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报记者 李庆 在繁忙的都市中,有这样一条热线,它静静地守候,为残障人士及其亲友提供心灵的慰藉和专业的咨询——它就是“北京市残疾人心理健康热线”。 这条热线,以“倾听、关爱,一份永不间断的承诺”为宗旨,为残障人士提供全方位、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自2015年10月26日成立以来,已经逐渐成为残障人士及其亲友寻求心理支持和咨询的重要渠道。 据了解,北京心晴朗心理咨询中心在2023年起承担了北京市残疾人心理健康热线的心理咨询工作部分,开展项目8个月,为2404人次提供了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回拨模式” 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 北京心晴朗心理咨询中心项目负责人李慧玲表示,热线“回拨模式”为残障人士及其亲友提供便利,无需担心电话费用,只需拨打“12385”,即可获得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我们负责接听12385热线的心理咨询师队伍近20人,基本都是心理学硕士以上学历,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由此来确保我们服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热线的服务时间覆盖工作日和周末,残障人士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李慧玲说。 热线的心理咨询师倾听、理解、共情,让求助者感受舒心、踏实。据李慧玲介绍,他们不仅为残障人士提供心理干预和疏导,还提供危机干预、压力缓解等个性化服务。“特别是对于一些精神残疾人士和智力残疾人士,需要倾注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全方位心理支持 北京心晴朗心理咨询中心作为为残疾人群体提供精神支持的重要力量,通过热线服务为这一特殊群体带来了温暖与关怀。 李慧玲介绍,热线不局限于心理咨询,还努力为来电者提供其他帮助,如情感支持和关系链接。 李慧玲表示,北京心晴朗心理咨询中心在服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咨询者需求为导向,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咨询师们耐心倾听,成为咨询者的良师益友;同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咨询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热线还严格保护咨询者隐私,确保信息安全。定期督导和培训也提升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据李慧玲介绍,为了检验项目成果的质量和满意度,北京市残联每年定期对残疾人心理热线项目进行严格的工作成果评估,通过“四不两直”的方式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服务真实有效。 传递爱心和希望 在项目的推进中,咨询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承载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然而,北京心晴朗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团队却以其专业素养和应对能力赢得了广泛赞誉。这支由资深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团队,各自擅长不同领域,拥有丰富的案例经验。 面对情绪不稳定甚至攻击、辱骂的咨询者,咨询师们始终能够保持冷静,运用专业的服务态度和技巧,陪伴、倾听,让咨询者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例如,李慧玲在2023年9月13日接到了一个智力三级残疾的咨询者来电。在短短两个月的80余次咨询中,通过热线的帮助,该咨询者实现了情绪调解和职业压力的缓解,展现出了内在力量的增长。 除了应对情绪不稳定的咨询者,咨询师们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例如,在遇到精神分裂症状的咨询者时,他们需要迅速思考应对方法,确保咨询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此外,性方面的咨询也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 在热线咨询师、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龙看来,之所以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主要原因既是想与他人共感共情,也是个人善良和爱心的坚持。 另一位热线咨询师、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一鸣表示,坚守岗位的动力源于对心理学的热爱和对残障人士的关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残障人士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李慧玲表示,通过为残障群体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咨询服务,不仅帮助咨询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为他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未来,热线项目将继续承载着这份使命和责任,为更多需要的人提供专业、贴心的心理咨询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