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清末民初时期,得益于开明风气与正规医学教育的引进,广州形成了全国人数最多的女西医群体。她们有效地为女性减除病患,保护产妇胎儿的生命安全,提高妇女儿童的身体素质,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也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做出多方面的贡献,并为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争取男女平等而不懈努力。 博济医院和赖马西医生 1835年,广州十三行商人伍秉鉴联合在穗外国人集资捐建的博济医院(Canton Hospital),是中国大陆第一家正规的西医院,也是孙中山开始学医的地方。这家医院至今屹立在珠江之滨,即位于长堤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院常年聘请高水平的英美医生驻诊。1839年,林则徐来广州禁烟,因患有疝气,中医久治无效,派人到博济医院,美国医生伯驾为他精心配制一套疝气带,佩带后病情明显好转。 博济医院很早即开始附设医学校,招收华人青少年接受医学教育,一开始只收男生,1879年应真光女子学堂的要求,开始招收3名女生。早期阶段的授课还不够系统,这些女生毕业后大多只能担任医生助手及护理工作,却仍受到女病人极大的欢迎。 1882年,赖马西医生(Dr. Mary Niles West)来到博济医院工作。她毕业于纽约女子医学院,获硕士学位,是广东省第一位女西医。当时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女性,谨守男女授受不亲的闺训,即使患病也不敢请男医生诊断。赖马西作为女医生,可以进入内宅为女眷诊病治疗,拯救了很多女性的生命,减轻了她们的痛苦。1884年,正是在一次出诊中,赖马西发现了广州第一例鼠疫病例。她及时汇报,疫情引起医学界和行政当局的重视,得以采取消毒、隔离等措施控制传播。1885年起,赖马西担任博济医院女病区负责人,医院专门筹款为她建设了新病房。 赖马西表现出高度无私奉献的精神,除了吃饭睡觉外,她的时间几乎都用于工作。赖玛西的女病区有数十个病床,但经常超员到50名,有些女病人不得不睡在地板上,可见病人对她的信赖。 富马利开创女子医学教育 要论对中国女子医学教育贡献最大的人,富马利当之无愧。1899年,原在博济医院工作的美国女医生富马利,在西关创办广东女医学堂,后改名为夏葛女医学校(学院)、夏葛医科大学,这是中国第一家女子医学院。 富马利(Dr. Mary Fulton,1854—1927),美国俄亥俄州人,1880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女医学堂,获博士学位。1884年,富马利追随兄长来到广州,随后到广西桂平建立一家西医院。受保守思想影响,当地一些人鼓动无知乡民把医院一把火烧毁。富马利不得已返回广州,在省城内外开设三家小诊所,致力于为女病人诊病治病。富马利在广州结识了赖马西。赖马西邀请富马利去博济医院参与一些重要的外科手术,后者随后加入博济医院,在治病之外还给女学生讲授医学课程,带领实习。 富马利医术高明,在广东声名鹊起。1897年,富马利被委任为博济医院女病区的负责人。在中国长期行医的经历让她认识到,中国女病人对男医生都比较抗拒,而传统的助产婆接生的问题很多,产妇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她由此萌生了创办女子医学院的念头。1899年,富马利带着原博济医院的两名助教余美德、施梅卿,以及罗秀云等5个女生来到西关,创办广东女医学堂。 1901年,富马利通过家族关系在美国筹集善款,给医学院建造了一座新大楼,命名为柔济医院,用作医学院的附属医院。仅在1904年一年里,柔济医院就收治了1.8万多个病人。1902年,美国的夏葛先生给学堂捐赠了4000美元,为了铭记他的贡献,学堂改名为夏葛女医学堂,并于12月18日正式揭幕。1905年,富马利得到美国端拿夫人的捐赠,建立端拿护士学校。护士学校不仅是个专业教育机构,也是富马利所举办的慈善事业之一。该校致力于将当时的女弃婴、孤女养育成人,让她们掌握专门技艺,获得较高收入和一定的社会地位。 从此,富马利管理着医学院、医院、护士学校三位一体的医学机构,集中发展妇产科、儿科,培养了数量庞大的女医生、女护士群体。她的助手余美德、学生罗秀云在她离开后,先后担任校长,办学成绩极为出色。到1933年,医学院历年培养的毕业生达到222名,护士学校毕业生人数则估计在两倍以上。 1921年,医学院更名为夏葛医科大学。1922年,柔济医院共做检验4583宗,检验项目和仪器设备已接近当时美国医院的水平。1929年,夏葛医科大学达到国家认可的A级医学院的标准,中华医学会确认其为甲级医学院,是当时全国公认的两所甲级女子医学院之一。夏葛医科大学、柔济医院、端拿护士学校同处一个大院中,解放后改称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现已改名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仍以擅长产科著称。 张竹君出身于十三行富商家庭,系广州番禺沙湾螺阳乡岐山村人。她幼年时患病,经博济医院院长嘉约翰医生精心医治后渐渐痊愈,因而对西医十分信赖,后更于1895年入博济医院学习,她的恩师正是富马利。1900年,张竹君获得博济医院附设医学堂的毕业证书,随即利用家族财富与朋友捐款,在西关创办提福医院,在河南(今海珠区)龙溪首约创办南福医院。这两家医院应为我国最早的女子西医院,专门接诊收治女病人。除行医外,张竹君还定期举办演说,主张社会改良,提倡女子教育,致力于提升女性地位,是我国女子解放运动的先驱。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对中国民众造成极大伤害。2月,张竹君发起成立“粤东赤十字会”,组织救护团体准备开赴东北实施救护。她的义举得到两广总督岑春煊的批准和高度评价。“粤东赤十字会”也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个红十字会组织,比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的成立时间略早。张竹君抵达上海后,因沙俄不同意她们进入战地,她只好留在上海行医并从事慈善事业。 1905年,张竹君与上海绅士李平书联手创办上海女子中西医学院,张竹君负责西医教学。1909年,李平书发动绅商创办上海医院(上海第二人民医院前身),由张竹君担任院长。当时,上海的女西医大都是外国人,张竹君以中国女性的身份从事西医事业,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擅长与华人家庭沟通,受到沪上各界的欢迎。 张竹君和孙中山是校友,思想开明,对革命事业十分支持。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张竹君紧急联络在沪革命党人和开明士绅,于10月18日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亲自出任会长。一抵达汉口,张竹君即深入战场第一线,不顾疲劳,每日出入于枪林弹雨之中,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她沉着指挥,两个月里共救受伤战士1300余名,她甚至亲自抬伤员到医院。在紧张的医疗工作中,她不慎感染病菌,但仍坚持工作,直到双方停战后才回上海休整。事定后,政府为表彰她的突出贡献,特给她颁发“立国纪念勋章”,她应是中国女性获得国家勋章的第一人。 在富马利及其后继者的不懈努力下,广州涌现出一个人数甚多的女西医群体。她们不仅在医术方面精益求精,对病人爱护备至,还经常在爱国公益活动中采取一致行动。夏葛毕业生群星璀璨,她们在医疗、社会公益、协助革命事业中的杰出贡献值得大书特书。 女医生群体不仅救死扶伤,慰籍病人心灵,还利用余力积极参加慈善事业。1904年,博济医院毕业生梁培基等,有感传统接生方式对产妇过于危险,而贫民家庭又难以负担高昂的医药费,于是在河南振德直街1号成立“赞育善社”,募集资金,为贫妇提供免费西法接生服务。夏葛1905年毕业生梁焕真受化学教授、同盟会员徐甘棠的深刻影响,有志于改良社会,从事平民工作。她在1906年加入赞育善社,成为主力医生,行善行医的同时也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为便于同盟会的地下工作,她开设私人诊所、产科学校,掩护同盟会同志朱执信、徐宗汉的秘密活动,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 晚清时期,广州街头常有女盲童流浪。1889年,人们把一个3岁的女盲童送到博济医院,请赖马西治疗。赖马西对盲童的悲惨处境十分同情,下决心给予帮助。她感到临时性的经济帮助不能解决问题,必须给她们提供教育机会,使之可以自食其力。经过多年奔走呼吁,赖马西终于筹集到一笔善款,于1896年创办了盲童学校,次年,正式命名为明心书院,专门收养女盲童。赖马西从头开始学习盲文,并发明了中文盲文系统,教学生识字,培训其谋生技能。据记载,赖马西培养出来的盲童大都找到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1912年,赖马西将明心书院迁至芳村,同时增设了一个专门教育男盲童的学校,名为明理学堂。1916年,政府收容了一批在街头以唱曲为生的“瞽姬”,但无力加以教育,乃在明心书院旁新建一间正心学校,将瞽姬交由赖马西教育管理。多年里,赖马西一人管理着三所盲童学校,为了照顾好这些“儿女”,她终身未婚。1928年,赖马西到了74岁高龄方才退休,回美国养老,于1933年去世。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同盟会组织的广东军政府以北伐名义,招募了1000多名新式女学生,单独成立了一支战地支援医护团。该医护团的师资大都来自夏葛女医学院、柔济医院,由富马利担任总教导医师,罗秀云担任团长。另从柔济医院、中法韬美医院等抽调100名经验丰富的医生作为助教。医护团中的骨干担任各级教官,负责训练女学生们处理外伤和流血包扎等战地医疗措施。 清末民初,广州开全国风气之先,率先出现女子医学院,涌现出一个人数众多的女西医群体。她们不仅在医术方面精益求精,在救死扶伤中踊跃争先,而且心怀苍生,以大无畏精神投入到慈善、社会改良乃至革命运动中,有效提升了女性社会地位,为推进男女平等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据《同舟共进》) |