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新闻
   第04版:党建
   第05版:社会治理
   第06版:社会工作
   第07版:社会工作
   第08版:新闻
   第09版:新闻
   第10版:专题
   第11版:公益资讯
   第12版:专题
   第13版:公益资讯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务
   第16版:寻找慈善传统
学校社会工作护航孩子成长

版面目录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新闻

第03版
新闻

第04版
党建

第05版
社会治理

第06版
社会工作

第07版
社会工作

第08版
新闻

第09版
新闻

第10版
专题

第11版
公益资讯

第12版
专题

第13版
公益资讯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务

第16版
寻找慈善传统

新闻内容
2023年12月19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心理疏导、抗逆力培养
学校社会工作护航孩子成长

    上海是国内最早探索学校社会工作的地区之一,早在2002年5月上海就启动了学校社会工作试点。20年时间里,一批又一批社会工作者摸着石头过河,创新工作方法,走出了一条学校社会工作的上海模式。

    心理疏导,

    聚焦学校社工发力点

    在扎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8年之后,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杨浦工作站的社工张海燕选择走出社区,走进学校这一全新场域,成为阳光中心的首批驻校社工。

    “如果有人能在孩子早期出现心理困扰的时候施以援手,是不是就会有不同的情况?”在以往对涉罪未成年人的诉前考察工作中,张海燕发现,即使帮教工作再用心,也往往效果不佳,“如果能提前在学校就发现并开始干预这些问题该多好”。“预防大于矫正”的思考就这样在张海燕心中生根发芽,她也从2014年起深耕学校社会工作,一干就干了近十年,接手了许多危机个案。

    “孩子经过抢救后,发现血液中有很高的安定成分!”即将开学之际,学校却接到了一通来自医院的电话。接到消息后,校方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家访,并委托张海燕成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制订危机干预方案。

    据孩子父母的介绍,开学前一天晚上,因为寒假作业拖欠较多,害怕遭受父母和老师责备,岚岚(化名)偷吃了外公的安眠药。针对孩子的情况,张海燕认为关键在于要发挥社会工作者“第三人”的角色,找出岚岚过度畏惧责备的原因。

    通过不间断的沟通和沙盘疗愈等方法的使用,张海燕逐渐走进了岚岚的内心,发现导致她心理压力过大的原因来自父母的不当教育方式。父亲经常拿弟弟和她对比,母亲又较为强势。于是,张海燕开始积极与家长进行访谈,邀请家庭成员共同参加亲子平行小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如何以优势视角来看待孩子”这一部分给岚岚父亲极大触动,岚岚父亲开始反思过去对于孩子的教育太过严苛,亲情关系得以缓解。

    多年驻校工作下来,张海燕从初出茅庐的菜鸟升级成为了带新徒弟的老将。作为杨浦区最早的驻校社工,她已经深刻感受到了社会工作者相对于学校教师等角色的不可替代性。看上去只是聊聊天,但社会工作以营造环境为导向,赋予孩子社交正能量,社工作为介于学生、家长和教师间的关系协调者,更容易让孩子敞开心扉,并联动各方力量。

    提升抗逆力,帮助困境学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青少年之所以陷入迷途,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未来目标的模糊,自我定位的缺乏,从而导致了个体不适应当下生活,在盲目中失去信心,陷入不良状态。

    13岁少年小虞,心中怀揣着英雄梦,网络中善于“战斗”的他,时常做着“成为英雄拯救世界”的梦。然而回到现实,只有他认为枯燥无聊的学业,日复一日间,他的焦虑情绪愈发严重。

    有一天,小虞真的坐上了位于六楼的家中窗台,对妈妈说“妈,我想飞,我不想上学”。时至中午,千钧一发之际,与民警一同前来的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工陈佳峰灵机一动,开口说,快餐店里出了新品,让小虞一起去试试当个“饱死鬼”,成功把小虞劝服。在陈佳峰幽默的人生哲学感染下,小虞开始思考如何做真正的英雄,重新向学业启程。十年间,“老陈”始终伴在“小虞”身边,在失学、复学、求职等重要节点帮助小虞提升抗逆力,成为了脚踏实地的“真英雄”。

    除了进行个案跟踪辅导,陈佳峰还是浦东新区引入“历奇辅导”概念的创新者。相较于一般性的社会工作方法,历奇辅导更加重视个体的体验与参与,鼓励孩子在野外生存、漂流、露营等户外活动中发现自身优势。在一所以外来务工子女为主的学校里,陈佳峰就曾开展过一次历奇活动,小美(化名)令他印象深刻。

    “不用多读书,将来随便找个工作然后嫁人就可以。”这是父母对于小美的未来规划,但她在活动中展现了不凡的协调和领导能力。在历奇活动不指定负责人的设定下,小美凭借外向的个性很快便获得了其他孩子的认可。在陈佳峰安排的交流分享环节,小美更是“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不比其他孩子差。

    陈佳峰认为,孩子们永远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社工是在成长道路中担任引导人的角色,默默陪伴和守护孩子的点滴成长。2003年至今,他已累计服务各类重点青少年1100余名,开展个案介入服务近200例,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格言——“有青少年社工在的地方,就有希望和未来”。

    重塑自信,

    家校社共育帮助学业提升

    2022年10月,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徐汇工作站分别在两所学校挂牌设立了学校社会工作站。在这背后,徐汇工作站督导王珮珺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起,王珮珺开始担任徐汇工作站学校项目组组长,联合家、校、社三方力量,以项目化运作为平台,极拓展学校场域的社会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徐汇工作站与区域内多所学校逐渐建立联校、驻校关系。2018年9月,王珮珺还为专门学校设计策划了“多彩绘艺、快乐成长”素质拓展活动,包含连接外界资源进行生涯探索等,项目一经运作就颇有成效,广受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为学校社会工作站的挂牌奠定了基石。而在学校社会工作站挂牌设立后,家庭情况特殊的小光(化名)成为了王珮珺在新阶段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

    小光小时候母亲就离家出走,靠父亲一人在上海打工抚养。因为有小偷小摸等严重不良行为,小光和弟弟先后进入专门学校学习。考虑到孩子们只能参加“三校生”(即中专、技校、职高学生)考试,父亲便计划送两人回老家打工。但是小光的成绩很优异,如果放弃学业就十分可惜。于是在学校的素拓课中,王珮珺和驻校社工们一直关注着小光的表现,通过不断鼓励和肯定,引导小光重拾信心参加中考。

    为了劝说小光的父亲,王珮珺还积极与学校政教老师、班主任以及大队辅导员开会沟通。在帮助父亲认识到孩子继续学业的必要性后,王珮珺趁热打铁,促成了校方对兄弟俩参与随迁子女中考步骤的指导,并及时与老师做孩子们学习情况的实时反馈,老师也重点帮助孩子补落下的功课。今年中考成绩出来以后,小光考上了一所中高职贯通学校,小光的弟弟则考进了经济管理学校,家校社三方共育的成果逐步显现。

    多年来,王珮珺一直坚守在学校社会工作的岗位上,为驻校社工提供专业指导,解决个案中的突出问题。相较于以往的学校社会工作,她认为新的变化在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更多和更加复杂,推测原因可能在于学习压力的加大、亲子关系的趋向恶化以及不良的朋辈关系。

    如今,张海燕有了新的徒弟,实现了杨浦驻校社工的逐渐壮大;陈佳峰的团队越发成熟,多年累计开展各类历奇活动约700场,受益2万余人次;王珮珺则为新入职社工制作整理了系列“专业服务技巧工具包”和“新入职社工宝典”,方便新入职社工尽快了解、适应学校社会工作。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专家督导委员会成员、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学系教授彭善民多年来一直关注和参与上海学校社会工作的推动。他认为,协助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促进家校社联动和学生社会化人格的正常发展、增进学生的社会技能与适应能力,是学校社会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学校社会工作的优势所在。彭善民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满怀信心:“期待上海学校社会工作未来有更高质量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社灵的全面发展。”

    (据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