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应急救援使命必达 海内外奔赴彰显中国力量 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中南部同日连续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土耳其、叙利亚两国逾5万人遇难。震后第一时间,至少有18支来自中国的救援队伍、近500人奔赴当地应急救援和救助,这是中国救援力量参与力度最大的一次国际救援行动。年内,在多地发生极端暴雨天气的揪心时刻,在地震救援的“黄金时间”,在公众生命和国家财产面临巨大威胁的紧要关头,是众多救援人员以无畏精神、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抵抗大自然的无情,向一个个“至暗时刻”送抵生命曙光。 6. ESG信披空前受宠 ESG评价标准亟需出台 截至2023年11月末,1829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ESG相关报告,数量较2020年年底增长超80%,披露率达36.4%,创历史新高。年内,多个央企ESG指数密集发布,国资委办公厅下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课题成果,落实央企ESG信息披露规范。随之水涨船高的,还有ESG相关岗位的人才薪酬。在国内如此火热的ESG浪潮中,建立新的ESG评价标准,加快构建完善既对标国际又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价体系的呼声愈发强烈。 7. CCER交易即将重启 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成效 2023年,我国迎来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三年来,我国以“双碳”目标为指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新能源与化石能源有序替代,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成效。站在新起点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市场即将重启,全国碳市场有望扩围,明确100个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我国“双碳”经济再添“绿色动力”。 8.社会组织勇于维权 公益行业绝非法外之地 2023年年初,因未能向其母校中国矿业大学教育基金会履行1100万元捐赠承诺,镜湖资本创始人吴幽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随后,北京感恩公益基金会历经两年维权,赢得诉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长久以来,由于缺乏资金、缺少专业律师团队及专业公关团队,大部分社会组织在对侵害自身权益的行为维权时往往举步维艰。社会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维护了公益行业的尊严和形象。 9. 公益介入文物保护 文化遗产借民间力量焕发新生 近年来,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公众不仅有机会为继承和发扬文化遗产出一份力,更有机会一睹文物修葺后的熠熠风采。2023年,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均以联手高校和国家图书馆打造公益项目的形式,开展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敦煌石窟保护工作借助名人效应,年内两次通过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千万级捐赠吸引社会关注;北京今年则面向社会征集和资助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项目…… 10. 志愿者赛会展风貌 党和国家为志愿服务谋篇布局 2023年组建的中央社会工作部,明确将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职责划入中央社会工作部。这意味着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党的社会工作体系,对于加强党对志愿服务的全面领导、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促进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志愿服务立法也已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纵观全年,热情细致、专业高效、方式创新的志愿服务在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个大型国际赛会上大放异彩,极大提升各国来宾参会体验,为各个赛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高文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