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新闻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新闻
   第07版: 序言
   第08版:年度关注
   第09版:年度关注
   第10版:基金会
   第11版:社会工作
   第12版:大额捐赠
   第13版:互联网公益
   第14版:民间救援
   第15版:寄语
   第16版:寄语
2023年大额捐赠 开放、创新、多元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新闻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新闻

第07版
序言

第08版
年度关注

第09版
年度关注

第10版
基金会

第11版
社会工作

第12版
大额捐赠

第13版
互联网公益

第14版
民间救援

第15版
寄语

第16版
寄语

新闻内容
2024年01月02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2023年大额捐赠 开放、创新、多元

    近年来,以大额捐赠的形式参与并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已成为财富人群和责任企业的共同选择,也是更好发挥公益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作用的重要途径。纵观2023年,更多企业及企业家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思维,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捐赠规模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捐赠方式更加多元,关注领域和持续时间不断扩展。

    据《中国企业慈善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全国共有1359家企业基金会,占全国所有基金会的14.5%;我国企业慈善捐赠总额不断增长,近几年来均突破了1000亿元,历年企业捐赠占全国可以统计的捐赠总额的比例稳定在60%左右。

    分析指出,2023年企业大额捐赠主要流向了教育、乡村振兴、救灾、医疗和科研等领域。其中,教育领域始终是企业、企业家关注的重中之重。一个突出特点是,校友捐赠始终是高校获得社会大额捐赠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呈现出捐赠金额不断突破历史记录、捐赠持续时间更长、多次捐赠等特征。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段永平向浙江大学的捐赠。

    2023年12月31日,浙江大学杰出校友段永平再度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进行大额捐赠,合计超10亿元,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生文体活动等,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事实上,自2006年起,段永平在母校建设发展的各个关键阶段多次进行大额捐赠,如,设立“浙江大学等额配比基金”“浙江大学永平贷学金”“浙江大学永平奖学金”“浙江大学永平奖教金”“浙江大学信电学院人才引进基金”,支持建设浙江大学图书馆基础馆、段永平教学楼,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应急救灾领域捐赠也十分突出。在京津冀等地强降雨及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灾害中,多家企业尤其民营企业第一时间响应,通过现金及物资捐赠、参与一线救援等形式,助力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与此前相比,2023年救灾领域捐赠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响应速度快,捐赠规模大;二是捐赠领域明确,关注点更加聚焦;三是捐赠方式愈加多元,除资金和物资捐赠,多家企业还利用其资源和网络优势,参与到救援行动中,如滴滴和京东等,一些企业还利用技术优势,为灾区提供远程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帮助灾区进行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四是与政府部门紧密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在传统领域之外,2023年,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及体育事业等领域的关注程度及捐赠规模均有所提升。如,2023年12月23日,安踏集团宣布未来五年将向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捐赠价值1亿元的现金和装备,成立“安踏集团奥运领奖台公益基金”,助力中国竞技体育事业,支持基层体育及青少年体育发展,并为伤病运动员提供救助与保障。

    在捐赠形式上,股权捐赠规模不断突破历史纪录,成为2023年的一大亮点。

    如,2023年12月4日,迎驾贡酒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安徽迎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向安徽六安市迎驾慈善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持有的公司1950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4%,按照当日收盘价71.75元计算,此次捐赠市值达13.99亿元;12月5日晚,芯片设计龙头韦尔股份发布公告称,为资助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公司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绍兴韦豪计划向该基金会无偿捐赠其持有公司的1000万股股权,以韦尔股份当日105.19元/股的收盘价测算,该笔捐赠当前对应市值高达10.5亿元。

    长期捐赠规划是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更多捐赠者越来越认识到,解决社会问题需要长期的承诺和投入。也因此,越来越多的捐赠人开始制定长期规划,以确保他们的捐赠能够产生持续的影响。这种趋势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2023年,除股权捐赠外,知识产权捐赠、经营权捐赠、技术捐赠、资源捐赠等非现金形式捐赠频现,慈善信托规模不断增长。

    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19日,已有1602个慈善信托项目备案,财产总规模达65.38亿元。作为既可发挥信托本源特色,又能参与公益事业的服务方式,慈善信托已成为信托行业在新分类背景下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透过以上数据,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正将巨额财富捐赠到社会领域,助推社会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捐赠决策更加理性,注重发挥自身优势解决社会问题;二是捐赠战略更加明晰,制定长期规划并系统实施成为常态;三是捐赠方式更加多样,捐赠股权、设立慈善信托等蔚然成风;四是捐赠额度更加可观,亿元、十亿元、百亿元捐赠出现;五是捐赠领域更加广阔,从教育、健康、救灾逐步延展到各类慈善活动;六是捐赠执行更加专业,成立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实施专业公益成为潮流;七是捐赠形式更加创新,跨界参与为慈善事业带来更多可能性;八是捐赠传承更加有序,慈善在家族传承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我们看到,作为社会捐赠的主要来源,企业也越来越注重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合作。通过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更高效的社会价值创造。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公益项目执行效率,还为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这是新时代企业和企业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过,大额捐赠考量的并不仅仅是经济能力:对企业来说,捐赠更多是企业家对企业经营能力、企业策略、政企关系、股东和消费者反应等方方面面的全盘把握;对企业家等个体而言,还要考虑个人形象、子女继承、家族维系等亲密关系的处理。如何让捐赠产生最大化的公益效果,也考验着捐赠者的智慧。(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