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8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8岁。 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为两人赢得次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 李政道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其学术成就,更在于他作为中国物理学界的先驱和引路人,为科学教育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1972年,离开故土26年之久的李政道首次回国访问,深深地为当时中国理科教学中基础科学的落后感到忧虑。他提议全民选拔十三四岁、有培养潜力的少年,这就是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首届“少年班”的雏形。 1979年,李政道在中国创立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之后的十年里,李政道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在该计划的组织和遴选上,先后支持900余名中国物理专业学生赴美接受教育。 据媒体报道,李政道的儿子、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部讲座教授李中清表示,父亲生前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自己出钱发起了这项计划。 李政道并非上海交大校友,但与上海交大有着深厚情谊。1978年,李政道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了三册《物理讲义》和两册物理习题,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支持。1987年,李政道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他在受聘仪式上勉励交大学子“坚持自尊自信”。 2010年,李政道因深刻认同交大文化与人才培养理念,遂决定将其收藏多年的手稿、奖章、艺术珍藏和故居等捐赠给交大,以激励后学。自2011年起,李政道陆续将各类文献手稿、诺贝尔奖章、科艺作品及上海的房产无偿捐赠给上海交通大学。 那么,李政道给家人留下了什么? 李中清说:“父亲早就说好了,不留一分钱财产给我们。我们也同意了。我们得到的物质上的东西可能会少一点,但精神世界很丰富。” 这样的决定看似“不近人情”,但李中清表示,父亲也是一个性格宽厚的慈父。当年,得知自己要学历史时,父亲并没有反对。他说:“父亲并不觉得我学了社会学科,没有当大科学家就辱没了家门。”在李中清的记忆中,不管有多忙,父亲每天晚上都会陪他和弟弟玩上半个钟头,也会给他们讲故事。 李中清表示,母亲(秦惠)安葬在苏州,所以父亲的遗愿是与母亲合葬于苏州。今年11月,他将和家人带着父亲的骨灰回到苏州,举行安葬仪式。 (据《潇湘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