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不断探索社会工作新路径,目前全市社工站建设已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相关创新做法被写入《贵州省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操作指南》。 建好社会工作阵地 毕节将社会工作列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课题,并逐步嵌入救助、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推行有办公阵地、有制度建设、有人才队伍、有服务档案、有成效展示和统一标识、统一名称、统一服装、统一制度、统一服务内容的“五有五统一”标准搭建服务平台,建成1个市级指导中心、9个县级总站和279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目前,在全省社会工作服务星级站评选中,获评五星级站1个、四星级站2个、优秀站3个。 培育社会工作人才 按照“提升存量、扩充增量”思路,孵化培育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民办社工机构,通过开展市县两级轮训、参加上级调训、协调参与东西部协作培训等方式,持续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和重点人才倍增计划,夯实社会工作专业性人才队伍。出台社工站建设具体细则,细化服务指标、服务内容,完善社会救助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社工项目绩效评估体系,社会工作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0%以上。截至目前,全市孵化培育专业性社工机构37家,组织开展专业培训62期,增加社会工作人才7761人。 夯实社会工作基础 毕节将社会工作服务经费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率先在全省落实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购买社会服务,向民政部、省民政厅等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利用广东“双百”大讲堂开展人才培训、申报统一战线帮扶资金项目等方式,将物资、资金、人才培育等资源力量聚合起来。截至目前,全市争取福彩公益金等专项资金1200余万元、统一战线帮扶资金3600余万元。 创建社会工作品牌 聚焦“老小困残”重点服务对象,实施“五社联动”“社工黔行”等社工项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服务品牌联创,在基层社工站涌现“救”在身边、“社工+N”等一批服务品牌。探索创新“社工机构+社工站”“总站+社工站+社事办”等治理方式,提供精细化服务,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截至目前,全市创建社工品牌20余个,其中七星关区“红黄蓝”分级访视、威宁县“六个1守未模式”获得省民政厅通报表扬。 (据毕节市人民政府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