赵大地说:“现在很多健康老人、活力老人,喜欢结伴出行。还有些老人,行动没有那么方便,但精神状态很好,只要有人陪护,也很愿意出门旅游。”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康养旅游市场规模已接近900亿元。旅居、度假等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养老正逐渐向“享老”转变。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特别指出要从“老年文体服务”“旅游服务业态”等场景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老年友好”的“银发游”与普通旅行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赵大地介绍了中旅旅行的实践经验——

   从选定老年人喜欢的旅行目的地、提供旅途前后“从家到家”的接送服务、为老年客户定制出行保险、配备全天应急热线,到延长在景点的停留时间、提供适合老年人口味与营养需求的配餐、为旅行配备专业医护团队……老年人出行的各种细节都得到关注与优化,“享老”有了更多保障。

   “通过参与社区‘助老市集’,我们希望能更了解老年人想要什么。”赵大地告诉记者,“未来,我们会推出更多‘银发游’线路供老年人选择,满足他们包括交流、学习、娱乐的更多需求。”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