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新闻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新闻
   第13版:新闻
   第14版:ESG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天津市青少年事务社工:为迷途少年照亮前行路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新闻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新闻

第13版
新闻

第14版
ESG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天津市青少年事务社工:为迷途少年照亮前行路

“谢谢叔叔阿姨们,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吸取教训,遵纪守法,把握好来之不易的机会,走好未来的每一步。”在天津市东丽区涉“未”观护基地最近举办的一次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集中帮教活动中,被帮教未成年人小明(化名)即将结束考验期,“重启”新的人生。不善言辞的他,再次表达了对这段时间以来围绕自己身边给予自己帮助的检察干警、社区民警和青少年事务社工们的感谢。

   从2016年成为青少年事务社工至今,王冬雪见证了一位又一位迷途少年回到正轨,感谢的话语也不知听过多少遍。即使如此,每当看到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从阴霾变得阳光,她都会由衷地感到喜悦和满足,也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职业选择。

   近年来,青少年成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是当下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如何从源头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而青少年事务社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类社工的服务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用真情和温暖重新点亮“迷途少年”心中的希望之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从物质满足到精神满足

   在团市委的指导下,2016年天津市青少年事务社工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津青社工”)成立,天津虽然不是全国最早开展相关工作的城市,却是在全市覆盖和统筹管理上做得较为扎实的城市之一。

   王冬雪是津青社工成立时加入的第一批社工。回忆入行时的经历,她告诉记者,“当初报考青少年事务社工的时候,我们许多人都是奔着‘青少年’这三个字来的,大家特别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为那些处于困境中的青少年们做点什么。”但是,在津青社工初创阶段,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曾让王冬雪和同伴们一度陷入迷茫。“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家长的戒备心过强,往往还没等我提出建议,他们就已将门关闭,将我阻隔在门外。”王冬雪说,早期上门排摸却被孩子家长拒之门外的情况屡见不鲜。津青社工副主任李思航告诉记者,津青社工从建立之初,就努力将触角深入到全市的各个街道甚至社区,通过与街道的紧密合作也掌握了辖区内一些困境青少年的生活状况。“但是这些孩子的父母或是因为对于青少年社工的不理解、不信任,或是出于‘家丑不可外扬’观念的影响,并不是很配合我们的工作。”

   怎么让这些家庭打开心房,成了社工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很快,我们就迎来了一个特别好的契机,团市委的品牌活动‘美丽天津·扮靓家园’让我们深入基层有了抓手。”王冬雪回忆说,“在街道团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和志愿者一起,借活动的机会走进这些困难家庭,与孩子们有了深度沟通。”

   王冬雪至今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走进小李家中的情形: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旧居民楼,不大的一居室里堆砌着各种杂物,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小李的父母在孩子年幼时离异,父亲一人靠收垃圾支撑二人的生活。小李上学时,家里没有书桌,甚至连一盏足够亮的台灯都没有,晚上睡觉只能从堆满杂物的床上刨出一块空地和爸爸挤在一起。

   “小李刚开始时明显内向、敏感、自卑,第一次见到我们就一直躲在房间的角落里,回避与我们的沟通。随着活动的推进,我们数次上门问需、入户量房,帮这个老房子找回了‘家’的模样,也实现了小李的心愿,为他准备了书桌和台灯。这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小李升入小学五年级,是所在社区最积极的小志愿者。小李不止一次跟我们说,他一直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也给不了别人什么,是志愿活动让他发现原来自己‘也很有用’,特别有成就感。”王冬雪说,“其实小李对我来说也意义非凡,是他让我看到了这份职业的意义所在。”

   对于一些困境家庭来说,物质资助是很有效的“敲门砖”,但真正改变孩子们的还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和与社会的链接。李思航表示,青少年事务社工主要帮扶对象是单亲家庭、残疾人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或事实孤儿家庭(父母双方均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等情形)的青少年。“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通常比较恶劣,缺乏父母关爱和引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失范等不良情况。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给予这些青少年更多的关注,倾听他们的声音,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他们被爱的需求,并教会他们关爱他人。”李思航说。

  是听证员也是观护员

   李爽在2019年成为津青社工东丽区社工站的一员,从此,每个月至少一次,她会以“合适成年人”的身份出席未成年嫌疑人的讯问或审判。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不能在讯问和审判时到场,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要有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作为“合适成年人”到场,代为行使权利。“合适成年人的主要职责是对执法部门监督,确保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李爽表示。

   近两年,随着津青社工与公检法等职能部门合作的进一步深入,李爽的身份多了起来,特别是在成为涉未成年人案件“听证员”和“观护员”后,她感觉自己在帮助涉案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这件事上能够提供更多的助力了。

   2022年夏天,李爽参加了东丽区人民检察院举行的一场附条件不起诉、不公开听证会。“嫌疑人小王只有16岁,辍学后每日在外游荡,因一时冲动参与打架斗殴,对他人造成伤害。承办检察官决定对他‘附条件不起诉’,是因为这名少年认罪认罚态度较好,系初犯、偶犯,事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且已赔偿受伤人员经济损失,并获得了对方谅解。召开不公开听证会就是请来自社会各界的听证员,一同研判是否同意这一处理决定。”李爽回忆说,“这场听证会对小王来说不仅是一场改变命运的审判,更是一场普法会和训诫会。”

   2022年11月,东丽团区委、区司法局、公安东丽分局和区人民检察院共建“丽检·新萌”涉“未”观护基地。作为一名观护员,李爽在基地再次见到了正在考察期的小王。“观护基地除了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集中帮教外,还经常带这些孩子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各种活动。小王的表现一直非常突出,交给他的任务总能又快又好地完成,社工的一句夸奖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让他干劲儿十足。看到他脱胎换骨的变化,我越发觉得青少年事务社工就像一根根风筝线,在拽着这些孩子回到正轨,乘风直上。”李爽欣慰地说。

   对于青少年事务社工来说,参加听证会也是对青少年犯罪多发领域的观察和调研。“我们会特别留意青少年犯罪的新特点和新动向,并在相关领域针对性地加强普法教育。”王冬雪说,“比如,近两年青少年涉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孩子只是想赚一点零花钱,就懵懵懂懂地成了诈骗环节中的一员。有的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可能有问题,却认识不到其严重性,直到面临起诉时才追悔莫及。为此,我们特别设计了防范电信诈骗的宣传讲座。”

  项目化清单化提升服务深度

   8年过去,津青社工的触角已经深入全市15个区100多个街道,在构建全社会青少年事务工作支持体系的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进化”。

   2020年首届服务青少年系列活动(项目库)征集活动举办,将津青社工的整体发展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于我们的工作人员来说,过去有的社工站不知道怎么开展活动、如何开拓服务领域,现在有了完成度高、可复制的活动样本,更利于他们开展工作;对于街道社区和各单位来说,过去我们的定位宽泛、不具体,他们不知道我们可以干什么。现在有了项目单,他们可以按需‘点单’购买服务,解决问题也更精准、更直接。”李思航非常振奋地表示,征集活动开展三年来,津青社工积累了几十个不同类型的成熟的服务项目,社工们都动了起来,大家明显感觉工作越来越忙,服务的效果也越来越显著。“现在请我们帮助做宣教工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我们更乐于深入那些困难家庭数量更多的社区和村一级教育条件不那么优越的学校。这里来自困难家庭的孩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更多,孩子们能够接触的资源相对较少。通过活动,我们会寻找那些社会融入度不高、性格更孤僻的孩子,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李爽说,“随着一次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开始期待我们的课程,更主动地投入活动,当然他们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在帮教中实现共同进步

   在帮教中实现自我成长的不只是青少年。

   王冬雪和李爽都没有社工专业的学历背景,可以说是“半路出家”,一路走来除了持续的学习,还离不开全身心的投入。在王冬雪看来,面对涉案未成年人,要想打开他们的心房,除了社工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还是真诚沟通,“要跟他们建立像朋友一样的平等关系,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和用心,他们才会对你打开自己的心扉”。

   “我们接触到的每个案例,大家都会一起讨论反思,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哪里需要关注得更到位,让未来的服务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王冬雪深知,尽管社工们付出了很多,但未必每个服务过的青少年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或明显的变化。“即使有的孩子某一天回忆起过往时,只记得曾经和一名社工开心地聊过天……也是值得的。”王冬雪说,这正是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都值得被关心和爱护。

   “虽然我们已经开始形成多部门合作,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跨界,包括利用企业和媒体的力量推动更多的服务,改善青少年的境遇,提供更好的保障和关怀。”李思航说,“在过去的8年里,全市津青社工开展各类青少年社会服务活动超2.5万余场次,个案服务200余组,小组活动3000余场,覆盖服务青少年140万余人次,用专业服务秉承‘助人自助’的社会服务理念。在未来,希望能更好地整合资源,将更多力量汇聚到一起,共同助力这份事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据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