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新闻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宁夏出台文件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江苏省部署开展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测摸排工作
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养老需求上海印发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青海省上半年累计救助困难群众63.69万人次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新闻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07月2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青海省上半年累计救助困难群众63.69万人次

■ 本报记者 李庆

  

   今年以来,青海省民政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民政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瞄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围绕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深化社会救助改革,持续推动全省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设,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截至6月底,全省共保障各类救助对象63.69万人次,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保障资金12.67亿元,各族群众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为推进全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是着眼“兜住底”,不断健全完善救助体系。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等11家单位报请省政府转发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构建多元参与“大救助”格局实施意见》,提出不断健全以社会救助信息平台为依托,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服务类社会救助、其他救助帮扶等五类政府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1+5+N”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全面、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大救助”格局,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困难群众。

   二是着眼“兜准底”,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依托现有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和低收入预警系统,将全省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86.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预警监测范围,在对应设置主动发现、动态管理、政策落实等3个类别36项不同维度组成的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缺少劳动力等11个风险点,做到多点触发、智能预警。今年以来,省民政厅共计下发预警数据38282条,完成核查27304条,累计新增救助对象2.4万人,退出救助对象1.96万人。同时,将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5.34万监测对象中的3.59万人纳入民政救助保障范围,占防止返贫监测人口的67.31%。

   三是着眼“兜好底”,持续优化救助服务效能。坚持改革创新、试点引领,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申请救助的时效性和公平性。目前,全省90%以上县区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低保办理时限缩短至20个工作日,临时救助急难情形、额度需求实现分级审批,确保暂时遇困群众“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面推行社会救助“掌上办”“网上办”,实现线上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社会救助成功“减肥塑形”,申请审核确认时限“跑出加速度”。指导西宁市做好“青情汇救”分层分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链接慈善总会、公益基金等社会资源,对政府救助后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开展社会帮扶,做到帮扶与需求精准匹配、有效衔接,实现社会救助帮扶“零距离”。

   下一步,省民政厅将持续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低收入人口预警监测和救助帮扶,主动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着力在拓展救助内容、整合救助资源、动员社会参与上下功夫,全力以赴解民困纾民忧、察民情暖民心,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